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有幸拜讀了《體育教學》2007年第2期上王國成老師的《“原地雙手頭上擲實心球”的技術教法》,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該技術教法有幾點值得商榷。
1.持握球手法
兩手的手指應自然分開,食指相接觸,兩拇指緊扣在球的上方成“八”字(最多分開成“一”字),掌心不空出,兩手滿握成向投擲方的“半球”型。相對于王老師的“兩手四指并攏”,可能更便于學生握緊球,以及最后的壓腕與指撥球。
2.引球的手臂動作
引球是為了形成“滿弓”,而這“滿弓”應包括彎曲的腿、后仰的軀干、外展的肘關節(jié)(保持兩拇指成“八”字或成“一”字)以及手臂,可以想象整個身體(腿、軀干、手臂)像一根被拉彎的很有彈性的竹竿一樣。原地雙手頭上擲實心球是個全身協(xié)調、連貫發(fā)力的動作,而王老師的圖解“手臂向后引彎曲得太多太低”,有可能誤導學生認為“手臂發(fā)力”。如果小臂提高再后引,從物理力學上來說可能會多一點做功的移動距離。
3.完整動作的順序
王老師的“原地雙手頭上擲實心球”預備動作是“含胸,兩手手腕內扣持球,兩手放松自然伸直于體前,重心落在兩腳中間?!蔽乙郧耙彩遣捎眠@樣的方法,后來改進了預備動作,嘗試讓學生有更多一點時間體會向前——向后——再向前連貫協(xié)調發(fā)力將球擲出。在“原地雙手頭上擲實心球”教學中,我常將完整動作分解成動作口領“預備—1—2—3、4”,讓學生在不同速度上做完整動作(由慢到快,由分解到完整)。“預備”動作為兩腳左右或前后自然分開,約與肩寬,兩手保持兩拇指成“八”字或成“一”字滿握球,肘關節(jié)外展,手臂后引,身體適當向后站立,重心在后一條腿上?!?”動作為重心前移到前腳,手臂順勢向前向下到自然下垂,收腹彎腰,兩膝關節(jié)彎曲,后腳可腳尖點地;“2”動作為手臂盡量向后引球,形成“滿弓”,重心后移落在后面一條腿上,前腳可腳尖點地;“3、4”動作為快速連貫做蹬腳、收腹、揮臂、壓腕、撥指,重心盡量前移直至換腳后手臂自然下垂。“原地雙手頭上擲實心球”的分解動作“預備—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