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omiao
北京的夏天是炎熱的,但當我走進那所四合院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一種久違了的涼爽,還有童年時代體驗過的寧靜和悠然。
今天我去探訪日本著名圖畫書作家佐野洋子。她這次來京,要求再住住四合院,重新體驗童年時代居家的感覺。我走進她下塌的四合院式的賓館,又看見了院里的樹木、花草,還有魚缸。佐野洋子坐在廊下,在焚香的繚繞中,享受著寧靜和安適。我和她談了讀她的《活了100萬次的貓》的體會,她說創(chuàng)作的時候并沒有這么多的理性思考,就是根據(jù)她對生活的體驗寫出了這個故事。是的,讀者對一部好作品,常常生發(fā)出許多自己的詮釋。
最近又讀了她的《熊爸爸》,這是一本通過天倫之樂的描繪,生動有趣地闡釋了成長的含義。故事的發(fā)端極富生活情趣,小熊和媽媽一起吃早點,他要求吃“六塊熱餅”、“三勺蜂蜜”。媽媽沒有滿足小熊的要求。為什么呢?故事按下不表,而是跳躍到熊爸爸的歸來。隨后父與子便成了故事的中心人物。小熊要求熊爸爸領(lǐng)他去“外面玩玩兒”,小熊要求爸爸“拉著小熊的手”,朝森林深處走去。小熊又要求騎到“熊爸爸的脖子上”,熊爸爸答應(yīng)了,小熊笑得可開心了。在河里,小熊要求“爸爸,你背著我游泳好嗎?”熊爸爸也答應(yīng)了。熊爸爸的“有求必應(yīng)”,在小熊心中喚起的是一種滿足感。而后,當小熊看到“橋被大水沖走了”,“熊爸爸咔嚓一聲,撅斷了一棵大樹,架在橋上”。小熊由衷地對爸爸說:“爸爸真?zhèn)ゴ?”“爸爸,我為你自豪”。小熊對爸爸表達的是敬佩之情。從“滿足”到“敬佩”,這是小熊成長的一個標志。因此,當故事又回到吃早點的早晨,這一次,小熊自動地要求“我吃三塊熱餅”,“我舀兩勺蜂蜜”,小熊的表現(xiàn)讓媽媽一次次“吃驚”。小熊說:“以后我當了爸爸,才吃六塊熱餅?zāi)??!本o接著,小熊又要求“可現(xiàn)在得給我抹好多好多的黃油,我吃了要長成一只大狗熊。”小熊前后要求的對比,淺白的童言卻有了更多的意蘊。
故事就是這么安安靜靜地敘述下來,讓我們讀著,感動著,也思考著。父母的快樂固然是施愛于子女,但僅此是不夠的。熊爸爸的一言一行,表現(xiàn)了他的體貼、勇敢、智慧、謙虛,這造就了小熊的聰明懂事。小熊得到的是心靈的滋養(yǎng),這是心靈的成長。
作者所展示的畫面繁簡得當,如熊爸爸和小熊形象的刻畫,可謂筆墨酣暢,點染淋漓。有的畫面十分簡約,如熊爸爸的歸來,只表現(xiàn)了親人團聚的親密,其余則以“留白”來表現(xiàn)。我特別注意到,有些畫面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與文字的敘述并不是同步圖解式的,而是借一種暗示來啟發(fā)我們豐富的想象,如故事的開頭,文字的敘述是“森林里的小熊,清早起來洗臉。熊媽媽正在烤熱餅”,但畫面只表現(xiàn)了樹木、小屋、小路,卻不見人的出現(xiàn)而“那天晚上,小熊躺在爸爸和媽媽的中間,睡得可香呢”,畫面呈現(xiàn)的卻是一彎新月、滿眼花木,這需要啟發(fā)孩子用想象去補充,看到畫面沒有呈現(xiàn)的形象。還有全書的結(jié)尾,只畫了一輪太陽,這可以啟發(fā)孩子發(fā)揮想象力,讓孩子讀出大于作者的寓意。
從《熊爸爸》這本圖畫書的閱讀中,我們是否可以作這樣的理解:圖畫不僅能給予視覺一種色彩線條的閱讀快感,而且可以在心靈的眼睛上造成一種幻象,這是閱讀圖畫書臻于完善,臻于極致的境界。我從閱讀《熊爸爸》中,獲得了形象的感動,經(jīng)過不斷的玩索,常讀常新,不斷發(fā)現(xiàn),還會獲得道德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夏天已經(jīng)過去了,佐野洋子帶走了四合院的記憶,給我們留下了這本溫馨安謐的書。我們在一遍遍地賞讀,那些說理訓(xùn)誡,那些倫理觀念都化作了隱而不彰的描繪,我們和孩子在一起享受著閱讀圖畫書的幸福和心靈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