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悅
清朝末年,江蘇揚州有家“謝馥舂”香粉老鋪,店主叫謝宏業(yè)?!爸x馥春”的店名大有含義:“馥”取“馥郁芬芳”之意,“春”則做“回春”之解,正合香粉鋪的特色。
謝宏業(yè)是個既精通香粉業(yè),又精通中藥材的能人。他創(chuàng)造性地將香粉與中草藥結(jié)合起來制作,形成了自家產(chǎn)品的風格和特包,從而聲譽日隆,在揚州香粉業(yè)一枝獨秀。不久,門店進一步擴大,他又將店鋪遷到揚州最繁華的轅門橋。
“謝馥春”叫得最響的產(chǎn)品是香粉和梳頭油,揚州其他香粉小店根本無法與它競爭,于是一些店家便偷偷仿冒“謝馥舂”的產(chǎn)品,四處兜售。為防假冒,謝家先用五只竹筒為商標,放在柜臺上,名曰“五桶為記”,象征五路財神臨門??墒敲竦教幎加?,于是你用“五桶”,他也用“五桶”,一家學一家,很快揚州城里冒出好多“五桶”商標的店家出售贗品,大在損害了“謝馥春”的名聲。
無奈之下,謝家只好向江都縣府告狀??h知事一番調(diào)查核實之后,總算給了個說法,下令各家香粉店禁止冒用“謝馥春”的“五桶”商標。謝家大為欣喜,用金字書寫了一則告白,貼在店堂十分醒目的地方:本店城內(nèi)僅此一家,此外別無分號,請認清轅門橋謝馥春,五桶為記。
誰知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從轅門橋到徐凝門一二里長的大街上,竟然一下子又冒出13家叫“謝馥舂”的香粉店,各店仿如戲臺上的真假包公,令人真假難辨。有的仿冒者甚至堂而皇之地說:“天下同名同姓的多得是,你叫了謝馥舂,難道就不準別人也叫謝馥春嗎?”
于是,謝家又寫狀子告到縣府、省府,可卻不見下文。后來,狀子一直告到北洋政府,幾經(jīng)催促,到了民國四年大理院才做出裁決:任何店家不得冒用“謝馥春”的店名。裁決之后,大理院派人到揚州查封了所有不肯改弦更張的冒牌店。
此時的店主謝箴齋打贏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宗商標官司,當然欣喜若狂?;氐綋P州后,他立即將大理院的裁決書復制后嵌在鏡框內(nèi),高高懸掛在店堂里,真假牌號之戰(zhàn)總算是告一段落。
可是,讓人頭疼的是,雖然裁決以正宗的謝家店勝訴而告終,但那些假冒的店家并沒有認輸,而是變著花樣繼續(xù)假冒。如離謝家店不遠的一家冒牌店僅僅是將“謝馥舂”改成“謝復春”,還有的是將店名改成“謝馥椿”,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弄得謝家叫苦不迭。
面對這些變相假冒的店家,謝馥椿束手無策,更無精力再去打一場歷時近十年的官司了。面對各種不揮手段的競爭,謝家認準了只有不遺余力地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增加花色品種,才能壓倒競爭對手。
到了1915年,謝馥春產(chǎn)品在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銀質(zhì)獎章,從此名揚四海,譽貫全球,成為國人的驕傲。那些大大小小的仿冒店家對其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品種實在望塵莫及,只得甘拜下風。
編輯/張君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