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和諧”:“貞觀之治”的時代精神

      2008-07-16 10:45:58黃樸民
      博覽群書 2008年5期
      關(guān)鍵詞:唐太宗

      黃樸民

      “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可歌可泣的黃金歲月,是古代政治走向清明、積極進取并取得輝煌成就的不朽象征?!榜R牛布野”“頻致豐稔,米斗三、四錢”,意味著當時經(jīng)濟生活的復(fù)蘇與繁榮;“無復(fù)盜賊,囹圄常空”,標志著當時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良好;“中國既安,四夷自服”,象征著當時民族關(guān)系的融洽;“儒學之盛,古者未之有也”,顯示出當時文化事業(yè)的興盛;“去奢省費”“官吏多自清謹”,說明了當時“君道”與吏治的健全……所有這一切,都表明“貞觀之治”的確實現(xiàn)了天下“大治”:即國家充滿朝氣,社會充滿生機,君臣充滿追求,民眾充滿希望,生活充滿信心,歷史充滿機遇!因此,為史家所謳歌,為后人所向往!

      那么,貫穿“貞觀之治”始終的紅線又是什么?造就“貞觀之治”氣象的動因又在何處?體現(xiàn)“貞觀之治”精神的特征又有哪些?這或許是當今人們更為關(guān)心的問題。的確,歷史不應(yīng)該是流水帳,而應(yīng)該成為啟示錄,讓人們回顧和反思歷史,找到借鑒,獲得啟迪,而“貞觀之治”作為一筆極其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毫無疑義是我們在今天“縱向借鑒”,“從歷史中學”的最佳對象之一。

      我認為,在“貞觀之治”的諸多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和諧”顯然是最為核心的內(nèi)涵,它體現(xiàn)了“貞觀之治”的本質(zhì)屬性,象征著“貞觀之治”的時代精神。

      眾所周知,任何時代,任何社會,社會政治生活的理想境界就是“和諧”,而“和諧”的本質(zhì)屬性則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即“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和而不同”的差異性;“剛?cè)嵯酀钡幕パa性;“抑高舉低”的平衡性。綜觀“貞觀之治”的政治實踐,可謂是卓有成效地實現(xiàn)了博采兼容、理順差異、相濟互補、動態(tài)平衡的目標。

      兼容并蓄,寬容海涵:“貞觀之治”體現(xiàn)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氣象。唐太宗李世民以博大的襟懷與氣魄,在治國經(jīng)武時做到虛懷若谷,寬容包納。

      這表現(xiàn)為:在制定方針,實施政策時,能夠不以一人之智為智,而以眾人之智為智。虛心聽取各種意見,擇善而從,將決策建立在集思廣益的基礎(chǔ)之上;在君主個人道德修養(yǎng)方面,能夠容忍魏征等臣下的犯顏直諫,聞過則喜,在勝利面前保持比較清醒的頭腦;在人才任用上,能夠不別親疏,唯才是舉,甚至包容魏征、王珪、薛萬徹等原先身為敵對營壘的賢能之士,讓其擁有廣闊的政治舞臺發(fā)揮文韜武略,貢獻聰明才智;在民族關(guān)系處理上,能夠擯棄狹隘的“夷夏之辨”畛域,打破“自古皆貴中華而賤夷狄”的怪圈,奉行“胡漢一家”、“愛之如一”的民族理念,甚至赦免宿敵頡利可汗的性命,從而最大程度上化解了長期以來因民族征伐而積聚的民族仇恨,將中華民族的大融合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正是因為唐太宗的寬容包納,才使得貞觀一朝的社會政治生活呈現(xiàn)出祥和安定的積極氛圍,造就了政通人和、人才輩出、上下同心的和諧局面。而廣大民眾即使在生活中仍遇到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也依然對朝廷抱有期待,充滿信心,所謂“百姓雖東西逐食,未嘗怨嗟,莫不自安”。

      “和而不同,因事設(shè)宜”:“和諧”不是泯滅差別的簡單同一,而是指要理解事物之間的差異,并針對這些差異采取不同的對策,從而把構(gòu)建和諧社會局面的努力牢牢地扎根于承認差異和控制差異的基礎(chǔ)之上。

      這一點,在“貞觀之治”中也有鮮明的體現(xiàn)。如在用人上,唐太宗深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既能不拘一格,又不求全責備,而是根據(jù)屬僚群臣的不同特點,作出準確的定位,加以合適的任用,用其所長而避其所短,從而使不同類型的人才皆得其所,心情舒暢地履行自己應(yīng)盡的職責。像名相房玄齡和杜如晦,一位善謀,一位能斷,唐太宗使兩人默契配合,優(yōu)勢互補,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膾炙人口的“房謀杜斷”佳話。又如在邊疆治理上,唐太宗區(qū)別中原與邊疆的不同條件,提倡“適天地之情”、“各適其性”,做到因時、因地、因人而治,不改變邊疆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原有的生產(chǎn)方式、社會組織和生活習俗,不強行地將邊疆地區(qū)整齊劃一納入中原郡縣制的政治體制,而是以設(shè)羈縻府州的途徑進行管理,這樣就大大緩和了民族矛盾,消除了北方的邊患,確保了邊疆地區(qū)的穩(wěn)定和安寧,造就了“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氣象。而唐太宗本人也因此被西北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尊奉為“天可汗”,彪炳史冊。

      “文武并用,恩威互補”:寬猛相濟,這是“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也是構(gòu)筑“和諧”社會的基本途徑。具體地說,就是要求統(tǒng)治者運用政治智慧,借助于德刑、禮法、賞罰等多種治國之術(shù)的互補配合,相輔相成,來保證“和諧”狀態(tài)的基本穩(wěn)定,“和諧”社會的長期持續(xù)。

      考察“貞觀之治”,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唐太宗君臣在治國思維的選擇和管理藝術(shù)的運用上,同樣體現(xiàn)了文武并用,剛?cè)嵯酀娘@著特點,既講求原則性,又注重靈活性。如一方面,提倡法制,執(zhí)法不避權(quán)貴;另一方面,注重教化,以溫和的德治方式爭取民心,“令上下同意”。一方面,勇于求諫,善于納諫,以減少施政過程中的欠缺或失誤;另一方面,又敢于決斷,雷厲風行,而避免因意見紛紜、莫衷一是而走入患得患失、瞻前顧后、優(yōu)柔寡斷的誤區(qū)。做到了“仁”與“禮”的有機統(tǒng)一,“德”與“刑”的相輔相成,張弛有章法,寬嚴有節(jié)度,真正求得最佳的治理效果。

      “貞觀之治”中這種以“互補”以達成“和諧”的治國思路,也表現(xiàn)在具體的操作領(lǐng)域。如在文化上,既推崇和確立儒學在思想文化領(lǐng)域的統(tǒng)治地位,“儒學之盛,古者未之有也?!睆氐赘淖兞恕八寮疽詠恚瑔蕘y滋甚,周孔之教,闕而不修”的儒學式微局面;但同時又承認和鼓勵佛教的傳播和道教的發(fā)展,讓儒、佛、道三家互為促進,互為彌補。再如,在對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政策上,唐太宗一方面用懷柔羈縻的方式進行安撫,爭取其歸附擁戴,保證邊疆地區(qū)的和平安寧;另一方面又補充以必要的軍事威懾甚至打擊手段,以戰(zhàn)止戰(zhàn),先后擊滅東突厥、吐谷渾、高昌,同樣做到了文武之道,張弛互補。

      “高者抑之,低者舉之”:這是“和諧”社會的理想境界,也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終極目標。提倡包容,承認差異,強調(diào)互補,最終是為了實現(xiàn)平衡。對社會穩(wěn)定和“和諧”構(gòu)成最大威脅的,是社會生活中不公平、不公正現(xiàn)象的大量存在,愈演愈烈,導(dǎo)致貧富懸殊,民不聊生,嚴重激化社會矛盾,釀成社會動亂。所以,作為高明的政治家,一定會通過利益調(diào)整的機制,來抑制或改變這種社會失序狀況,實現(xiàn)相對合理的平衡。

      在這方面,“貞觀之治”也有出色的表現(xiàn),為后世封建社會樹立了一個杰出的典范。具體來說,就是唐太宗君臣具備深邃的戰(zhàn)略眼光,在維護封建統(tǒng)治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基本實現(xiàn)了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相對社會公平與公正,將社會沖突的危機控制在最低的程度。這首先是唐太宗踐行“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從”的為君之道,帶頭提倡節(jié)儉,釋放宮女,讓利于民,“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休養(yǎng)生息,獎勵農(nóng)耕,將儒家一貫倡導(dǎo)的“取于民有制”原則變成行動的綱領(lǐng),使廣大民眾擁有了基本生存的條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類悲劇的上演。其次是對皇親國戚多有約束,防止他們?yōu)榉亲鞔?,平添社會的對立。同時,根據(jù)“明主治吏不治民”的原則,慎重選擇地方官吏,整肅貪黷腐敗,確保朝廷的安民方針與措施能夠落到實處。其三是健全完善科舉取士制度,讓有才能的寒素之士能夠進入官吏隊伍,擴大統(tǒng)治基礎(chǔ),使社會關(guān)系處于不斷整合之中,調(diào)整社會階層的利益,化解社會動亂的戾氣,達成相對的動態(tài)平衡。

      孔子說:“不患貧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既然社會上不公平、不公正的現(xiàn)象相對較少,那么鋌而走險、犯上作亂的情況也自然隨之遞減。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全國判處死刑的囚犯僅寥寥二十九人,這個數(shù)據(jù)本身,就有力說明了在貞觀時期,社會相對動態(tài)平衡已基本達到,封建統(tǒng)治條件下的“和諧”理想大致成為了現(xiàn)實。

      《資治通鑒》“貞觀四年”記載:“是歲,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xiāng)里,斗米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于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李不赍糧,取給于道路焉。”這中間雖不乏封建史家的某些粉飾之辭,但所概括的“貞觀之治”的顯著成就,還是基本可以信從的,堪稱一代“治世”的形象寫照。而在這煌煌治績的背后,所蘊涵的正是追求“和諧”、實現(xiàn)“和諧”、維系“和諧”的治國理念與實踐之時代精神,它作為“貞觀之治”的核心內(nèi)核,其價值、其意義乃是超越時空的,留給后人以永遠的追慕與啟迪!

      猜你喜歡
      唐太宗
      “嘯”樂考釋——以唐太宗妃韋氏墓室嘯伎壁畫為中心
      王珪諫唐太宗
      清風(2022年11期)2023-01-05 15:29:14
      唐太宗慧眼識馬周
      唐太宗慧眼識馬周
      唐太宗是被騙死的
      公民與法治(2020年5期)2020-05-30 12:33:56
      鋒芒畢露的“鉤”(二)
      唐太宗 善聽勸諫
      唐太宗因何會砸了魏徵的墓碑
      北廣人物(2018年17期)2018-05-09 06:42:48
      唐太宗用人之道探究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4
      唐太宗的“砸”與“立”
      文存閱刊(2016年1期)2016-03-17 04:06:52
      静安区| 大宁县| 南阳市| 绥化市| 渭源县| 盘山县| 许昌市| 武城县| 朝阳市| 元朗区| 伊通| 新田县| 万荣县| 通化市| 米泉市| 西青区| 金山区| 凤凰县| 龙山县| 甘肃省| 留坝县| 车致| 镶黄旗| 黄骅市| 遵化市| 黄陵县| 北安市| 福安市| 孟村| 云南省| 西平县| 宣武区| 永靖县| 东城区| 盖州市| 梁河县| 蒙阴县| 镇安县| 松江区| 象山县|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