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根
文題
現在很多中學生對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不懂得珍惜,包括父愛、母愛。有些父母為了供子女上學,省吃儉用,四處打工攢錢。但有些子女不理解父母,不懂得父母養(yǎng)育他們所付出的辛勞和犧牲,不珍惜和感激父母的含辛茹苦;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費,要手機,要名牌服飾,要MP4,把家長滿足其要求看成是天經地義的事;一旦這些要求得不到滿足,便對父母心懷不滿甚至與父母對抗,根本無感恩之心可言。
有關部門曾對部分中小學生做過一項抽樣調查,數據顯示:超過62%的青少年經常與父母頂撞、發(fā)脾氣;73%左右的學生從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超過37%的學生不能準確說出父母的生日;超過36%的學生不知道父母最愛吃什么;79%的青少年不經常和父母交流;21%的學生乘車時不能讓老人先上,不給老人讓座。調查中還發(fā)現,有28%的學生從來沒有聽過有關感恩的故事。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备卸鳎俏覀儌ゴ竺褡宓膬?yōu)良傳統(tǒng),也是一個社會人應有的品德。感恩是為人的基本準則,擁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斷蕩滌靈魂;同時感恩之心又有如玫瑰,需要細心栽培與呵護。
請以“感恩”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寫作指導
感恩要重于感謝,兩者差異在于感恩是視對方的給予為恩情,因為這種給予對“我”具有深遠的影響,一杯水、一個囑咐……本不需要感恩,只需感謝即可,但如果是處在極端困難之中,這一杯水、一個囑咐……對“我”產生巨大的推動力,這就該感恩了。
感恩的對象是很多的,自然、社會、生活、親情、友情、經典等皆可入手?!案卸饔H情”是此話題作文常用的素材,難出新意。然而,結合現在由于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許多孩子嬌生慣養(yǎng),不懂得感恩,視一切享受都為理所當然這個時代背景,寫自己對“感恩”的感悟,則很有現實意義。
寫作時還可以從“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感恩的意義”等角度構思。有人認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有人認為“大恩不言謝”,有人“知恩圖報”,有人“恩將仇報”,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也可作為寫作的切入點?!皥蠖鞯姆绞绞鞘裁?”“感恩能帶來什么結果?”“如何才能懂得感恩?”“感恩之后,我們該做些什么?”這些問題的思考也可作為寫作角度。
就文章展開方式而言,一事一悟式要注意起伏,還要精心選材,所寫的這一件事要能引起你對“感恩”的感悟。選取三四個片段表現主題時,應注意多角度、多層次,避免重復和順序錯亂。展開聯(lián)想時,要注意不能離開“感恩”這個中心,要避免跑題。
名人警句
1.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
2.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游子吟》
4.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諺語
5.“感恩”不一定要感謝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善于發(fā)現美并欣賞美的道德情操。
——文立芳
佳作點評
情系感恩張淑云
白日依依,芳草萋萋,天邊飄蕩著深深恩情;風旋云繞,血濃于水,今生割不斷濃濃親情。讓我們帶一顆誠摯的心,回饋親情。(散文詩一般的語言引入“回饋親情”的主題。)
我們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漸漸長大,回首童年的點點滴滴,都充滿了愛的氣息,我喜歡這種感覺,我喜歡這種愛意。再多的語言,表達不出對父母的愛,就算代溝再深,彼此間的真情永駐心間。
永遠忘不了的是母親的叮嚀,那么慈祥,那么和藹可親;永遠忘不了的是父親的教導,那么嚴肅,那么語重心長。(兩個分句句式相同,分別表現父愛與母愛的特點。)
“千層底”里納進的是款款親情,細密的針腳中,包蘊了世間最美好的情感,縫進了最真誠、最深情的愛。于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成了親情永遠的寫照。親情,展現了一幅動人的畫卷!
家,一個充滿溫馨氣息的天堂,所有美好情感悉聚于此。遼闊的天空是小鳥的家,出航的船只希望找到停歇的岸,而游子魂牽夢繞的也是家。家,一個清新飄逸的字眼,有多少人為了它而企盼落葉歸根;又有多少人為了它而奔波忙碌,家永遠給我們最溫馨的問候與祝福。(情系于“家”,其實也是情系于父母的親情。)
仰望夜空,心已不再遙遠,感恩的心在閃爍,發(fā)出熠熠奪目的光輝,讓我們明白:只有感恩,才能收獲富足;只有感恩,才能讓父母收獲慰藉。
天依然那樣藍,水依然那樣清,風雨無形,歲月無情,唯有感恩的心永不改變,因為親情感動了我,在親情的懷抱中找到了永遠屬于自己的感恩之心。(點明“情系感恩”的原因。)
逝去了你的身影,遮住了我的心情,寂寞的心像無根的浮萍;飄散了我的哀愁,留下了清脆的笛聲,那就是回饋親情不變的承諾——感恩。(點明主題:感恩是對親情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