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由19人組成的心理救援分隊去了德陽市綿竹中學。
昨天,這所當?shù)刈詈玫母咧?00多名高三學生剛經(jīng)受了一次驚嚇。當時正值上課,一名學生突然沖出三樓一間教室,隨即全班學生也跟著涌出去,接著是整個教學樓的學生都沖了出去,有數(shù)名學生在擁擠中還受了輕傷。
校領導開始以為是這個學生反應過敏,但后來了解到當時的確發(fā)生了一次余震,這個學生只是最早感覺到而已。但不管怎樣,學生們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剛結束的一次模擬考也顯示,這些畢業(yè)班的學生們成績顯著下滑。
到了學校后,我們19名志愿者分成了幾個小組,我和我的搭檔晏嫣去了最邊上的一個教室。
教室里約有50多名學生,我們先把他們每兩人分成一組,然后要他們彼此用盡可能最快的語速向?qū)Ψ教釂枺耗闩率裁??你擔心什么?你想要什么?之所以要快速,是為了不給對方理性思考的時間,那樣就可以讓他們用感覺來說話。問話結束后,我們讓一個學生上來分享一下問話結果:他的伙伴怕什么、擔心什么、要什么。
第一個上來的是一個男孩,他詳細地說了他的伙伴的回答,其中一點吸引了我的注意——“他怕余震不震,他怕高考推遲?!痹賳枺l(fā)現(xiàn)這種心理非常普遍。余震不可怕,更可怕的是余震不震,為什么會這么想呢?他們的回答是,討厭這種不確定感,這令他們很焦慮。
這不難理解。地震除了帶來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外,還打破了我們對周圍環(huán)境的掌控感,將我們拋到了無能為力的地步。既然這種對不確定感的焦慮如此普遍,那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幫助他們重新建立對目前生活的一些掌控感。
因而,我先講解了一下地震對掌控感的破壞是他們焦慮的來源,然后在他們聽得入神的時候,我突然停頓了一小會兒,隨即用不大但很堅定的語言說:
“今天不是5.12!”
這句再簡單不過的話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學生們的神情都有了明顯變化。隨即,我讓他們跟著我一起說以下幾句話:
“今天不是5.12!”
“今天是新的一天!”
“我要活在今天!”
“我不要活在5.12!”
接下來,我請他們好好想一下,在目前的處境下,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此后,我講了一下關于高考的心理,這可以幫助畢業(yè)班學生增強自己的掌控感。
后來,我將一個很憂傷的女孩單獨叫出教室,和她做了一對一的對話。我們剛在教室外的臺階上坐下,她就已泣不成聲。原來,她的父母在地震中受傷,她的腳踝也被扭傷。她不顧傷勢去成都看望住院的父母,卻被歹徒搶了行李……
她哭著將這些遭遇講了出來。等她情緒平靜下來以后,我問她,你剛才講的都是消極的一面,那么,你有沒有遇到一些積極的事情呢?她點了點頭,列出了以下的積極點:父母只是受傷;同學、老師和鄰居們給了她很大的支持;她感覺到了自己的成長,第一次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
我希望也相信孩子們能明白,地震是巨大的悲劇,但它已過去了,未來每一天都是新的不同的一天,如果我們能如實地活在當下每一天,就是我們作為一個人的勝利。
作者簡介:
武志紅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畢業(yè),臨床心理學專業(yè)碩士,《廣州日報》“健康·心理”主持。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作為心理救助者迅速奔赴地震現(xiàn)場,為受災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幫助。
編輯/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