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素芳
詩詞賞析
【原詩】
贈從弟
劉 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①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②凝寒,松柏有本性!
【作者簡介】
劉楨,漢末詩人,字公干,東平(今屬山東)人,建安七子之一。其詩風格勁挺,不重雕飾。曹丕曾稱贊他的五言詩“妙絕時人”,但作品流傳很少,僅存十五首。
【注釋】
①瑟瑟:風聲。②罹:遭遇。
【翻譯】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凄凄,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賞析】
這首詩采用了比興的手法,從內容表面上看是在詠物,句句都在歌頌松柏的不畏風寒、堅貞自守,而通過“贈從弟”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得知詩人是借松柏這個意象來勸勉堂弟,勸他要有松柏的個性,無論處境多艱難,都要不移志,不變節(jié),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作者在歌詠松柏時,一直不忘記對它們所處的惡劣環(huán)境進行生動描寫,以突出松柏的氣節(jié):山谷中的狂風似是要將它們連根拔起,寒冰冷霜似要凍住它們全身的血液。但松柏以堅韌無畏的意志面對一切,它們始終高昂著驕傲的頭顱,葉脈里熱烈地流淌著透碧的血液。
整首詩雖語言質樸,但詩情激蕩,讀來有凜然清剛之氣盈胸,這與一些詞語的準確運用有關,也與句式有關,如:“瑟瑟”一詞令人感受到風的強勁與寒冷,我們更加佩服在風中屹立的松柏;“慘凄”描述冰霜襲擊之苦寒,這其實是作者自己的內心體驗,由此更襯出松柏所處環(huán)境的惡劣,而后句中“終歲”與“端正”兩詞則強化松柏常守風寒卻堅定不移的意志。“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兩句句式重復,生動地刻畫了松柏與強風的對抗。詩的結句一問一答,收束有力,點明全詩主旨。
讀罷此詩,有蒼翠松柏立于眼前,詩人告訴我們,艱苦的處境更能考驗人格,當如松柏一樣不因外力而改變本性,改變美好的人生追求。在苦難中要持守美好情操,在安逸的環(huán)境里也不可變節(jié),貪圖享受,無論何時都要保持松柏一樣執(zhí)著的個性與追求,如此人生才能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