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榴
隨著林兆華所締造的精英式戲劇地位的日漸穩(wěn)固,觀者們即便在沉悶的觀劇過程中產(chǎn)生了疑惑,也都漸漸轉(zhuǎn)化為對一種莫測高深的先鋒戲劇的遙望,并暗暗心虛自身思想水平的膚淺
10月22日,林兆華導(dǎo)演的復(fù)排戲劇《哈姆雷特1990》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5場之后將展開它在全國的巡演。
《哈姆雷特1990》,這個聽起來有些奇怪的劇名暗示著對一個時代的追憶。臺上這位身著寬衫、身形顯老卻依舊靈活的“王子”(濮存昕飾演)與18年前在北京電影學院黑匣子里上演該劇時摸爬滾打的竟是同一人,僅憑這點,多少唏噓、感喟躍入了保利劇場,懷舊意緒將二者的時空對接。
舞臺元素的構(gòu)成悉如以往,掘墓人的評述仍貫串始終,哈姆雷特與國王及伯格涅斯依舊互換角色;令人困惑的是,如此闊大的舞臺視像奪人,懸垂于舞臺后方的堆積了厚重油彩的巨大幕布凝結(jié)著污濁與鬼魅氣息,理發(fā)椅在徐徐轉(zhuǎn)動吊扇下的光影意興幽幽,劇終時倚靠在吊扇支架上的十字架式人物姿態(tài)意味深長,這些足以撼動我們視覺的圖像卻不能抵達心靈。
而那個曾發(fā)生在1990年冬,從舞臺臺面到后墻都被臟兮兮、皺巴巴的幕布與廢舊破爛所覆蓋的小劇場,那個曾經(jīng)讓孟京輝激動不已的“世界污濁不堪”的氛圍就是一去不復(fù)返了。
導(dǎo)演林兆華這一部對自己過去作品致意的復(fù)排劇,不禁讓人想起他自1990以來的多部作品。從80年代實驗戲劇的先驅(qū)成為90年代末令劇界仰望的“大導(dǎo)”,林兆華幾乎每一次新作的演出都強烈地勾攝起人們的期待,因為他的舞臺在新奇怪異上從來都沒有讓人失望過。
《三姐妹?等待戈多》中的水池營造了“水中孤島”的意象;
《理查三世》里升降機、金屬網(wǎng)籠子、平衡杠等被作為游戲工具;
《故事新編》里從制煤機里挖出的烤白薯散發(fā)的香味和煤塵一起彌散到觀眾席;
《趙氏孤兒》劇終時漫天大雨傾瀉舞臺;
《白鹿原》里羊群與牛車逡巡而過、老腔藝人敲著板凳巨吼;
《櫻桃園》里由豆泡布、褶紙堆就出一個壓抑、逼仄而又黃橙橙的“伊甸園”;
《建筑師》里打開的天梯;
《大將軍寇流蘭》里上百名民工掄棒時躁動又怯生生的表情……
當代導(dǎo)演在舞臺技術(shù)上還有哪位能像林兆華這樣具備無窮的變化,為觀眾捧現(xiàn)出如許眾多的“驚艷”手筆?或許是焦菊隱先生的“寧可失敗在探索上,也不能失之于平庸”的主張已成為他的內(nèi)心獨白。
更不尋常的是除了那無可挑剔的舞臺技術(shù),林導(dǎo)一向注重在經(jīng)典劇作中注入當代性的解釋,其哲理化意圖不言而喻:如 “人人都是哈姆雷特” “趙氏孤兒不再報仇”;又及以寇流蘭自況,表明知識分子與大眾的距離……雖然經(jīng)歷爭議不斷,但其嚴肅深沉的哲學意味將坊間主流頌歌式的戲劇和商業(yè)的搞笑型戲劇遠遠拋在身后,成為文化精英所推崇的高雅趣味的代表。
隨著林兆華所締造的精英式戲劇地位的日漸穩(wěn)固,觀者們即便在沉悶的觀劇過程中產(chǎn)生了疑惑,也都漸漸轉(zhuǎn)化為對一種莫測高深的先鋒戲劇的遙望,并暗暗心虛自身思想水平的膚淺。
可是,當看戲成了一件累事,豈不是值得懷疑的嗎?從1990年起,我們漸漸理解了林導(dǎo)的那種放棄人物性格刻畫包括削減戲劇沖突的演戲方式,也覺得角色不固定、演員與角色不分的演法新鮮有趣,但是這種表演的難度并不是一般演員所能達到的。當濮存昕跟隨著林導(dǎo),在《建筑師》《寇流蘭大將軍》中一步步攀登著他個人演藝生涯的高峰,終于以55歲之齡再次演出了“哈姆雷特王子”時,他越是投入并游刃有余,就越是將他周圍的角色甩在身后,造成有多人存在的“獨角戲”奇觀。
這并非是眾人不賣力,而是橫亙在演員之中的這種縫隙導(dǎo)演并沒有有意識要去填補,也許這正是林導(dǎo)所要的效果:一種所謂自由的表演方法恰恰需要各種背景的演員自己去打掉表演腔,展現(xiàn)出個人特色。
但是這些參差不齊的自由表演最容易導(dǎo)致的結(jié)果是讓人出戲——或許這也是林導(dǎo)所需要的:從對劇情的感染中跳脫出來,使對象陌生化,從而悟到哲理??上Ш醅F(xiàn)場每每是止于第一步而不能“升華”,觀者又如何能滿足呢?
1990年,受制于體制束縛的林兆華開始采取個人工作室的方式,他擁有著忠誠并技藝超群的主演和舞美團隊,也總以“一戲一格”激起強烈的新聞效應(yīng)。到了2008年,在這一版放大的拷貝中,引入漂亮影視明星的策略能否挽救曾經(jīng)黯淡的票房呢?
七旬老人的轉(zhuǎn)身與回眸強化了他經(jīng)年不懈探索的典范形象,但也無奈地昭示出如今戲劇環(huán)境的某種尷尬,在先鋒與市場的夾縫中求生存,如果技巧高超意圖深邃的林兆華導(dǎo)演尚且不能帶給我們舞臺整體的觀賞性,那我們又還能去要求誰呢?★
(作者為國家話劇院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