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靜
羌族自稱“日瑪”、“日麥”、“爾瑪”、“爾麥”,又因羌寨一般建在高山上,羌族還被稱為“云朵中的民族”。羌語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分南北兩大方言區(qū),但并無文字,通用漢文。其聚居區(qū)大都位于青藏高原的邊緣,此次5.12地震的重災區(qū)理縣、汶川、茂縣、北川剛好連成一條東北走向的斜線,在這里生活著90%以上的羌族同胞。曾經(jīng)山淌水秀、風景秀麗的北川和汶川縣城,已被專家勘測為“不適合人類居住”,需要整體搬遷。
探源羌族的古今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羌的解釋是:“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p>
羌,從字形看,像頭戴羊角頭飾的人,代表以羊為圖騰。
古時的羌人主要從事畜牧業(yè),以牧羊為生,而“羌”,則是古吋以其“牧羊人”這一職業(yè)特征為基準所取的族名。它是中國人類關于族號最早的記載,是當時中原部落對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稱,并非指一個單一的民族,下含百余種羌支,為了和現(xiàn)在的羌族作區(qū)別,我們稱之為古羌。他們是古蜀人的后裔,是四川真正的先民。
南遷的智慧民族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nèi),西北各個羌族支系都是獨立分散的,分為若干氏族、部落,沒有統(tǒng)一的地方性政權;同時,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的發(fā)展也是極其不平衡的。有的支系尚處在原始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階段,有的則已經(jīng)進入奴隸社會。
由于戰(zhàn)爭的原因,部分羌人陸續(xù)南下,逐漸定居在岷江上游:特別是在兩漢時期,這樣的遷徙更是大規(guī)模的。南遷的羌人逐漸和中原民族融合,定居之后的社會生產(chǎn)力也迅猛發(fā)展起來。他們用羊毛和牦牛毛制作毯子,挖堿土制鹽,用動植物藥材治病,最為突出的是累石為室,修建起歷百年不塌的邛籠,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碉樓。
有著神話色彩的國度
宋朝,出現(xiàn)了以黨項羌為首的西夏王朝,這個王朝努力效仿唐宋政治制度,非??焖俚亍胺饨ㄖ贫取被?,但因內(nèi)部分化,建國僅僅190年就為蒙古所滅,加之文獻散失不齊,留下了很多待考證的歷史問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縣,有一個著名的美人谷,這里的女孩都非常美麗并充滿了貴族氣質(zhì)。對于這樣的美麗和氣質(zhì),當?shù)乩先说慕忉屖牵核齻兪腔首宓暮蟠?,逃難至此。不知他們所說的皇族是否就是西夏王朝,筆者在這里僅僅是猜測而已。
土司制和改土歸流
元代,開始出現(xiàn)土司制度,到了明代更為盛行。土司制度,其實就是封建王朝因地制宜對少數(shù)民族進行管理的一種統(tǒng)治方式,它以分封的方式任命少數(shù)民族首領、豪酋充當?shù)胤焦倮?,以對本部落或本地區(qū)進行統(tǒng)治。而土司的出現(xiàn),對于羌人百姓而言,無疑翻開了一部血淚史,廣大羌族人民在土司的統(tǒng)治下過著極其悲慘的生活,從有關土司的眾多傳說和歌謠里都可窺見一斑。舉個“姑娘田”的例子吧,在部分地區(qū),每隔一固定時間,土司都會將自己領域內(nèi)的所有漂亮姑娘集中到一塊田里,供自己挑選、享受……
改土歸流,即,中央直接改派“流言”管理羌區(qū),從而廢除了土司制度。這一制度,從明代后期開始,到清乾隆時期得以普遍實行。羌民在有了自己的土地后,生產(chǎn)積極性大大提高,社會經(jīng)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發(fā)展??墒?,當年的土司雖然不再是管理者,但仍然擁有大量的田地、牲口,轉眼間,他們變成了地主,成為羌族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轉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了羌族族稱,同時較為完整地保存了其傳統(tǒng)文化的一支,與漢族、臧族、彝族、納西族、白族等為兄弟民族,他們都出自古羌。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其余散居在阿壩州松潘、黑水、九寨溝等縣,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縣,綿陽市平武縣,都江堰地區(qū)、雅安地區(qū),貴州省江口縣、石阡縣,甘肅南部、四川兩南、云南部分地區(qū),現(xiàn)有人口約32萬左右。
羌族的羊圖騰
羌人習慣用乳白色的石英石作為神靈的象征(火神除外,他以鍋莊的一塊石頭或者火圈的一腳為代表),而在信奉的諸神中,地位最高的神是天神,稱為“木比塔”或“阿爸木比塔”。神職人員沒有專職的,是一種類似漢族端公的宗教職業(yè)者,羌語稱為“釋比”、“比”、“許”、“阿爸許”。羊圖騰崇拜是羌族先民較普遍的一種崇拜形式,至今仍然在羌族聚居地存在有許多遺存,是羌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
古羌族是一個以養(yǎng)羊為主的畜牧民族,由于羊在社會經(jīng)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羌族逐漸形成了對羊的崇拜。據(jù)動物學家研究,早在1萬多年前,羊就生活在甘、青草原上。由于羊性情溫順,易于馴服,肉食鮮美,皮毛又是御寒的最佳物品,具有多利,實用價值,羌族先民們很早就開始馴化和飼養(yǎng)羊,從羊身上獲取生活的必需品,并從中獲得與大自然作斗爭的力量。當時的羌人認為羊除了能保證日常生活的需要外,它的靈魂還能保護自己部族的成員,因此在眾多的自然物中,羌族先民選出了與自己生存最密切、最親近、最重要、影響最大的羊,將它放置在特殊的位置一上,采用一定的專門儀式,經(jīng)常對之崇拜,期望能得到它的庇護和好處。由此產(chǎn)生出羊崇拜。
羌族先民在對羊崇拜過程中,逐漸將羊注入了人類特有的血緣和親族的觀念,羊開始顯示出它從來沒有過的神圣性,羊伴隨著羌族人部落集團自身來源的傳說、種族的繁衍活動以及人們的社會組織和制度而發(fā)展起來,羊逐漸成為羌人氏族的標志和符號,繼而演進到了一個獨特的崇拜時期——羊圖騰崇拜階段。
羌族自古以來對羊就有著特殊的感情。以羊祭山是古羌人的重大典禮,在一些羌人活動地區(qū),羌民所供奉的神全是“羊身人面”,視羊為祖先?,F(xiàn)在的羌族地區(qū),仍然存在許多視羊為血緣關系形式的崇拜。在羌人的日常生活中,羌人喜歡養(yǎng)羊,穿羊皮褂,用羊毛織線,祭祀活動中常用羊做祭品,羌族少年成年禮時,羌族巫師用白羊毛線拴在被祝福者的頸項上,以求羊神保佑。羌族巫師所戴的帽子有兩個角,是用羊皮制成的,巫師所持法器,也全是用羊角、羊皮、羊骨等制成。傳況羌族在向岷江上游遷徙途中,羌族巫師勞累過度,昏昏入睡,他們的經(jīng)書掉落在地上被羊吞吃,后來羊托夢給羌人說:“我死后,可將皮做成鼓,敲三下,經(jīng)書就會道出來?!庇纱丝梢钥闯觯虮磺既速x予了高于巫師的地位,甚至成為了羌族文化的神圣傳承者。羌人死后,要殺一頭羊為死者引路,俗稱為引路羊子。羌人認為,死者的病都可以在羊身上反映出來,殺死羊子后要尋找死者病根,并認為羊為人的一半,他們將羊血灑在死者手掌上,意為人騎羊歸西。在一些
羌族地區(qū),還有用羊骨和羊毛線作占卜的習慣,以預測吉兇。
羌族的建筑
碉樓,漢代稱“邛籠”,唐代稱“雕”,用以躲避侵襲和搶劫,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一般修六、七層,最高者達十三四層,均是用片石、卵石和黏土砌成。從外形上看,上小下大,外側略向內(nèi)傾斜。而住房,即石砌房,多為平頂方形,修筑在高山或半山腰上,一般是兩層或三層,底層飼牲畜,二層住人,三層儲藏糧食和其他雜物。這些往日智慧的象征,在今日亦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溜筒,古稱“笮橋”。因羌區(qū)所在地江水險急,同時很難搭橋,于是就在兩岸的石壁上鑿洞,將繩索從其中穿過。如果是從北往南,則北邊的繩索所處位置較高;從南往北,則恰恰相反。過江時,將人的身體用繩索捆綁在一滑梆上,即溜筒,從溜索一端憑借慣性往對岸滑行。溜筒不僅能渡人也能載物,解放初期仍在使用,但危險系數(shù)極高,稍有不慎,就會跌入江水中或深淵谷底,可以說是一種以生命為賭注的交通方式。
索橋,又稱繩橋,即以繩為橋,是在溜筒的基礎上建造起來的,是羌族的傳統(tǒng)建筑藝術,至少在距今1400年以前就已經(jīng)存在了。索橋同樣非常危險,走在上面,可以況“看不見底,也看不見天”,加之高處非常寒冷,往往讓人心驚膽戰(zhàn),魂飛魄散。傳說雁門關索橋寨子有個叫姜石的年輕人,聽到對岸的山歌唱得很好聽,想去學卻沒法過河;而河對岸的人看到這邊的鍋莊跳得很熱鬧,想學又過不了河。有一天姜石在山里砍柴,在一塊白石上睡著了,夢見一位白胡子老頭,老頭教他去一座白山上找一種白竹子,將其種子帶回來栽種,待到竹子長大擰成索子牽過河,兩岸的人就可以互相來往了。姜石從此便踏上了征程,在路上因為偶然救了一只白龍,得到其幫助,終于在歷經(jīng)千辛萬苦后將白竹種子帶回來了,并搭成了一座竹索橋。因為竹索橋是這個寨子的人建成的,人們便給這個寨子取名“索橋”。
掃描震前美麗的羌寨
蘿卜寨——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黃泥羌寨,位于汶川縣境內(nèi),4000年前就有人居住,是傳說中羌王的故都,一座唯一沒有碉樓的羌寨,同時也是現(xiàn)存羌寨中人口最多的,也是地震中唯一完全損毀的寨子。
桃坪寨——神秘的東方古堡,位于理縣桃坪鄉(xiāng)的雜古腦河畔,寨內(nèi)有的石碉已經(jīng)有千年的歷史,而寨子底下有令人驚嘆的排水系統(tǒng),是所有羌寨中旅游開發(fā)最完善的一個寨子。
青片羌寨——又名小寨子溝,得名于附近的青片河,位于北川羌族自治縣,是26個羌寨的統(tǒng)稱,寨內(nèi)有不少吊腳樓。
蒲溪寨——最純粹的羌族,位于理縣蒲溪溝兩側,是10個寨子的統(tǒng)稱,寨內(nèi)幾乎人人會說羌語。
羌峰寨——西羌第一村,位于汶川縣綿池鎮(zhèn)的岷江江畔,是惟一一個建立在平壩上用石頭搭建的村寨。
黑虎寨——白頭羌之鄉(xiāng),位于茂縣西北的群山之中,得名于黑虎將軍,一位抵抗異族侵略的羌族英雄。為了紀念這位英雄,黑虎寨的羌民頭上帶“萬年孝”,即頭戴白色頭帕,因此有了白頭羌之稱。
瓦子寨——原生態(tài)之鄉(xiāng),地處黑水縣和茂縣交界處的赤不蘇河流域,距兩個縣城都有90千米。瓦子寨的著名景點是姜維城,傳說為三國時羌族將領姜維所建。
西湖寨——沙朗女神居住的地方。兩湖寨位于茂縣曲谷鄉(xiāng),每年舉辦一次俄爾俄足大會,是一種歌舞大會。唱歌時歌詞不得重復,連唱3天3夜,是羌族的婦女節(jié)。
布瓦寨——獨特的土碉奇觀,位于汶川縣威州鄉(xiāng),房屋和碉堡全部用黃土筑成,是現(xiàn)在世界上唯一的土碉碉群。
合心壩寨——云中的山寨,位于茂縣三龍鄉(xiāng)的合心壩寨只有50多戶人家,居住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腰上,因地勢形成一種三角形的村子。
(文章代碼:1521)
[責任編輯]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