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華蓉
常在仲春時節(jié),當花椒樹的新葉長到三到四個小葉片時,我就忍不住剪下花椒葉,洗凈,和上面粉,放入滾開的油鍋中,炸至金黃,又酥又脆,滿屋子都是花椒的清香,那是春天的氣息。其時窗外的田野,綠意逼人,春天好像開了閘的水一樣,一下子來到眼前,讓人措手不及。燕子也聞著香味,嘰嘰喳喳飛入廚房,還有比這更愉悅的事嗎?覺得生活中所有的過往,都回歸了泥土,開出春天田野的一朵小花來。
記得有一位法國人戲問林清玄:“你會寫文章,會畫圖作雕刻,你好像什么都有一手,且慢,你會燒菜嗎?”呀哈,如果你只會寫文章,不會燒菜,只能算作是“作家”,不能算是“藝術(shù)家”。藝術(shù)家是化平凡為神奇的人!蘇東坡去了,但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餅還在人間生生不息的流傳。
此時,冬日的暖陽奢侈地照進小院,我又正坐在小院里最溫暖的地方,不急不躁地切著灌制香腸的肉,各種調(diào)料早已備好。灌香腸的關(guān)鍵是放鹽,鹽太多就不僅咸且腸易散,鹽太少就易變質(zhì)且口感差。為了把握鹽的放入量,曾專門到菜場灌制香腸的地方探訪秘訣。香腸從制作到能端上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灌好后,首先要曬干水分,然后架起如香樟樹枝椏之類帶香味的木料文火慢熏一個月左右,這樣熏出來的香腸顏色紅潤味道芳香。香腸煮熟切好后不能直接放入盤,要先在盤底墊好洗凈的嫩葉青菜(青菜一則吸油二則能反襯香腸的紅潤),再把香腸擺成好看的模樣,還可用點熏臘煮熟的豬耳朵豬肝豬肚作點綴,是家鄉(xiāng)一道獨特的佳肴。做著這些瑣事時,讓人覺得生活的真實與篤定。就如竹韻所言:一年的光陰便被這些精致的吃食分成一段一段的,一兩盤水餃,三四碗甜粥,五六只咸粽,七八碟巧果,這春夏秋冬就在這久久長長中變得讓人十分的不舍,不舍得這份溫暖何止一年,歲月就是在這一飲一啄一烹一品中一飛而過。瞬間,青絲變白發(fā)。有一天,牙齒掉了,舌頭的感覺也遲鈍了,還能坐在搖椅里回憶花椒葉的春之氣息、四角粽的夏之樂趣、桂花羹的秋之濃郁、腌篤鮮的冬之溫暖,那種感覺依然是另一種輕舞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