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會生 臧鶴鵬 李鳳橋
摘要:通過查閱文獻,選取了反映足球隊主要進攻能力的11項指標,對第十八屆世界杯足球賽決賽階段32強、64場比賽的11項進攻指標進行了統(tǒng)計,并運用Q型聚類、等級相關分析法、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等統(tǒng)計學方法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和檢驗。結果表明:運用Q型聚類對球隊的進攻指標進行量化評價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能夠客觀的反映各隊的進攻能力。在揭示世界足球進攻發(fā)展趨勢的同時,探索出一種較合理有效的量化評價球隊進攻質量的方法。
關鍵詞:足球;世界杯;進攻能力;Q型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G84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01-0139-04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ttack Ability of Football Teams Participating in 18th FIFA World Cup
HOU Hui瞫heng1, ZANG He瞤eng2, LI Feng瞦iao3
(1.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eijing 100081,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Military Traini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erbin 150001, HeilongJiang China; 3.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By consulting documentary, selecting eleven indexes which reflects attack ability of football teams, collecting these index on thirty瞭wo teams in sixty瞗our matches in 18th FIFA World Cup, using Q瞭ype cluster analysis, analyzing variables and multiple comparison, and grad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analysis and check statistics data, the research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it is much reliable to mak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indexes by adopting the Q type cluster analysis to reflect objectively attack ability of the teams; revealing development trend of football attack in the world,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attack abilities of football teams rationally, effec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was explored.
Key words: FIFA World Cup ; football;attack ability;Q瞭ype cluster analysis
第18屆德國世界杯落下了帷幕,作為世界足球比賽最高水平的世界杯都代表著世界足球運動發(fā)展的趨勢和潮流,因此,每個國家都通過對世界杯足球賽的研究,了解未來世界足球運動的發(fā)展趨勢,并為本國足球運動的發(fā)展方向提供參考和依據(jù)。作為足球運動的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攻守這對矛盾是各國研究的最主要部分。筆者查閱2002年韓日世界杯之后的國內體育科技文獻發(fā)現(xiàn),目前關于足球進攻指標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各指標間的兩兩比較研究上,缺少對足球比賽多因素綜合分析與評價,而且研究指標方面也顯得不夠全面。因此,本文擬選擇控球比率、傳球成功率、攻入前場30 m均數(shù)、射門均數(shù)、射正均數(shù)、進球均數(shù)、進球指數(shù)、任意球平均數(shù)、角球均數(shù)、反擊均數(shù)和傳中均數(shù)等11項主要進攻指標,應用Q型聚類分析法對第十八本屆世界杯足球賽各隊進攻質量給予綜合分析與評價,揭示了世界足球的進攻發(fā)展趨勢,并探索一種較合理有效的量化評價球隊進攻質量的方法。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參加第十八屆世界杯足球賽決賽階段的32支球隊為研究對象,共64場比賽,128隊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查閱,確定能夠較為全面的反映進攻能力的指標以及統(tǒng)計尺度。
1.2.2錄象統(tǒng)計法通過觀看全部64場比賽錄像,對選取的全部11項進攻指標進行了統(tǒng)計。
1.2.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本文對統(tǒng)計所得的32支參賽隊的11進攻指標在SPSS13.0軟件包上進行了Q型聚類分析,等級相關分析、以及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1.2.4邏輯分析法在數(shù)理統(tǒng)計的基礎上,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的邏輯方法對各類球隊進攻能力進行了探討,揭示了現(xiàn)代足球的進攻能力發(fā)展趨勢。
1.2.5統(tǒng)計指標和尺度1) 統(tǒng)計指標。
球隊控球比率:球隊控球時間÷比賽時間×100%
傳球成功率:傳球成功總數(shù)÷傳球總次數(shù)×100%
攻入前場30 m區(qū)域:有目的地傳球,同伴在前場得球繼續(xù)進攻或運球進入前場能繼續(xù)進攻,為攻入前場30 m。
射門均數(shù):射門總數(shù)÷參賽場次×100%
射正均數(shù):射正總數(shù)÷參賽場次×100%
進球指數(shù):進球數(shù)÷射門次數(shù)×100%
任意球平均數(shù):(直接任意球總數(shù)+間接任意球總數(shù))÷參賽場次
角球均數(shù):角球總數(shù)÷參賽場次
反擊均數(shù):反擊總次數(shù)÷參賽場次
傳中均數(shù):傳中總次數(shù)÷參賽場次
2) 統(tǒng)計尺度。
球隊控球:就是指比賽中由1名或1名以上隊員通過個人或配合保持控球權,力爭達到射門目的的一種行動。
傳球成功:隊員將球傳給同伴隊員并被同伴所控制為傳球成功。
前場30 m區(qū)域:根據(jù)國際足聯(lián)在技術統(tǒng)計中對場區(qū)的劃分標準。即:從對方兩端球門起向內延伸30 m,為本隊的前場30 m區(qū)域(圖1)。
邊路:根據(jù)國際足聯(lián)在技術統(tǒng)計中對場區(qū)的劃分標準。即:縱向為兩個球門線之間,橫向為兩個邊線至兩個罰球區(qū)線的范圍(圖1)。
射正:射門時球射到球門框范圍之內。
反擊:指進攻方在獲得控球權后,在對方重新組織嚴密防守之前,快速將球傳給中、前場有利位置的隊員,或個人在中、前場搶斷球后,快速運球直至球門,創(chuàng)造有利的射門機會。它主要根據(jù)比賽實際情況及完成進攻的時間來判斷,即由后場發(fā)動進攻到射門一般不超過8 s,由中場發(fā)動進攻到射門一般不超過5 s,由前場發(fā)動進攻到射門一般不超過3 s。
傳中:本方隊員在對方半場從邊路向對方罰球區(qū)傳球為傳中。
2 數(shù)據(jù)處理
2.1原始數(shù)據(jù)處理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初始化,先對各指標觀察量值中心化然后再除以該指標總體標準差,即得到標準化后的數(shù)據(jù)。在SPSS for W indow 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上完成,分類數(shù)定義為4。該系統(tǒng)默認值:迭代次數(shù)為10,收斂參數(shù)為0.02。
2.2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由于我們沒有指定聚類的初始類中心,作為初始類中心的觀測量是由系統(tǒng)確定的。本聚類過程使用默認值:最大迭代次數(shù)為10,收斂參數(shù)為0.02。即當?shù)?0次則停止迭代或當?shù)诡愔行淖兓木嚯x小于最小的初始類中心距離的2%時,迭代停止。本迭代過程經(jīng)過6次迭代,當?shù)?次迭代后類中心幾乎沒有變化,使用判據(jù)0.02結束了聚類過程。其1~4類分別為優(yōu)、良、中、差四等。
3 結果與分析
3.1結果表1統(tǒng)計結果顯示,聚在第一類的共有8支球隊,占總參賽隊的25.00%,名次分別為第1、3、5、9、10、11、13、20,屬于優(yōu)秀的隊伍;第二類良好的隊伍共有10支,占隊伍總數(shù)的31.25%,排名為第2、4、6、7、8、12、15、16、21、22;第三類進攻能力屬于中等的共有10支,占總數(shù)的31.25%,名次為14、17、19、23、24、25、28、29、30、31;第四類比較差的球隊共有4支,占隊伍總數(shù)的12.50%,名次分別為18、26、27、32。
以上聚類分析結果表明,聚類結果與本屆世界杯的最終排名基本上是一致的。控球時間長、傳球成功率高、射門成功率高、反擊次數(shù)多,擅長邊路進攻的球隊成績比較好。這充分的說明,雖然足球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進攻能力強且成功率高的球隊其勝率就高,名次相對較好。本研究采用等級相關分析法對聚類結果的效度進行了檢驗。與聚類數(shù)相一致,本研究將32支參賽球隊按照成績分成四個等級,1~8名為一等;9~16名為二等;17~24名為三等;25~32名為四等。運用等級相關分析公式:玶s=1-6Σ(Xi-Yi)2/n(n2-1)。Xi為變量x的第i個取值的等級,Yi為變量y的第i個取值的等級,n為樣本量。計算所得結果:rs=0.9980>P(0.005,0.01)=0.467表明聚類結果與比賽成績之間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聚類結果比較客觀真實的反映了比賽結果,證明了選用的指標是能夠有效的反映球隊的進攻能力,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論和實踐方面的雙重意義。
3.2分析表1表明,聚在第一類的8支球隊,總進球數(shù)為60個,占到總數(shù)的40.82%,平均每隊每場進球1.58個。說明第一類的球隊進攻能力非常強。聚在該類的球隊,一般都采用442、451或433的陣型,可以說該類的所有球隊都有比較強大的中場進行支撐,而且基本上都是在中后場組織防線,后衛(wèi)、前衛(wèi)的助攻能力非常的強,通過快速反擊展開進攻,所以,聚在該類的球隊的進攻效率非常高,同時,定位球進攻也是該類球隊的一大利器。像冠軍意大利、季軍德國以及傳統(tǒng)巴西、西班牙等都屬于該類,這些強隊各項進攻指標都名列前茅。
聚在第二類的有10支球隊,共進球56個,平均每隊每場進球1.19個,雖然聚在該類的球隊平均每隊每場進球數(shù)少于第一類,但是在進攻指標上聚在該類的球隊也是非常高的,特別是法國、葡萄牙、阿根廷這些傳統(tǒng)進攻能力強的球隊都聚在該類,充分說明了這一類也是屬于進攻能力非常強的球隊。這與進攻能力強、成績就相對好的總體趨勢是相吻合的。
聚在第三類的球隊共有10支,共進球25個,平均每隊進球0.81個,其中一支球隊處于第二等級,兩支處于第三等級,其余7支都處于第四等級,聚在該類的球隊在反映進攻能力的指標上與第一、第二類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這表明沒有取得較好的成績與該類球隊不具有很好的進攻能力有直接的關系,所取得的成績是其進攻實力的充分體現(xiàn)。
第四類只有4支球隊,共進球6個,平均每隊每場進球0.50個。從統(tǒng)計結果看出,除了巴拉圭排名第18位,處于第三等級外,其余3支球隊都處于第四等級。該類的球隊除美國隊外在各進攻能力指標上與其他三類相比較都是比較差的,這也是其成績比較差的根本原因之一。美國在進攻上還是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其控球時間、反擊次數(shù)和傳中次數(shù)以及定位球數(shù)量這些反映進攻過程方面的指標都比較好,在進攻上雖然追求氣勢,但是其進攻質量比較差,射門次數(shù)少、射門效率低,平均每場高達30多次的任意球、4次的角球,三場比賽只進1球,充分說明該隊缺乏有效的得分手段、把握機會的能力差,也最終決定了其第26名的成績。
表2表明,各類球隊在傳球成功率、進球指數(shù)、反擊均數(shù)和傳中均數(shù)等四項指標上存在顯著性或非常顯著性差異。這充分表明,本屆世界杯參賽隊伍進攻能力的強弱主要體現(xiàn)在這四個方面。
足球比賽是對陣雙方對球權的爭奪和控制,在各隊整體防守能力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個人的進攻就越來越困難,因此,作為“足球比賽的語言”,傳球就成為球隊進攻發(fā)動的主要手段,其成功率的高低是球隊進攻能力強弱的重要表現(xiàn)。進球指數(shù)反映了球隊的射門效率,統(tǒng)計表明,強弱隊之間的差距充分的表現(xiàn)在射門效率方面,強隊對機會的把握更勝弱隊一籌。強弱隊之間在反擊次數(shù)方面的差異,說明了防守反擊成為了本屆世界杯進攻的一大特點,像意大利、法國、巴西傳統(tǒng)強隊也大量采用防守反擊發(fā)動進攻??梢哉f在各隊愈發(fā)注意防守的趨勢下,如何通過高質量的反擊發(fā)動進攻是今后各隊在進攻方面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傳中主要反映球隊主要的進攻套路,本屆世界杯強弱隊在傳中均數(shù)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表明由于各隊非常注意中路區(qū)域的防守,因此邊路進攻將成為今后足球比賽中進攻的主要發(fā)動區(qū)域,如何提高邊路進攻質量是面臨的重要問題。
因此,提高對抗中傳球的準確性、利用高質量的反擊和相對防守比較薄弱的邊路反動進攻,并且很好的把握射門機會是本屆世界杯中強弱隊進攻能力的主要差距,也是我們今后需要在進攻方面加以注意的地方。
通過多重比較(表3)對各類球隊之間的進攻能力作進一步分析表明:1)第一類和第二類球隊之間在各項指標上沒有差異,說明兩類球隊都是進攻能力強、進攻質量高的球隊;2)第一類和第三、四類球隊之間在各項指標上都存在顯著性和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第一類球隊的進攻能力明顯強于第三、四類球隊,因此,提高進攻能力是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關鍵因素;3)第二類和第三、四類球隊之間在各項指標上都存在顯著性和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第二類球隊的進攻能力明顯強于第三、四類球隊,也說明提高進攻能力是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關鍵因素;4)第三類和第四類在射正次數(shù)、進球均數(shù)和進球指數(shù)上存在顯著性差異,這三項指標主要反映了球隊的射門效率,第四類射門效率低于第三類球隊,進一步說明射門效率的高低是表現(xiàn)一個隊進攻能力強弱的重要指標,也是一支球隊取得成績的決定性指標。
4 結論
お
1) 聚類結果和比賽結果的一致性分析表明,運用聚類分析對32支參賽隊伍進攻能力的綜合評價具有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意義。
2) 控球比率、傳球成功率、攻入前場30 m均數(shù)、射門均數(shù)、射正均數(shù)、進球均數(shù)、進球指數(shù)、任意球平均數(shù)、角球均數(shù)、反擊均數(shù)和傳中均數(shù)等11項主要進攻指標能較為全面的反映球隊的進攻能力,各隊在進攻能力方面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傳球成功率、進球指數(shù)、反擊均數(shù)和傳中均數(shù)方面。
5.3在進攻中提高傳球的成功率,利用快速反擊和防守相對薄弱的邊路發(fā)動進攻,把握好進攻機會是今后足球比賽中進攻的主要發(fā)展趨勢,也是各隊重點需要解決的進攻基本點。
參考文獻:
お
[1] 鄒勇,何志林,李震.對第17屆世界杯足球賽球隊控球狀況的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27(2):42-46.
[2] 張冉,張雪臨.第16屆世界杯足球賽進攻指標的Q型聚類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1999,35(11):16-18.
[3] 金川江,蔡忠建,呂圣君,等.應用Q型聚類分析對第17屆世界杯足球賽各隊技戰(zhàn)術能力的綜合評價[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4):489-491.
[4] 張路.足球進攻型打法和防守型打法的區(qū)別及其主要特點[J].體育科學,1993,(2):25-29.
[5] 黃竹航.現(xiàn)代足球戰(zhàn)術運用特征探討[J].體育科學,1993,(2):38-40.
[6] 郎榮奎.足球進攻臨場統(tǒng)計與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1994,(5):22-25.
[7] 丁濤,等.從第15屆世界杯足球賽進攻方式的應用看現(xiàn)代足球進攻的特點[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95(3):11-14.
[8] 楊一民.國際足球發(fā)展現(xiàn)狀簡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7(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