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一天中午,我在大街上閑逛,不一會兒,渴得嗓子冒煙,我從口袋里摸出張20元錢,準備買根冰棍。這張錢摸上去感覺異樣,沒有真錢那種質感。定睛細看,讓我大吃一驚:假鈔!怎么辦呢?是把它撕碎扔掉,還是裝瞎作假?撕碎很簡單,手動一下就搞定;用假鈔蒙人?我可從來沒干過那種事!萬一被人發(fā)現(xiàn),當眾揭穿,臉往哪兒擱?我的臉皮薄得很!可我也是受害者,憑什么不明不白讓我吃虧!
兩種想法就像兩個勢均力敵的對手,在我的心里進行著激烈搏斗,無論誰勝利,都將取得對我的領導權。無奈,補回20元錢的損失這個意念實在強大,打倒了“撕碎扔掉”一方,于是我決定損人利己。拿定主意后,花幾分鐘時間把自己掩飾得若無其事,然后走到附近的小店柜臺前。
“老板,來兩根‘扭一扭!”我故作大聲。
“扭一扭”可是我平時舍不得吃的高檔冰棍,兩塊五一根呢,但愿老板“有眼無珠”!冰棍到手,我將錢遞了過去,內心像有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老板接過錢就習慣性地丟到抽屜里找零,我正要把心放肚子里,突然,他的眼睛死死地盯上了它,我的心又“騰”地提到嗓子眼?!拔遗逻@是假鈔,給我換一張行嗎?”雖是商量口氣,神情卻不容我拒絕?!笆裁??假的?”我提高了嗓門,裝得一臉無辜,“哪個缺德鬼給我的假錢!”我捏著假錢,在眼前晃了晃,邊檢查邊罵,以免被他看穿我的預謀。然后乖乖地拿出真錢,拎著兩根冰棍,攥著假錢灰溜溜地跑了。嘴里吮吸的“扭一扭”一點味兒也沒有。
別氣餒,換個目標,總有不識假錢的!我安慰了自己一番。聽說把錢揉得皺皺的、臟臟的,像在無數(shù)人手里輾轉過一樣,會達到混淆真假的效果。我如法炮制,手心的汗、灰塵都貢獻給了原本干凈的假錢。哈,這應該能給老板辨別真假錢制造障礙吧。
瞄準一家溜溜球商店,進去,剛把錢遞上去,還沒來得及惴惴不安,老板一下子就顯示出慧眼識真假的本事,把可憐的假錢捏在手里瞟了一眼,便微笑著還給了我。我只好用5元真鈔替換掉假鈔買了溜溜球,故伎重演,依舊是一臉無辜,一通謾罵。
仍不甘心,我在文具店做了最后的嘗試,結果這該死的假錢又讓我犧牲了10元真鈔。
望著手里不得不用20元真鈔買來的沒用的溜溜球、多余的文具,回味著五味雜陳的“扭一扭”,剛要再次痛罵那個使假錢讓我吃虧的人,又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也是使假錢的。于是,三下兩下把它撕碎,撒到空中,忿忿自語:假鈔,見鬼去吧!
俞柏林把他使假錢前后損人利己的“齷齪”心理,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真實地展示出來了。在讀最后一句前,這篇文章的格調是不高的,結尾撕碎假鈔讓它見鬼一筆,使文章頓顯格調。這應該是作者在構思上的精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