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翊民 余萬里
對于很多美國人來說,新近勝出的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麥凱恩就是他們的“蘭博”。
在著名的美國電影《第一滴血》中,美國影星西爾維斯特·史泰龍扮演的蘭博身陷敵營,遭受嚴刑拷打而寧死不屈。電影不僅僅成就了一代巨星史泰龍,更使得蘭博成為了一代美國人心中英雄的代名詞。翻閱最新的英文詞典可以查閱到“Rambo”詞條,意為“攻擊性硬漢”。毫無疑問,對于很多美國人來說,新近勝出的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麥凱恩就是他們的“蘭博”。
政壇“四不像”
出生在將門之家,在海軍學院接受了近乎殘酷的訓練,在越南戰(zhàn)場上身陷戰(zhàn)俘營倍受虐待等等,這一切都給麥凱恩的經歷籠罩上了一層傳奇的色彩。他性情耿直而言語直接,有時甚至有些粗暴,他直言“一旦我生氣了,我就要任由怒火發(fā)泄,絕不掩飾”。他言語幽默,雖然有時候那些笑話聽起來可并不可笑。他堅持自己的原則,有時甚至可以超越黨派之爭和政治對手合作,在議會里他和民主黨議員合作的次數(shù)幾乎和同共和黨議員合作的次數(shù)一樣多。
麥凱恩的立場用左、中、右都套不上,有點像政壇上的“四不像”。2006年,布什總統(tǒng)在白宮記者團的晚宴上曾開他的玩笑說:“我相信美國人會團結在一起,無論他們是共和黨人、民主黨人,還是約翰·麥凱恩?!睍r光流轉,2008年3月5日,布什總統(tǒng)在白宮接見了他,正式表示支持他作為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參與大選。
約翰·麥凱恩,這位名副其實的越戰(zhàn)英雄,美國政壇的常青樹,2000年共和黨預選的失敗者,又一次站在了白宮門口。
約翰·麥凱恩出生在一個聲名赫赫的軍人世家,父親老麥凱恩是美國海軍四星上將,在越南戰(zhàn)爭期間指揮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他的祖父同樣也是美國海軍上將,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作為航空母艦指揮官在太平洋作戰(zhàn)。麥凱恩深受父親和祖父的影響,驕傲而重視責任。青年時代的麥凱恩跟隨祖輩的腳步踏入了位于安納波利斯的美國海軍學院,不過在海軍學院期間他成績平平,性格中的叛逆和桀驁不馴使得他對海軍學院的清規(guī)戒律極為不滿。多年以后,他回憶起當時的經歷仍有些憤憤不平:“那個時候我對統(tǒng)治海軍學院的那些規(guī)則厭惡至極,我總是盤算著有朝一日能夠把它們徹底打碎。”那時起,“桀驁不馴”這個詞就一直伴隨著麥凱恩,不論是在海軍學院、在越南還是在華盛頓的國會山。
海軍學院畢業(yè)后,麥凱恩被派赴越南作戰(zhàn)執(zhí)行轟炸任務。1967年10月26日,麥凱恩的飛機在執(zhí)行第23次轟炸任務的時候被防空導彈擊中墜毀,麥凱恩跳傘后墜地失去知覺而被俘。考慮到他父親的地位,越南方面曾提出他可以提前回家,但是遭到了他的拒絕,他堅持自己只能按照“先來后到”的順序被釋放。于是,他經歷了長達5年的戰(zhàn)俘營生活,其間遭到虐待和拷問并落下終身殘疾。如今,當越戰(zhàn)老兵談起麥凱恩在戰(zhàn)俘營里的那段經歷時都無不對他的英勇表示尊敬和欽佩。
1973年麥凱恩被釋放回國,繼續(xù)在海軍任職。1981年,麥凱恩以上尉軍銜退伍,并跟隨妻子移居到了亞利桑那,他也在那里開啟了他的政治生涯。麥凱恩在戰(zhàn)爭期間的經歷使他毫無爭議地成為了當時美國人心中的英雄和偶像,他的勇敢和無畏使他瞬間成為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1986年,他成功地當選為州議員,而與此同時機會也頻繁降臨。由于麥凱恩與里根家族私交甚篤,老布什甚至考慮邀請他作為1988年總統(tǒng)選舉的競選伙伴。但好景不長,1989年麥凱恩因為曾接受企業(yè)家基廷的資助由而卷入其后發(fā)生的“基廷丑聞”,他也因此成為了涉嫌丑聞的5名議員之一,被扣上了臭名昭著的“基廷五人”的帽子,一時間他聲譽大損,政治前途險些因之葬送,在麥凱恩的回憶錄中,他坦言基廷事件是他一生都難以抹去的恥辱。而正是因為基廷丑聞的影響,麥凱恩更強調和重視原則和道德,并把它作為自己堅持不懈追求的目標之一。
《紐約時報》曾如此評論麥凱恩:他在戰(zhàn)俘營的遭遇使得他對官僚政治那一套充滿厭惡,他對意識形態(tài)純潔性的追求遠遠超出了對權力的渴望。在被基廷丑聞搞得焦頭爛額之后,麥凱恩更加堅持原則與道德,在幾乎所有的參議員都醉心于追求名利之時,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堅持原則和追求道德上,甚至超越本黨的利益尋求跨黨派的合作,這一切都讓他在國會之中頗受尊敬但也同時飽受非議。
早期的麥凱恩議員主要把注意力瞄準美國的國內事務,例如大峽谷噪聲污染問題、美國土著居民的權利問題,在推動金融改革等方面也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其后,他把注意力轉向了美國的對外政策領域,麥凱恩的軍人背景以及敢于向任何一黨叫板的強硬態(tài)度,使他在這一領域頗有分量。從1995年起,麥凱恩就致力于推動美國政黨選舉制度改革并為之在國會山四處奔走,在2002年,他和民主黨議員聯(lián)手推動了《兩黨改革選舉法案》,規(guī)定在大選中如果候選人選擇聯(lián)邦公款競選,那么就不得使用軟錢。這毫無疑問掐斷了利益群體通過政治捐款影響政治的途徑,一時間,麥凱恩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他的特立獨行使他備受媒體和改革派選民的喜愛,但同時也因此樹敵眾多。
時至今日,麥凱恩已經成為了美國國內最具影響力的資深參議員。1997年,麥凱恩更是躋身時代雜志評選的美國最具影響力的25人,顯而易見,這位越戰(zhàn)硬漢已經整裝待發(fā),準備著向白宮挺進。
硬漢從不輕言放棄
2000年,麥凱恩與現(xiàn)任總統(tǒng)小布什競爭共和黨的總統(tǒng)候選人。在預選前半段,麥凱恩一路高歌猛進,但在關鍵的南卡羅來納州的預選中,他卻遭到了布什競選團隊抹黑策略的攻擊,加之麥凱恩自身選舉策略也存在問題,因而在該州預選中失利。此役之后他未能挽救頹勢,最終無奈承認失敗。
2004年麥凱恩在美國總統(tǒng)選舉中公開支持布什。自從2001年“9·11”襲擊事件以來,他高度評價布什在反恐戰(zhàn)爭中的領導能力,堅定地站在布什政府的立場上支持反恐戰(zhàn)爭。但由于他一貫超越黨派之爭而堅持自己的原則,當時的民主黨候選人約翰·克里甚至試圖邀請他作為競選伙伴,但是麥凱恩并沒有應允。
實際上,麥凱恩從沒放棄,他一直在等待著一個卷土重來的機會。在經過認真調研之后,2007年2月28日他宣布正式加入2008年的總統(tǒng)選戰(zhàn)。他在越南的傳奇經歷,加上就任議員長久以來的良好的聲譽和口碑,這位老兵深受其他越戰(zhàn)老兵以及普通民眾的歡迎。同時,麥凱恩也是最受美國媒體追捧的共和黨人,他跨越黨派政治的立場也讓自己得到了兩黨溫和派選民的認可。
不過,麥凱恩的競選在開始的時候遭遇很大的困難。當美國在伊拉克狼狽不堪、人心普遍思撤的時候,他堅持認為美軍在伊拉克只能增兵。為了這個堅定的立場,他的競選運動遭遇到嚴重的財政危機,人們普遍認為主張增兵伊拉克的人根本不可能在選舉中勝出,支持麥凱恩無異于浪費金錢。在籌款困難的日子里,他只好遣散了手下大部分人,自己帶著幾個不拿工資的助理去競選,連飛機也只能坐普通艙。但“蘭博”是不肯輕易放棄的,“我經歷的苦難太多了,這點算什么……”麥凱恩對此毫不在乎,他繼續(xù)前行。
2008年1月3日,共和黨預選首先在愛荷華州展開,麥凱恩首戰(zhàn)失利,遭到了黑馬哈克比強有力的挑戰(zhàn),但很快在14日舉行的新罕布什爾州預選中,他站穩(wěn)腳跟,以微弱優(yōu)勢拔得頭籌。隨后,在內華達州、南卡羅萊納、佛羅里達等州,麥凱恩、羅姆尼和哈克比三人陷入混戰(zhàn),人們普遍預測共和黨的預選競爭將會難解難分。然而,誰也沒有想到,2月5日“超級星期二”一戰(zhàn),麥凱恩突然從混戰(zhàn)中單騎殺出,以300多張代表人票的優(yōu)勢大獲全勝。這一方面得益于共和黨采取的“贏家通吃”的計票規(guī)則,另一方面得益于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的退出和支持。
“超級星期二”之后,羅姆尼也宣布退出競爭,麥凱恩獲勝已成定局。到2月末,他獲得了918張代表人票,而主要競爭對手阿肯色州州長哈克比只有217張代表人票。3月4日,在得克薩斯、俄亥俄、羅得島和佛蒙特的“次超級星期二”中,麥凱恩完成了最后一擊,達到了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的法定票數(shù),哈克比隨即宣布接受失敗的結局。時隔8年,“蘭博”終于站在了共和黨的聚光燈下。
麥凱恩的優(yōu)勢
當共和黨這邊大局一定,全黨圍繞著麥凱恩團結起來的時候,民主黨內的爭奪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位71歲的“蘭博”下一個對手會是誰呢,奧巴馬還是希拉里?
麥凱恩與奧巴馬堪稱針鋒相對:一個年老,一個年輕;一個白人,一個黑人;一個以經驗見長,一個以未來為號召。麥凱恩憑借的是他多年來不以黨派之爭為轉移的獨立的投票記錄,奧巴馬憑借的是他描繪出的一個沒有黨派之爭的美好的政治未來。毫無疑問,麥凱恩之于奧巴馬,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麥凱恩身上體現(xiàn)出的力量與信任。麥凱恩告訴選民說,美國在他的領導下將繼續(xù)保持世界超級大國的地位。他會不惜采用強硬的手段來保護美國的安全和美國人民的利益。在麥凱恩看來,奧巴馬只是個軟弱而無經驗的政客而已。
麥凱恩與希拉里的對決將完全會是另一種情況。這兩個人都是華盛頓政壇上的老手,有著多年的工作關系,相互知己知彼而且私交不錯,據(jù)說某次麥凱恩、希拉里以及幾位參議員一起到愛沙尼亞去訪問。在首都塔林的大街上走了一圈之后,希拉里忽然提出,既然他們到了波羅的海國家,何不按照當?shù)氐牧曀?,來一場喝伏特加酒的競?軍人出身的麥凱恩痛痛快快地答應了。這場競賽大概讓他們醉得不輕,因為麥凱恩過后想不起多少細節(jié),只是對人說,希拉里好樣的,算得上“哥兒們中的一個”。希拉里的優(yōu)勢在經濟和社會政策領域,而麥凱恩的優(yōu)勢在于:當美國遇到恐怖主義襲擊之類的危機的時,他是可以完全被信賴的。(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