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全球變暖與大國博弈

      2008-03-22 01:33王俊生
      百科知識 2008年5期
      關鍵詞:議定書京都公約

      文 雅 王俊生

      北京這個冬天不太冷!而在華盛頓,進入12月份,路上行人穿大衣的仍然不多,看上去頗似初春的穿著!而據(jù)說,12月底倫敦很多人家的花園里竟然綻放出粉紅色的花!無疑,全球又正在度過一個暖冬。

      氣象組織與氣象日

      大氣是不分國界的整體,要準確監(jiān)測、預報天氣和開展大氣科學研究,必須交流和共享各國的氣象信息資源,必須進行國際合作。最早的氣象國際合作的領導者和實施機構是成立于1873年的國際氣象組織(IMT),它是一個非政府間的民間組織,雖然組織過多次國際氣象大會,也作過一些決議,卻并不為各國政府所認可。1950年3月國際氣象組織正式更名為世界氣象組織(wMO),1951年,該組織成為聯(lián)合國的專門機構,是聯(lián)合國關于地球大氣狀況和特征、與海洋相互作用、產(chǎn)生和導致水源分布氣候方面的最具權威的機構,其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截至2007年4月,WMO擁有會員國182個。此外,還有6個區(qū)域協(xié)會,即非洲、亞洲、南美洲、北美和中美洲、西南太平洋和歐洲。該組織于1972年2月恢復了中國的合法權利。

      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通過決議,把每年的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

      制度構建喜憂參半

      人類對氣候問題的關注始于19世紀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時期,但是直到20世紀70年代以前,還主要停留在對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與認知階段,并沒有上升到構建減緩氣候變化的國際制度層面上。在1977年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上,氣候變化才首次作為一個廣受關注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與人類活動關系密切的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氫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六種。燃燒石油和煤炭是這些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而其源頭往往是各國的重要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因此,各國政府雖然意識到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必要性,但制訂和實施有關控排措施卻是舉步維艱。

      世界氣象組織(WMO)與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于1988年建立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990年IPCC發(fā)表的首次全球氣候評估報告,以及1991年10月第二屆世界氣候大會發(fā)出立即啟動“氣候變化公約”談判的呼吁,促使聯(lián)合國大會(1991年12月)要求各國盡早開始締結“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談判。有101個國家、11個聯(lián)合國機構和7個國際組織參加了這場談判。終于在1992年5月議定公約文本。于是,1992年6月《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大會上通過,開放給各國簽署,于1994年3月2日生效。該公約是“防止氣候變化方面最重要的國際法律文件”,它提出了控排溫室氣體、防止氣候系統(tǒng)受到人為破壞的目標,規(guī)定了包括充分照顧發(fā)展中國家的共同但有區(qū)別原則等若干重人原則。然而,公約的締結只是國際社會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一個開端,因為它只是一個“框架公約”,規(guī)定的只是目標和原則,在關于承諾的條款中沒有涉及任何國家的任何具體義務。有實際意義的具體規(guī)定將留待以后的附加議定書做出。

      1995年4月,德國被選為該公約秘書處所在國。在柏林舉行了公約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此次大會的第1號決定名為“柏林授權”(TheBerlinMandate),要求研究和形成公約的行動議定書。最后,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第三次締約方大會上,通過了作為公約實施文件的《京都議定書》,該議定書在為發(fā)達國家明確了溫室氣體的減排目標和達成期限的同時,也引入了三個靈活機制(即聯(lián)合履約(JI)、排放權貿易(ET)和清潔發(fā)展機制(CDM),為發(fā)達國家在全球范圍內以成本有效方式進行減排提供了新的選擇途徑。如果說《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全世界第一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國際合作的框架性多邊條約,那么,《京都議定書》就堪稱全人類第一個以條約形式要求承擔保護地球氣候系統(tǒng)義務的執(zhí)行性文件。但是,《議定書》的最終生效卻歷經(jīng)了8年的時間?!蹲h定書》需要在55個以上的國家得到批準執(zhí)行,同時批準《議定書》的發(fā)達國家CO2的排放量必須達到全體發(fā)達國家CO2排放量55%的情況下才能生效。毋庸置疑,作為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一一美國的態(tài)度對《議定書》的前途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因而至美國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以后,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的未來一直處于不明朗的狀態(tài)。后來由于俄羅斯在關鍵時刻的批準,經(jīng)國際社會艱苦淡判而出臺的《議定書》才在2005年2月16日得以生效。它標志著國際社會通過合作為減緩全球氣候變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其將對世界經(jīng)濟和國際政治關系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但是,當我們在為此感到歡欣鼓舞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發(fā)自美國的不和諧聲音將嚴重損害《議定書》的實施成效。

      大國博弈利益優(yōu)先

      迄今為止,《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可說是構建國際氣候制度的最為重要的階段性成果。而圍繞公約和議定書進行的多回合國際氣候談判,也充分反映了各個主要大國奉行利益優(yōu)先的傾向。

      氣候變化問題表面上是一個環(huán)境問題,其實質卻是政治問題和經(jīng)濟問題。國際氣候談判既有南北之間的利益沖突,也有發(fā)達國家內部以及發(fā)展中國家內部的利益分歧。南北矛盾的核心在于對發(fā)展空間的爭奪,爭論的焦點在于是否貫徹公平性原則,強調發(fā)達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歷史責任,在這一點上,發(fā)展中國家表現(xiàn)出空前的團結。由于溫室氣體減排的經(jīng)濟成本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經(jīng)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發(fā)達國家之間存在的矛盾沖突則主要表現(xiàn)在減排效益與本國經(jīng)濟利益的權衡方面。

      比如,一向以世界領袖自居的美國在全球變暖問題上卻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領導作用,更沒有帶頭承擔起維護全球氣候系統(tǒng)的責任,原因也在于此。美國政府對于其放棄實施《京都議定書》的做法提出了3個方面的理由:一是中國、印度等排放大國并沒有承擔減排義務;二是《京都議定書》存在科學上的不確定性,目前科學界對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仍有異議;三是限排、減排方式太原始、不經(jīng)濟,應以排放交易等靈活機制取而代之。而歸根究底,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的實質原因主要有4個方面:(1)經(jīng)濟和財政上的考慮。布什政府擔心,承諾該議定書7%的減排義務會加重財政負擔,減緩美國經(jīng)濟的恢復和增長。(2)出于對美國石油、汽車等工業(yè)集團保護的考慮。美國是世界上燃煤和燃油最多的國

      家,其排放的溫室氣體1990年時占世界36%,目前仍占25%,而美國的人口只占世界的3%多。因此,無論排放總量還是人均量都是很高的,其根源來自于美國的石油、汽車等工業(yè)和運輸部門。(3)布什政府時期,美國單邊主義思潮日益盛行,不愿接受國際組織和國際條約的約束。即使美國政府不反對采取減排或限排的措施,也不愿受到《京都議定書》規(guī)定的控排指標的限制。(4)美國國內除學術界多數(shù)人支持《京都議定書》之外,其余各界鑒于承擔減排義務要多耗費納稅人的錢,可能要增加稅賦等形形色色的原因,大都對該議定書持不滿態(tài)度。布什政府不能不受到應對民意和計算連任選票等因素的影響。

      與美國相比,作為《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唯一的非國家實體締約方,歐盟一直表現(xiàn)出很積極的態(tài)度。歐盟是國際氣候談判的最初發(fā)動者,一直是全球減排最主要的推動力量,并希望擔當談判領導者的角色。從實現(xiàn)最終穩(wěn)定全球氣候系統(tǒng)的長遠環(huán)境目標來看,歐盟希望凝聚多年艱辛談判而達成的《京都議定書》能夠獲得批準生效,而不是半途而廢。當然歐盟積極推動國際氣候談判也有利用自身在減排成本方面的比較優(yōu)勢,抬升國際市場競爭力方面的考慮,其對手主要是針對美國。作為溫室氣體第三大排放國的俄羅斯,在批準議定書的問題上,立場也一度搖擺不定,在得到歐盟支持其加入wTO的承諾之后最終倒向了歐盟一邊,從而使得《京都議定書》的命運峰同路轉。但是可以看出,俄羅斯的這一舉措更多地是為了本國爭取更大的經(jīng)濟利益,只是順帶捎上對全球利益的考慮。

      總的來說,發(fā)展中國家目前尚未承擔具體的限排或減排義務。但是,問題并非那么簡單,美國把發(fā)展中國家“有意義的參與”作為其批準《京都議定書》的最低條件。批準《議定書》的其他發(fā)達國家也利用一切手段加緊向發(fā)展中國家施壓,要求發(fā)展中大國盡早參與全球減排并承擔明確的義務。這樣一來,中間便首當其沖地成為施壓的主要對象。一旦《議定書》為發(fā)展中國家規(guī)定的豁免期結束,中國作為二氧化碳排放大戶就不得不面臨巨大的減排壓力。從目前來看,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中間較低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相對落后的技術水平和有限的資源使得中國難以承受與自身能力不相適應的國際義務。這種趨勢的確不甚樂觀,但正如法國生物學家勒內發(fā)·迪博所說:“就人類而言,趨勢不等于命運?!敝袊谕苿咏?jīng)濟增長的同時,已經(jīng)意識到了環(huán)境形勢的嚴峻,無論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提出,還是對生態(tài)文明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的強調,都表現(xiàn)出其解決環(huán)境問題和承擔大國應有責任的誠意和決心。

      兩種制約謹慎樂觀

      有一種誤解,不少人把美國對《京都議定書》的不合作態(tài)度,夸張為美國通過抵制減排溫室氣體,在加速破壞全球氣候系統(tǒng)。而事實上,美國僅是不愿接受《京部議定書》為其規(guī)定的有法律拘束力的減排義務,而并非不愿采取美國國內自行規(guī)定的減排方式和措施。美國也確實采取了一些措施來限排或減排溫室氣體。早在1955年,美國國會就審議過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等問題,制定了《清潔大氣法》,并開始向各州提供財政和技術支持。美國還與其鄰國加拿大在1991年簽訂了《大氣質量協(xié)定》,載明兩國減排溫室氣體的義務,從而達到減少兩國間跨界大氣污染的效果。固然,美國自閉于《京都議定書》大門之外,無助于全球維護氣候系統(tǒng)的集體合作機制,妨礙了該議定書的付諸實施,但不能因此認為美國的這一立場是表明其不愿考慮或不愿解決由溫室氣體排放而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國際氣候制度的兩個基礎法律文件有其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對于大部分國家以及國家集團的影響力確實不容忽視。

      還有一種聲音我們必須聆聽,那就是全球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的心聲。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尼斯比特曾經(jīng)指出:“當20世紀的歷史最終寫成時,這個時期最重要的社會運動將會被斷定為環(huán)境保護主義?!睙o論是從功利主義的角度把自然作為人類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加以保護,還是從自然保護主義的角度,提倡把倫理的使用范圍擴及人類環(huán)境中的自然物,呼吁大自然權利對人類權利的限制,都會加深各國政府和人民對各種環(huán)境問題的關注。也許,經(jīng)濟開發(fā)和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是人類需要永遠面對的問題,但是,不管怎樣,隨著國際合作的縱深發(fā)展,以及環(huán)保思想的廣泛宣傳,地球大氣之熱有望慢慢“退燒”。

      責任編輯林京

      猜你喜歡
      議定書京都公約
      京都灣處
      圖書借閱公約
      反傾銷“替代國”方法的適用條件及濫用情況下中國的應對策略
      美國對華反傾銷中非市場經(jīng)濟地位認定方法及我國的應對策略
      制定《圖書借閱公約》
      制定《圖書借閱公約》
      京都好咖啡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關于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xié)定》第三議定書
      京都訪古記
      “微”生活 發(fā)現(xiàn)·秋韻京都
      怀安县| 宜兰县| 彰化县| 阿拉善左旗| 金湖县| 盘锦市| 秀山| 寻甸| 宿迁市| 长春市| 河津市| 阳新县| 公安县| 常熟市| 鸡泽县| 潮安县| 湖州市| 子洲县| 包头市| 北海市| 山西省| 于都县| 鱼台县| 巴楚县| 岳阳市| 鄯善县| 永安市| 蒙自县| 克拉玛依市| 琼海市| 闻喜县| 资阳市| 阆中市| 佛冈县| 平凉市| 河曲县| 阳原县| 梁平县| 洞口县| 平南县| 平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