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簡
多年沒有和老陳見面了,電話相約,到他家去看看他。
老陳和我是老戰(zhàn)友,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們都在貴州省軍區(qū)機關(guān)工作,今年78歲了。他性格開朗,對人隨和,愛講笑話,常搞些惡作劇,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我們都喊他是“廢品公司經(jīng)理”。
老陳有一個“電話治打嗝”的故事。一天,他看辦公室的小賴同志打嗝不止,喝了水也沒有效果。老陳靈機一動,到隔壁的辦公室打了一個電話,佯說小賴的愛人被車撞了。小賴一聽非常著急,忙準備去醫(yī)院,老陳卻在門口擋住他說,你愛人已經(jīng)好了,不用去了。剛才電話是他打的。小賴埋怨他不該開這樣的玩笑,他卻反問小賴還打嗝沒有,小賴這才感到打嗝止住了。老陳說,打嗝怕驚嚇,我不打這個電話,能治好你的打嗝嗎?
一進老陳家門,就看見他書房的墻壁上掛著一張條幅,寫的是《后漢書·張衡列傳》中的名句: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患祿之不夥,而患智之不博。看到這,就知道主人是一位重修養(yǎng)、做學問的人??墒牵赃厖s掛著一幅美女照,美女裸露的肩背上,爬著一只張著大嘴的青蛙。老陳笑說,這是我特意制作的,叫做“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我笑罵他不正經(jīng)。他說,老年人要保持一顆年青的心,心情好,身體就會好。我有時看看這幅圖片,自己也哈哈笑了起來。
老陳說,對待死我有“三不”對策:第一不怕死。有一句名言:對死亡的恐懼比死亡本身更可怕。第二不想死,現(xiàn)在的日子好,天天都感到新鮮,想多活幾年。第三不等死。這條最重要,要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每天上午活動筋骨,把身體鍛煉好;下午就讀報看書或是寫作。我看見在他的書桌上,堆著一摞英文版的《中國日報》,這是他每天必讀的。他的英文很好。記得1967年我到北京出差,他專門托我到外文書店買一本英文版的《毛主席語錄》。我回來把買的書交給他,他如獲至寶,每天嘰嘰哇哇讀個沒完。
上世紀五十年代,老陳在軍區(qū)戰(zhàn)史辦公室時,和其他同志一道訪問了很多老干部,寫成了三十多萬字的《冀魯豫軍區(qū)抗日戰(zhàn)爭史》,但未能出版。前幾年,貴州省軍區(qū)決定出版這本書,他和軍區(qū)的3位老同志用了兩年時間,增添了新發(fā)現(xiàn)的若干資料,最后由他統(tǒng)稿,終于將凝聚了老同志心血的《冀魯豫軍區(qū)抗日戰(zhàn)爭史》正式出版。談到這本書,老陳眉飛色舞,情不自禁的講起在戰(zhàn)史辦公室工作時的一些趣事。
有一次,貴陽市河濱小學請老陳給學生們講故事,他約同事老王一起去,他們來到河濱公園,幾百名小朋友已經(jīng)等在那里。老陳走到講臺上說,今天請王叔叔講故事,大家歡迎。老王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看到小朋友們一再鼓掌,只好硬著頭皮走上去。好在他在辦公室是負責編寫戰(zhàn)斗故事的,就隨口講了幾個戰(zhàn)斗故事,小朋友們都聽得入了神,效果很好。下來以后,老王埋怨他搞突然襲擊,差一點出了洋相。老陳說,我知道你胸有成竹,才約你來的,不用打招呼的。
回憶過去的事情,仿佛我們又回到了年輕的時代,心里特別高興。
晚晴2008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