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玲
長久以來,“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似乎已成為貼在運動員身上的標簽,帶貶義的八個字尷尬的體現(xiàn)出我國傳統(tǒng)的競技體育培養(yǎng)體制的沉疴。那么悲哀境遇與多少曾登體育巔峰的健兒握手?體育是青春事業(yè),有多少運動員,他們把歡樂的童年和充滿活力的青春都獻給了訓練場和賽場,失去了青春,離別了賽場,他們會遇到什么?過多的教訓告訴我們,體育必須以文化素質教育為歸宿,離開了基礎文化教育的支持,體育教育就失去了靈魂,或者形而不遠,更多的誤入歧途。
一、體育運動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
這一時期的運動員正處在性格開始成型還未定型的過渡時期,可塑性很大。在心理上,思維、記憶、情感、意志、興趣、能力和性格,都處在發(fā)展和形成的旺盛期。他們往往一方面更加迫切要求認識周圍的世界,另一方面,也開始饒有興趣的研究自己,試著為人處事。從生理上看,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身體發(fā)育已接近成人的水平,神經(jīng)系統(tǒng),特別是大腦皮層的結構和機制發(fā)育完全,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趨于穩(wěn)定,基本上具備了自我控制的能力。他們的獨立性表現(xiàn)突出,自制力很差;自尊心很強,反叛心里很濃,愛逞強,好冒險;探求能力強,分析能力弱;好勝心強,堅持力差。
二、體育運動學校學生的文化課學習特點:
文化課學習基礎差,并且缺乏重視。這是體育運動本身帶來的后遺癥,由于我國目前的訓練模式是以縮短學生學習時間為代價,來節(jié)省時間從事訓練;又由于運動員的大量外出比賽,致使文化課銜接不上,形成文化課上的“空白區(qū)”。運動員運動強度大,訓練時間長,加上訓練條件差,生活質量跟不上,他們的身體負荷過重,文化課的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疲勞困倦現(xiàn)象十分嚴重。這樣的日積月累,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還會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壓力,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延誤學習。多年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們的訓練目的十分專一,各級各類體育學校,以進行大負荷訓練作為訓練方法,只關心運動員的訓練比賽成績,缺乏全面的培養(yǎng)教育。致使運動員擺不正學習和訓練的關系,對文化課學習漫不經(jīng)心。
作為教師,我常常泯心自問:我們應該怎樣進行運動員的文化課教學?如何培養(yǎng)高素質的運動員呢?我們面對的就是這樣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除去文化課學習上的不足,我們應該看到他們渾身散發(fā)出的仍是青春的色彩,可愛,仗義,豪爽等等,我們不能改變我們學生的特點,但我們能改變我們對他們的看法,他們的身上一樣充滿光彩。所以對運動員的文化素質培養(yǎng)應做到以下幾點:
1、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不要吝嗇肯定,不要讓贊美姍姍來遲。
2、針對運動員的訓練比賽的特殊情況,盡可能完善九年義務教育,盡最大能力使他們的知識系統(tǒng)化,可采取靈活特殊的學制與教學安排,從而提高運動員的文化素質,教訓并進,強化運動員對文化課的學習。
3、培養(yǎng)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一本優(yōu)秀的書籍就是一個好的老師,具有特殊的營養(yǎng)價值,能增強學生的抗菌免疫力。運動員從書中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從而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文化素養(yǎng)。
4、培養(yǎng)運動員豐富的愛好,生動活潑的健康性格,與人為善的處世態(tài)度,寬容大度的做人原則。
鑒于這幾點,教師教練應注意身教重于言教,更新自己,勢在必行;再者,充分肯定學生的優(yōu)勢,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激勵教育,善于溝通,給他們正確的關愛,為他們營造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讓我們的運動員擁有一顆健康的心理,使他們在明日的社會舞臺上,扮演成功的角色,點綴世界,豐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