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也有相應的轉(zhuǎn)變。筆者主要論述了在實際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的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幾個步驟。
關鍵詞:創(chuàng)新意識;信息素養(yǎng);任務驅(qū)動
“任務驅(qū)動”是建構主義理論中的一種模式,是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并找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而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事實上它并不是簡單地給出任務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任務驅(qū)動教學方法需要一系列步驟,主要有:情景導入、提出問題、自主學習、教師評價、師生小結。
1.情景導入: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置一個很好的導入方式。如果教師的導入能夠激起學生很大的興趣,那么,學生就有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師所要布置的教學任務,否則,學生就沒有興趣來完成任務,或者根本就無法完成任務。所以,一個好的導入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教師要慎重考慮。
2.提出問題:該步是“任務驅(qū)動教學法”中最為重要的。任務的設置,不是一個直接的、簡單的問題,而是為了讓學生完成某個問題,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當學生逐個完成這些問題時,問題的答案已經(jīng)很顯然。當學生得到問題的答案時,學生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從而也避免了學生為了解決問題而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的尷尬。所以,教師在設置任務時,要綜合考慮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能力,這是保障該教學方法實施的關鍵。當學生熟悉了這種學習方法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最終的學習任務,然后引導學生嘗試著設置前導任務,這樣可以很地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自主學習:當學生明確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時,他們就會按部就班地解決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如果學生的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那么,問題的解答就會很順利。學生不知不覺地復習了舊知識,也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識。如果學生學習基礎不好或能力不強,學生也能完成某些問題,如果此時教師能夠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那么,他們也能完成任務。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信心,也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很有好處。
4.教師評價:當多數(shù)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時,教師有必要進行教學評價。教師一方面要表揚任務完成比較好的同學,同時也要對完成的不好的學生提出問題的所在和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促進他們的學習。如果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很普遍,教師也可能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讓他們在討論中互相學習,從而掌握知識、提高技能。
5.鞏固練習:當教師評價之后,每個學生都會意識到問題的所在,如果此時學生能夠有鞏固練習的機會,那么學生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把問題很好地解決掉,這樣,每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收獲,但共同的一點收獲是:一份成功的喜悅!學生就會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
6.師生小結:當每個學生都把任務完成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偨Y的內(nèi)容和方式因人、因內(nèi)容而異,最主要的是自己遇到了哪些問題?最初的解決方式是什么?利用該方法有沒有解決問題?你的收獲是什么?如果再次遇到類似問題,你能解決嗎?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教師的總結也很有必要,這樣可以優(yōu)化自己的設計和教學,對個人成長也是一個很好的促進。
總之,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其教學方法和別的學科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時也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點,這就要求我們信息技術教師不斷實踐、總結和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新型的教學方法,讓這朵信息技術教育之花在祖國的大地上開得更加燦爛。
?。ㄘ熑尉庉嫞豪钛┖纾?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