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翁同龢:攪局之王

      2008-08-15 10:45
      百家講壇 2008年14期
      關鍵詞:光緒皇帝李鴻章

      時 光

      所謂的“兩朝帝師”、“中國維新第一人”的翁同龢在其任上幾乎沒有任何值得我們懷念的東西。也許順利的仕途使他在官場流連忘返,也許從事“道德政治”所帶來的虛榮使他難以自拔,使得他一生毫無建樹,成了職業(yè)的“攪局者”。

      帝師翁同龢是個職業(yè)的“攪局者”,如果碰到這樣的對手,你得加倍小心,因為這種人很難對付,他像一個刺猬一樣,讓你找不到地方下嘴,但是他卻能隨時刺你一下,讓你不得安生。翁同龢出身名門望族,是兩朝帝師,身世顯赫,家道殷實,不貪錢財,所以無欲則剛,不怕“紀委”來查,而且他還是南派清流領袖,占據(jù)了道德高位,隨時都能放你一炮。所以這時他的中心工作就是拆對手的牌,只要你李鴻章、榮祿和不了,那就等于是我翁同龢和了。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nóng)常熟世間荒?!边@是有人諷刺李鴻章和翁同龢的話,合肥是代指李鴻章,常熟則代指翁同龢。以前只有當了大官,才能以其家鄉(xiāng)的名字稱呼,而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所以常被稱為“李合肥”。翁同龢是常熟的,所以人稱“翁常熟”,而“司農(nóng)”是對戶部尚書的稱呼,翁同龢曾經(jīng)是戶部尚書(相當于現(xiàn)在的民政部長)。

      李和翁斗了一輩子,死后挨罵還被相提并論,也真是緣分啊。李宰相“笑罵他人由之,好官我自為之”地一路扶搖了幾十年,而大清的日子卻一天不如一天,當宰相的自然也難逃干系,說他一句“宰相合肥天下瘦”還算夠意思了。

      至于常熟的翁部長,得到了“司農(nóng)常熟世間荒”的罵名,卻可能出乎他的意料,因為他一直都認為自己是個忠臣。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所謂的“兩朝帝師”“中國維新第一人”,在其任上卻幾乎沒有任何值得我們懷念的東西。他也許是個好人、好學者、好書法家,但絕對不是個好的戶部尚書,也不是個好的帝師,更不是個合格的改革家,他甚至連個真正的維新派都算不上。唯一值得后人稱道的,也許就是他的學問和書法了。

      成大事者,一半在天

      翁同龢,光緒年間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又是兩朝帝師,權勢可謂炙手可熱。他的家鄉(xiāng)江蘇常熟被時人譽為“人文昌盛之邦,文物著于江南”,可以說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

      翁同龢出身于高級干部家庭,父親翁心存是咸豐、同治兩朝大學士,又是兩任皇帝的帝師;大哥翁同書當過安徽巡撫,二哥翁同爵曾任陜西、湖北巡撫,署理湖廣總督。一家子不是帝師就是省長,翁同龢出身于這樣的家庭,成長于這樣的環(huán)境,自然獲益匪淺。他在咸豐六年(1856年)中了狀元。更了不起的是,沒幾年,他侄子也中了狀元。翁家的輝煌,世間少有。

      翁同龢的狀元,來得很有趣,說起來還與一根人參分不開。

      殿試前一天,翁同龢的父親考慮自己家離殿廷太遠,怕翁同龢早上起床太早,加上路途顛簸,影響實力發(fā)揮,于是,為了方便,翁父就和戶部尚書孫瑞珍商量,讓翁同龢在他家借住一宿。

      這本來是件麻煩人的事兒,沒想到卻正中了孫瑞珍的下懷。原來,孫瑞珍的兒子正好也要參加殿試,孫瑞珍暗忖道:我兒子雖有希望奪取狀元,可小翁水平更高,把握也更大,得借這個機會治治他。于是,就很痛快地答應了。

      晚上,孫尚書弄了一大桌子飯菜招待小翁。吃的時候,孫尚書甩開膀子灌酒。小翁念書行,喝酒卻不行,沒整幾杯就歇菜了。孫尚書見此十分高興,就讓自己的兒子趕緊去睡覺,而與小翁談天說地,閑諞了兩個鐘頭。

      實在沒啥好扯的了,孫尚書又把小翁弄進書房,開始絮叨殿試的注意事項,并且不厭其煩反反復復地說。其實這些常識,小翁早就爛熟于心了,根本不必要再聽,但他不好意思說想睡覺,只好強撐著精神聽孫尚書忽悠。如此反復指點,直到深夜,孫尚書“熬鷹”熬得自己都困了,才放小翁去睡覺。

      第二天,小翁耷拉著腦袋、黑著眼圈去考試。拿到卷子后,沒看幾行,就覺得雙眼發(fā)澀,口干舌燥,心煩意亂,眼看考試就要完蛋了。突然,小翁瞄見“參與朝政”的句子,那“參”字使他猛然想起,父親曾給他準備了兩支長白山老參,藏在他的口袋里。小翁忙從口袋里掏出一支,掐了一截,塞進嘴里,慢慢嚼。說來也怪,沒過幾分鐘,他就感覺精氣流貫,神志清晰,思維敏捷,文如泉涌。小翁就跟打了興奮劑似的,抖起精神答題,一氣阿成,按時交卷。

      翁同龢考完回家,把吃人參醒腦提神的事一說,家人也大為驚奇。小翁中狀元后,家人便把另一支人參供奉起來,視為神物。

      據(jù)說,過了數(shù)年后,小翁的侄子翁曾源吃了供奉的那一支人參,也高中狀元。

      當然,人參只是推動力量和輔助作用,小翁的真才實學自然是根本原因但在中了孫尚書陰險的圈套后,這根人參還真發(fā)揮了扭轉局勢的作用。

      不過這只能算是逸事了。翁回龢26歲便中了狀元,確實聰明過人,至少在學識上比他那40多歲才靠他的關系中狀元的學生張謇要強得多。但張謇因為坎坷的經(jīng)歷厭倦了官場的黑暗,轉而從事實業(yè)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歷史地位,所以毛主席說“輕工業(yè)不能忘記張謇”。而我們的大書法家翁同龢呢,順利的仕途使他在官場流連忘返,從事“道德政治?”所帶來的虛榮使他難以自拔,也使得他終其一生無甚建樹,并郁郁而終。

      無處不在的制衡潛流

      翁同龢的一生,除了書法外,還有兩件事與他有關,一件是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一件是百日維新運動。這兩件事可算近代史上頭等大事件了,而他在這兩件事上的表現(xiàn)卻是非常非常戲劇化的。同時這兩件事也是對他的政治能力的兩次考試,結果如何呢?狀元還是那個狀元嗎?

      先說甲午戰(zhàn)爭。沒開打之前,光緒皇帝就摩拳擦掌地想跟小日本干。因為“兒皇帝”經(jīng)常讓陰沉著臉的老太婆壓著,他很想通過打贏這場戰(zhàn)爭樹立自己的威信,好挺起腰板做皇帝。

      而老太婆則一向小瞧日本,再者平時受夠了洋人的鳥氣,也想殺雞給猴看,通過打敗日本警告列強。

      李鴻章的頭腦比較清醒,他認為中日實力相差懸殊,因此主張尋求國際調停,盡量避免戰(zhàn)爭。

      翁同龢呢?以主戰(zhàn)派面孔出現(xiàn)了,極力要求打。他表態(tài):朝廷既然花這么多的銀子搞軍事現(xiàn)代化,總得觀觀效果吧。于是就力主添兵,速赴朝鮮。

      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同時宣戰(zhàn)。打了兩個星期,李鴻章開始琢磨變通了,他建議把俄國扯進來做外援,搞抗日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此建議卻遭到翁同龢的反對,翁同龢以軍機處的名義答復李鴻章:“俄國人靠不住,也不用他幫忙,單挑沒問題?!边@話說得夠牛的了。9月16日,平壤失守了。第二天一大早,翁同龢知道了消息,當場就怒了:“這李鴻章,打仗老是搞被動防御,貽誤戰(zhàn)機,典型的右傾,應當批判。”并促使光緒帝頒諭“著拔去李鴻章三眼花翎,褫去黃馬褂”。

      9月17日,黃海海戰(zhàn)爆發(fā),北洋艦隊損失慘重,翁同龢感到“鴨綠江一線可危,即渤海亦可?!薄?1日,他建議“宜調東三省兵,而急設大糧臺,派大員經(jīng)理,又于鴨綠江岸筑土炮臺等數(shù)事”,力

      主繼續(xù)戰(zhàn)斗。這種想法并沒有錯,戰(zhàn)略判斷也是對的,但是翁同龢并非行伍出身,對中日兩國的戰(zhàn)斗力差距缺乏清醒認識,所作部署無異于紙上談兵。10月24日,日軍第二軍在花園口登陸,次日日軍第一軍強渡鴨綠江,連陷九連城、安東(今丹東)、鳳凰城等地。31日,翁同龢拜見光緒帝時即“力陳京師阽危情形,請勿再遲一刻”。11月3日,翁同龢被補授軍機大臣。可見戰(zhàn)爭是對翁同龢有利的,事情危機,他倒憑著一腔熱血升官了。

      翁同龢是拿這場戰(zhàn)爭來賭光緒和自己的前途的,因此他狂熱地渴望勝利,但是這種要錢不要命的賭法注定將以慘敗告終。他太沒有章法了,焉能不敗?當翁同龢知道金州也失守了。旅順快保不住了,就慌忙派唐仁廉去增援。11月22日旅順也失陷了,翁同龢“憤慮難當”。當清廷派使赴日議和時,翁同龢等仍主張征集湘軍,用劉坤一為統(tǒng)帥,以挽危局。清廷采其議,命劉為欽差大臣,節(jié)制關內外各軍。

      日軍也是拿國運來賭這場戰(zhàn)爭的,所不同的是他們上下一心,準備充分。這一次,他們抓住了也抓對了機會。1895年1月10日蓋平失陷。14日,翁同龢對議和發(fā)表意見:“臣于和議向不敢阿附,惟茲事亦不可中止,使臣已遣而逗留,恐彼得藉口,且我之議和,正欲得其貪吻之所出,先作準備耳。幸少留意。”清流這幫文人畢竟都是科舉中磨煉出來的,玩文字功夫一流,說自己向來不敢“阿附議和”,巧妙地將問題轉移到“該不該議和”這個永遠也扯不清的道德爭論。上,掩蓋了問題的實質,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主張戰(zhàn)爭,為一己之私克扣軍餉的責任都被撇清,順帶還強調一下自己一貫的愛國立場,多么精彩的表白啊??上毡救寺牪欢?,日本人只認刺刀,而這恰恰是我們大清帝國的官員們最不擅長的。面對接連的慘敗,翁同龢就像一個明天就要考試而自己一點準備都沒有做的小學生一樣,臨時抱抱佛腳,提出了“懸破格之賞,不次之遷,以作將士之氣”的建議,當然沒有任何用處。當他得知清政府派赴日本的談判代表竟被日本政府無理驅往長崎的消息后,又發(fā)出“近于辱矣”的慨嘆。2月13日,清廷改派李鴻章為赴目議和全權大臣。22日,光緒接見李鴻章時,軍機大臣中,孫毓汶認為“必欲以割地為了局”,翁同龢則堅決反對,而且申明“臺灣萬無議及之理”。好一副愛國主義的面孔,可惜記性太壞,忘了是誰造成“必欲以割地為了局”這種萬劫不復的局面的。

      事情到了這一步,翁同龢只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高調宣揚愛國主義以掩蓋自己的責任。當他得知光緒帝希望議和速成時,再次“力陳臺不可失”,而且指出,如割臺“恐從此失天下人心”。我們的翁師傅真是為國為民,可惜這無異于癡人說夢,結果條約還不是簽了嗎?翁同龢又“極言批準之不可速”,竟然想學李鴻章玩“痞子手段”,可見其方寸已大亂。翁同龢收到臺灣士紳丘逢甲等自臺灣來電后發(fā)出“無面目立于人世”之感,可惜只是感慨,沒有付諸行動。如果翁同龢要是真的以身殉國的話,之前的失誤不僅可以一筆勾銷,而且他還有可能作為偉大先烈被永久載入史冊,可我們翁師傅顯然沒有做先烈的打算,所以他還是有面目活在世上,看來曾國藩老先生的“挺”經(jīng)真是深入人心,不分清流濁流,大家都運用自如。

      由此可見,整個中日甲午戰(zhàn)爭,慈禧和光緒要負領導責任,李鴻章要負執(zhí)行不力的責任;而翁同龢呢,只需要高喊口號,發(fā)發(fā)感慨,提些沒什么作用的建議,最后竟然似乎什么責任都不用負,還博得個愛國的好名聲,真正算得上個“聰明人”了。只可惜,老百姓雖然看不出來他的如意算盤,慈禧太后卻通過此事將這一對師生(翁同龢與光緒)看透了,這也為幾年后一拍子將他們打下去埋下了伏筆。

      通過王伯恭(曾任袁世凱的總統(tǒng)顧問)所著的《蜷廬隨筆》一書中記載的一段親歷,我們來看看翁師傅心中的小九九吧——

      “甲午戰(zhàn)前,翁同龢一力主戰(zhàn),李鴻章言不可輕開釁端……我去見翁,向他力陳主戰(zhàn)的錯誤。我想翁也是我的老師,他向來是器重我的。但翁聽了我的勸說后,笑我是書生膽小。我說:‘臨事而懼,古有明訓,豈能放膽嘗試?而且,我國無論兵器還是戰(zhàn)法,都百不如人,不能輕率地開戰(zhàn)啊!翁說:‘李鴻章治軍數(shù)十年,掃蕩了多少壞人啊!現(xiàn)在,北洋有海軍陸軍,正如火如荼,豈能連一仗都打不了嗎?我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百勝。今已知自己確實不如人,哪里有勝利的希望呢?翁說:‘我正想讓他到戰(zhàn)場上試一試,看他到底是騾子還是馬,將來就有整頓他的余地了!”

      “愛國口號”下的真實目的竟然是為了整治對手,滲白的事實似乎是在嘲笑大眾的智慧。

      一扯后腿,二拆后臺

      翁同龢,是豪門子弟,應該是見過揮金灑銀的場面,但他有時對手里的公款卻很摳門。

      這不是好事,而是完完全全的壞事,甚至還是有罪的。因為他摳門的原因是整治政敵,場合是國防大事,后果是甲午戰(zhàn)敗。

      1894年1月,朝鮮東學黨起義爆發(fā),朝鮮國王請求清政府派兵協(xié)助鎮(zhèn)壓。與此同時,對侵略朝鮮蓄謀已久的日本也派兵到達朝鮮,一場大戰(zhàn)一觸一即發(fā)。李鴻章面對此狀,卻無心應戰(zhàn),雖然有北洋水師這支王牌,但他從一開始就沒有取勝的把握,而這一切又與翁同龢有密切關系。

      十年前,中國的北洋水師在李的苦心經(jīng)營之下,比日本水師強多了。但明治維新以后,日本以舉國之力,奮起直追,很快就趕上了中國。十年前,李鴻章一時興奮竟命令他的北洋艦隊在日本海上晃悠,甚至停在日本海岸秀一秀。當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登上中國艦艇,東看西看,臉色蒼白,黯然不語。而十年后呢?從1883年到1895年的十多年的時間里,中國沒有增一艘艦艇,炮彈也是奇缺。定遠艦上的巨炮炮彈只有一枚,鎮(zhèn)遠艦也只有兩枚,其他小、口徑的炮彈也沒多少。當時正向外國訂購一艘快船,因資金問題而被迫中輟,結果此船被日本人購去,這就是日本戰(zhàn)艦“吉野”號。戰(zhàn)備品如此奇缺,又怎能不敗?

      那么,朝廷每年撥給北洋海軍的500萬軍費哪里去了呢?《中國海軍大事記》光緒十七年(1891年)載:“四月,戶部決定:南北兩洋購買洋槍、炮彈、機器事,暫停兩年,所有銀子解部充餉?!?/p>

      丁汝昌作為海軍提督據(jù)理力陳,現(xiàn)在我國海軍戰(zhàn)斗力遠遜于日本,添船換炮刻不容緩。五月,上諭說可以撥款,但到了秋天,還沒見到錢。不得已,李鴻章親自出馬,上諭也只是以餉力極拙來敷衍。

      而此時,只有以軍機大臣、皇帝師傅的身份主管戶部的翁同龢才有如此大的能耐,使撥款不能下來。其實買炮彈事情也是一樣。當時德國的工程師漢納根,作為北洋海軍的顧問,他在甲午戰(zhàn)前兩年建議李鴻章購買德國克虜伯廠制造的大開花彈,以供戰(zhàn)艦上的大炮使用。李鴻章已經(jīng)簽發(fā)了命令,但最后卻沒有施行,原因就是翁同龢不給錢,說那是沒用的浪費??尚Φ氖?,后來翁同龢竟然還是主戰(zhàn)派。

      翁同龢處處刁難北洋水師,說到底就是為了

      整李鴻章。而到了甲午戰(zhàn)爭之時,翁同龢對李鴻章的刁難,則對整個國家、整個時代都產(chǎn)生了極惡劣的后果。

      翁同龢和手下文廷武、張謇,等盡力鼓吹戰(zhàn)爭,其時形勢,明理人皆知,而翁同龢卻為一己私利而欲開戰(zhàn),實難逃眾人公論。翁同龢因一己私利而與李鴻章結怨,以公謀私,個人愿望雖達,國家民族的命運卻因此而備受挫折。翁之做法,恰恰反映了其政治才識的低劣,他后來被黜也在情理之中了。

      1898年6月16日,翁被免去一切職務,逐回原籍。對此,王照作詩一首:“當年煬灶壞長城,曾賴東朝恤老成。豈有臣心‘蓄恩怨,到頭因果自分明。”其下注曰:“及翁之死,慶王為之請恤,上盛怒,歷數(shù)翁誤國之罪,首舉甲午之戰(zhàn),次舉割青島。太后不語、慶王不敢再言、故翁無恤典?!蓖跽赵谶@里并沒有為翁辯白,而是認為這正好是因果報應,是翁應得的下場。

      得罪一人,堵死一條路

      《蜷廬隨筆》中記載了翁同龢的一句名言:“正好借此機會讓他(李鴻章)剖戰(zhàn)場上試試,看他到底怎么樣,將來就會有整頓他的余地了。”翁的話讓人毛骨悚然,這已不是是否主戰(zhàn)的問題了。

      在主戰(zhàn)的背后,身為軍機大臣的翁同龢,于中日交戰(zhàn)之際,不顧國家安危,挾嫌報復,以私害公。對此,《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一書為其立傳時論道:“他因與李鴻章之間久懷宿怨屢謀報復,李鴻章不欲戰(zhàn)而迫其戰(zhàn),在他看來正是挫抑之而困頓之的良好機會,又豈能放過?至于萬一試而不效,淮軍挫敗,私怨雖報而國事已壞,則就不是翁同龢所著急的問題了。”可翁同龢為什么要整治李鴻章?

      在電視紀錄片《走向共和》中,光緒皇帝對翁同龢說:“朕知道當年因李鴻章彈劾令兄翁同書一事,你們結下宿怨。但你們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總要和衷共濟才好,千萬不可因私而廢公。”大臣之間有私人恩怨非常平常,但是要皇帝親自開口點明勸和,可見矛盾之深。那么他們之間為什么會有這么深的矛盾呢?

      通過翻閱史料,我們發(fā)現(xiàn)是由于太平天國戰(zhàn)爭中的一樁恩怨,他們二人才結下了梁子——翁同龢與李鴻章有父死兄徙的大仇。

      當年圍剿長毛時,翁同龢的哥哥翁同書任安徽巡撫,于定遠之役臨陣脫逃,棄城溜走。后來,李鴻章責令其戴罪立功。

      咸豐十年(1860年),壽州(今安徽壽縣)遭到太平軍英王陳玉成攻擊,由于當?shù)貓F練竭力抵御,壽州城才未被攻破。但城內團練首領孫家泰、一蒙時中、徐立壯等與城外的團練首領苗沛霖互相仇殺,苗因此叛變,糾眾圍攻壽州,縱兵四擾。清政府認為苗沛霖的部隊向來彪悍,真要反叛了,危害比太平軍還要大,因此密令翁同書擺平這件事。

      翁同書知道前任安徽按察使張學醇和苗沛霖很熟悉,于是就讓他前去勸降。苗表面上答應,并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清政府應當饒恕自己的罪行;二是殺孫家泰、蒙時中,并把首級交付他祭靈以雪恥。翁同書答應照辦。孫家泰聽后自殺,蒙時中則被翁同書抓來殺了。兩人的首級一起交給了苗沛霖。卻不料這都是苗借刀殺人的借口,他并無投降的心思,得到孫、蒙二人的首級后,叛逆如初。

      曾國藩本來就對翁同書在定遠之役時棄城逃走極為憤慨,現(xiàn)在翁同書又對苗沛霖的處置失當,以致釀成大變,這讓曾國藩忍無可忍,終于決定上書彈劾翁同書。曾國藩文采一般,想寫卻難于措辭。何況,翁同書又是大學士翁心存之子,翁心存是帝師,究竟如何措辭,才能使皇上破除情面,依法嚴懲,實在很費躊躇。

      曾國藩便讓李鴻章幫著寫,結果拿來一看,連呼精彩。李鴻章代寫的奏章不但文意極為周密,其中更有一段鋒芒內斂、暗藏殺機的文字,說:“臣職分所在,例應糾參,不敢因翁同書門第鼎盛,瞻顧遷就?!边@段話的立場如此方剛嚴正,使皇上不好意思包庇了。無奈,咸豐帝只好判了翁同書個“斬監(jiān)候”,也就是死緩。翁父聽到后,一口氣沒緩過來,蹬腿西去。咸豐帝借著翁父翹了辮子的機會,順水推舟以眷念師傅的名義,將翁同書的斬刑改判充軍新疆。父死兄徙,對于翁同龢來說,一個好好的家卻因李鴻章的手筆而弄得如此凄涼,此仇怎能不報?李鴻章也許沒有想到以后自己的不幸遭遇與它緊密相關。果然,甲午一戰(zhàn),翁同龢借機構陷,終使這位老臣敗走麥城,簽下了恥辱的《馬關條約》,戴上了賣國賊的帽子。

      甲午戰(zhàn)敗,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人人恨之,“七十老翁,蒙漢奸之惡名,幾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勢”。剛開始,李鴻章還有太后的保護傘,而此時,翁同龢卻帶領一伙人不斷進攻。此時的李鴻章官無翁大,面對翁同龢的排擠和非難,只能硬挺著。由此可見翁同龢的心胸狹隘,睚眥必報。

      吳勇的《庚子西狩叢談》一書中,載有翁李仇隙的掌故;李鴻章因為庚子事件又一次背上賣國賊的罵名而賦閑在家時,翁同龢派袁世凱試圖說服他撂挑子不干,從而空下大學士的位子給自己,袁當即被李鴻章罵了出去,并且李還表示只要自己一息尚存,翁同龢就不要指望當上真正的宰相。這算是李給翁的一個小小的報復吧?由此可見翁與李之間的仇隙之深。

      還是性格決定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翁同龢不僅與李鴻章關系不好,而且?guī)缀跖c朝中所有大佬關系都很僵,這就不能不歸咎為翁同龢的性格問題了。

      當時的人們這樣看待翁同龢,說他“生平拘謹坦白,遂多忌者”、“人多以其為深沉,其蹉跌亦因此而起”,且其平時“為人好延攬而必求其為用,廣結納而不能容異己”(金梁《四朝佚聞》)。與人議事,若有不合,動輒拂袖而去,或公開斥責,而不給對方以情面。

      潘祖蔭(曾任刑部尚書,為清束著名的收藏家。因其在識人和識物上,都能獨具慧眼,故被世人稱為“潘神眼”)在世時,翁尚能聽其規(guī)勸,潘氏死后,則無人矣。朝內大臣中與之融洽相處的甚少。張之洞與翁曾源同科,結為金蘭之好,但翁同龢與張氏關系一直不好;李鴻藻與翁同龢同朝為官幾十年,到了后來,彼此也合不來。至于徐桐,本是翁在弘德殿的同值,共事多年,但晚年兩人行同路人,幾乎互不來往,剛毅是他的門人,二人在思想上有新舊之分,彼此早成宿敵。如此緊張的人際關系,對一個政治家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嚴重的缺失。

      “一招不慎,滿盤皆輸”,用這句話來描繪甲午海戰(zhàn)以后的翁同龢的命運走向,可以說是十分貼切的。自甲午海戰(zhàn)失利以后,他便開始走下坡路,其智力和品行不斷受到懷疑,而他在中外文明交流的沖撞下形成的乏雜政治漩渦中,總也調整不好自己的心態(tài),處處被動。他就像個落水的人,迫切需要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來改變這種狀況??上ュe了,他又一次把賭注押在了自己毫不熟悉的事物上面——他選擇了維新運動。

      翁同龢怎么看都不像個維新派,他和張之洞不一樣。張后來突然搞洋務其實是有伏筆的,張之洞的父親、老師都是崇尚“經(jīng)世致用”的人,張受他們的影響很大;而翁同龢不同,他出身于帝師之家,接受的是非常傳統(tǒng)的君臣教育,仕途上

      也很順利,沒有任何證據(jù)表明他接受過西方思想的影響,而且對于西方事物,他一直都是非常排斥的。

      光緒六年,李鴻章修筑了唐山至胥各莊的唐胥鐵路,后來又延伸至天津。光緒十四年,他再次奏請修筑天津至通縣鐵路。折子呈送到朝廷后,慈禧太后認為可行,要戶部每年籌銀200萬兩實施這一計劃。但翁同龢不同意這樣做,他無視鐵路交通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實現(xiàn)近代化,卻把侵略者可能利用鐵路、招致引狼入室、有礙國家安全等作為理曲來阻撓。另外,他還借口說需要集中財力賑災,沒有那么多的錢來筑路。明眼人一聽就知道這都是站不住腳的理由。救濟與建設是并行不悖的事情,清政府還沒有困難到想筑路而籌款無門的地步。即便說他反對修路的理由,是完全出于公心,而不是為了掣肘李鴻章,但他的著眼點也僅僅是小農(nóng)經(jīng)濟,硬要把這二者對立起來,作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

      康有為尊崇翁同龢是“中國維新第一導師”,這是不符合實際的。翁同龢對維新變法有興趣,把康有為等人作為決策集團外的一種引為鞏固自己朝內朝外地位的政治力量,但他既沒有自己的哲學和變法理論,也拿不出有關變法的綱領和一整套相應的實施辦法,這是什么樣的導師呢?1895年他第一次和康有為見面時,就承認自己“未知日本_之情”,所以對康有為的上書內容還不夠理解,沒有代他上書言事。

      大樹底下好乘涼,也能寸草不生

      徒弟是光緒,師傅是翁同龢,光緒炒了翁同龢的魷魚,這堪稱晚清一大懸案。事情的緣由得從維新變法說起,翁同龢對推動維新變法是有功勞的,但變法卻拿他祭了旗。

      起初,翁同龢對康的變法主張極為贊賞。他放下一品大員的架子,親自去拜訪康有為,交流思想,并利用自己是皇帝師傅的地位,把康有為的著作拿給光緒看,培植光緒的變法思想;另一方面,他對康有為等人的變法活動積極支持,為康有為等維新派在北京辦“強學會”大開綠燈,還在光緒和康之間不斷穿針引線,才使百日維新有可能出現(xiàn)。

      當然,作為領導人,如果翁同龢能指明正確的方向,并且任用合適的人,采取有策略的步驟,就算對具體事物不甚了解也沒多大關系??上У氖?,翁同龢指不出正確的方向,他無法指明維新和洋務的區(qū)別,這讓洋務派很不以為然,認為維新不過是洋務運動的翻版,沒什么稀奇的;他也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只好任用康有為這個性格缺陷很大的人;同時他毫無章法,沒有任何策略可言。這一切都導致了他失敗的必然。更要命的是,此時他竟然同時得罪了慈禧和光緒這兩大主子,沒辦法,只好回家吃老米去了。

      清初以來,清朝皇帝會見外國使節(jié)的禮儀一直是重大爭論點,雖不斷改進,但始終沒有將洋人平等相待。光緒皇帝久有進一步改革的愿望,但屢屢遭到翁同龢的反對。1898年春,光緒皇帝批準外國使臣的車馬可以直入禁門,但翁同龢反對。6月初,光緒皇帝擬在乾清宮接見外國使臣,翁同龢再次反對。當月12日,光緒皇帝重申此意,遭到翁的又一次反對,因而“頗被詰責”。從翁自己記下的這短短四個字,不難想見當年君臣互相辯駁以及光緒皇帝動怒的情況。

      張蔭桓與康有為同鄉(xiāng),長期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任職,又曾出使美、日、秘(魯)三國,見識開通,支持維新,是光緒皇帝企圖重用的人物之一。5月17日,徐桐參劾張蔭桓“居心鄙險,唯利是圖”。同月朱,王鵬運繼續(xù)參劾翁同龢與張蔭桓“奸庸誤國,狼狽相依”。但光緒皇帝不為所動,他一面表示要將張蔭桓“交部議處”,一面要翁同龢“推重力?!?,意在為重用張蔭桓掃除障礙。不料翁同龢很倔強,就是不肯推薦張蔭桓,以致和光緒皇帝長時間頂撞?!俺紦?jù)理力陳,不敢阿附也。語特長,不悉記”,從這短短的幾句話中也不難想象翁頂撞光緒皇帝的激烈程度。

      翁同龢與光緒皇帝的沖突非僅上述數(shù)事。膠州灣事件(1897年11月,德國借口其傳教士在曾州巨野被殺,派遣艦隊強占膠州灣,并于次年3月逼迫清政府租借膠州灣,租其99年)后,二人之間即沖突不斷。年輕氣盛的光緒皇帝不可能事事忍耐、長久忍耐。頒布《明定國是詔》后,光緒皇帝急于任用新人,迅速推行變法,卻一再受到翁同龢的阻撓和反對。這樣,盡管翁同龢與光緒之間有多年的“師生之誼”,甚至有過“情同父子”的經(jīng)歷,然而在翁同龢一次又一次的頂撞之后,他已被光緒皇帝視為維新變法的障礙,其被“開缺”的命運就是必然的了。

      將翁同龢開缺回籍諭旨雖系光緒手書,但能否就此斷定是出自光緒的本意?考慮到光緒當時的權力,若無慈禧的首肯,光緒還不能將翁同龢開缺。所以說,翁同龢的開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慈禧的態(tài)度。

      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在同治元年(1862年)入直上書房時,曾授讀過大阿哥(咸豐帝)。因為這一點,慈禧一直眷顧著翁家。祺祥政變(即辛酉政變)后,慈禧首批起用被肅順等迫害打擊的人中就有翁心存,稱其“品學純粹,守正不阿”。同治帝進學后,慈禧又任命其在弘德殿行走,授讀同治帝。翁心存去世后,朝廷對翁氏子孫更是大加封賞,對于翁同龢也是如此。先后任命他為同治、光緒的師傅,委以重任。據(jù)翁同龢日記,從1865年到1894g近30年的時間里,慈禧曾16次單獨召見翁同龢。這在當時朝臣中極為罕見。

      但是這種情況到1894年,卻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是年10月,翁同龢以甲午戰(zhàn)爭正在進行、部籌款項為難為由,奏請停止太后萬壽慶典工程,一些御史言官也趁機紛紛上奏,呼吁停止慶典活動,移祝壽費為戰(zhàn)費。在輿論的壓力下,慈禧被迫頒諭,宣布“停辦景點和宮中受賀”。然而從此她在心中卻對翁同龢恨之入骨,她惡狠狠地表示:“今日令吾不歡者,吾將使其終生不歡?!奔由衔掏樤诩孜鐟?zhàn)爭當中自私自利的表現(xiàn),使得慈禧看穿了翁同龢,對其十分厭惡。

      從1898年開缺回籍到1904年去世,翁同龢的心情可謂十分沉悶,但他的書法在這個時期卻突飛猛進,“日臨漢碑帖數(shù)十字”,“以習八分及六法自娛”。上門求墨寶的人很多,他都盡可能給予滿足,時不時還乘興畫上幾筆。

      這個搞政治的書法家活到最后還是沒能得到朝廷的平反,于1904年郁郁而終,留給世人的只有他那些字畫。

      猜你喜歡
      光緒皇帝李鴻章
      李鴻章的尷尬
      光緒引發(fā)的清末英語熱
      慈禧將光緒帝囚禁于瀛臺是為保護?
      李鴻章的崛起
      改變李鴻章一生的那頓早飯
      改變李鴻章的那頓早飯
      淺談甲午戰(zhàn)爭中李鴻章的功過問題
      清朝戊戌變法期間的保舉活動研究
      戊戌政變前后的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
      俾斯麥奚落李鴻章
      柏乡县| 沽源县| 怀远县| 潍坊市| 石景山区| 类乌齐县| 霸州市| 义乌市| 南投县| 博湖县| 泰州市| 泾源县| 潢川县| 岳阳市| 陵水| 丹凤县| 仙居县| 青阳县| 永年县| 新密市| 年辖:市辖区| 类乌齐县| 宜黄县| 利川市| 翁牛特旗| 新竹县| 松阳县| 枣强县| 扎兰屯市| 北京市| 南昌市| 岚皋县| 中方县| 方正县| 湖南省| 望奎县| 仲巴县| 西吉县| 微博| 大足县|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