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新 編譯
納粹黨魁希特勒崛起于德國,但他在前往德國之前,曾在當時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度過了一生中最潦倒的時光。維也納是歐洲藝術(shù)家的樂園,1908年2月,試圖考取維也納藝術(shù)學院的希特勒也來到此地,他當時唯一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偉大的藝術(shù)家。
被朋友比作“貓頭鷹”
希特勒在家鄉(xiāng)林茨的好友——奧古斯特·庫比澤克隨他來到維也納,他倆共同租用了一套公寓。在維也納,希特勒一開始過著懶散的生活。庫比澤克將希特勒比作“貓頭鷹”,因為希特勒常常睡到下午,然后會到維也納城內(nèi)瞎轉(zhuǎn)悠,到了深夜,希特勒又會精神亢奮地向朋友大談闊論一番,內(nèi)容通常是對社會變革的看法和城市的布局。
雖然錢不多,但希特勒在晚上常常穿得像個紳士,有時還會手里拿著根手杖去聽歌劇。但希特勒的脾氣越來越不穩(wěn)定。有時他會表現(xiàn)得很通情達理,但當有人指出他的錯誤時,他又會一下子火冒三丈。
墮落成滿臉胡渣的流浪漢
1908年10月,希特勒第二次試圖報考維也納藝術(shù)學院,但由于畫藝不精,他甚至沒得到參加正式入學考試的資格。這使希特勒心灰意冷,開始失去在維也納學習藝術(shù)的興趣。而他的朋友庫比澤克則順利進入維也納音樂學校。1908年11月,當庫比澤克參加完學校軍訓回到維也納時,他發(fā)現(xiàn)希特勒已經(jīng)搬出了他們共同租下的公寓,且沒有留下任何有關(guān)去向的信息。
此時希特勒已經(jīng)不打算讓他的朋友再找到他,他決定單獨生活并不斷搬家。隨著積蓄被逐漸花光,希特勒那懶散的生活難以為繼了。他變賣了所有的財產(chǎn),最后只能天天睡在維也納公園內(nèi)的長凳上并靠乞討度日。他很快從一個追求藝術(shù)的青年,墮落為骯臟、氣味難聞和滿臉胡渣的流浪漢,他甚至沒有一件外套,只有些破布條掛在身上。但當維也納的冬天再次來臨后,又冷又餓的希特勒再也忍受不了,他于1909年12月搬入一家流浪漢收容所,在那里他終于可以再次喝到熱湯。
為逃兵役搬往德國
1910年2月,希特勒又住進一所專為窮人設(shè)立的慈善院,他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都呆在那兒。
在慈善院期間,雖然希特勒窮困潦倒,但他對讀書讀報充滿興趣。他每天堅持閱讀慈善院內(nèi)的日報,并從圖書館借來了大量有關(guān)德國歷史和神話的書籍。
希特勒21歲的時候,他已經(jīng)對政治非常敏感,并開始關(guān)注維也納的政治動態(tài)。當時希特勒瘋狂崇拜維也納市長卡爾·呂格,因為呂格是一名狂熱的反猶分子。卡爾·呂格的演講和政治觀念讓希特勒非常佩服,這也影響了希特勒日后所執(zhí)行的反猶政策。
1913年5月,24歲的希特勒離開維也納,以躲避在奧匈帝國服兵役,因為他從內(nèi)心鄙視沒落的奧匈帝國。最終他遷往德國慕尼黑定居。但在1914年,已在德國的希特勒,受到了奧匈當局的追蹤。面對可能因逃兵役而被投入監(jiān)獄的下場,希特勒恐慌不已,他寫了一封信給駐當?shù)氐膴W匈領(lǐng)事,傾訴了自己在維也納的悲慘遭遇。這封信打動了這位領(lǐng)事,最終他出面干涉,使希特勒沒有被捉回奧匈帝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不想在奧匈帝國當兵的希特勒,卻在1914年8月加入了德國軍隊。維也納這段極度潦倒的日子深深影響了希特勒。他的內(nèi)心變得殘忍無情,沒有同情或者寬容可言,這種情緒一直到他死也沒有改變過。希特勒也稱:“這段(在維也納)經(jīng)歷讓我變得堅強和冷酷?!彪m然在離開維也納24年后,希特勒以德國元首的身份重新回到該城,但維也納這段最悲慘的記憶永遠烙在他的心中。
(賀 麗摘自《上海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