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最根本的價值取向。新課程的這種理念正逐漸深入我們的語文課堂,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一種良好的發(fā)展趨勢。但憑心而論,這種發(fā)展是不平衡的。筆者試圖通過課例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不足,獲得經驗,并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
請看下面三個課例。
例一:《黃河頌》
?。ㄒ唬z查預習導入,疏通生字詞
?。ǘ┱w感悟
1.生齊讀
2.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明理由。
?。ㄈ┖献鹘涣?br/> 四人組討論“思考與練習二”
?。ㄋ模┲R遷移
1.詞語的比較運用
2.句子仿寫
?。ㄎ澹┱b讀品味:“黃河”的比喻意義
(六)自主探究
結合個人生活、詩歌中心談對愛國的理解
(七)作業(yè)布置
以“長江頌”為題寫一段話。
〔存在問題〕想要解決的問題太多,沒有重點,沒有層次;缺少必要的背景介紹,使學生的理解有難度;沒有現(xiàn)代詩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很難舉一反三;布置的作業(yè)與整堂課的學習目標不對應。
例二:《雪》
(一)以“雪化了以后是什么”為題說一段話
?。ǘ┱w感悟
通過聽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賞析課文
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畫面進行賞析
1.四人組討論后交流
2.討論:要寫好景物,應抓住什么?
?。ㄋ模┩卣寡由?br/> 學習郁達夫《故都的秋》
〔存在問題〕個性體驗需要獨立思考,既然是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畫面進行賞析,就不應該討論;鑒賞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寫作;拓展延伸要注意與課文的相關性及學生的接受程度。
例三:《狼》
環(huán)節(jié)(一):學生表演整個故事
問:你從表演中知道到底發(fā)生了哪些事情?
〔存在問題〕讓學生表演的目的不恰當。要理解文中故事的內容,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到文本中去找。學得熱鬧不是自主學習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上述這些問題引發(fā)我們有了許多的思考。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熱鬧。自主學習不是自己學習,合作學習不等于小組討論學習,探究學習更不是不著邊際的求新求怪。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應該是能較好地發(fā)揮下面這些教學功能的:有利于自主學習;有利于提高能力水平(閱讀鑒賞、語言表達);有利于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有利于深度理解;有利于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2.如何真正認識教師的作用?有人說得好:如果學生是風箏,那么教師就是風箏的操縱者。教師要有指導作用,教師不能僅僅是主持人,要站得比學生高。新教材不是給能力不強的老師的遮丑布。學生的回答不都是對的,教師的評價應是有指導性的、探究性的。
我們以為,教師的作用,可以體現(xiàn)在下面這些方面:制定宏觀的教學目標;設計、策劃高質量的學生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高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