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菲
淘碟·嘆為觀止
1178
《BITTER MOON》
出品地:法國 / 英國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主演:休·格蘭特、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艾瑪紐爾·塞尼耶
咪咪跪倒在奧斯卡的腳邊,不停地哭訴哀求。他只是冷漠地說:“每個人內(nèi)心都有一點虐待傾向,但是再沒有比把它們發(fā)泄在自己愛的人身上更好的辦法了。”
邂逅羅曼·波蘭斯基,是這部名叫《BITTER MOON》的電影,中文譯作《苦月亮》,或者《偷月迷情》。借由休·格蘭特憂郁的雙眼,反復溫習波蘭斯基的經(jīng)典之作,充滿迷幻的音樂,頹廢的蒼白的容顏,淚水會莫名其妙地流下來。
喜歡波蘭斯基的朋友告訴我,懷抱觀看情色電影的心情,是無法感受它的悲劇魅力的。他是電影界一個獨特的存在,好像好萊塢的TIM BURTON。
也許,愛情中最艱難的,就是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抵達。波蘭斯基對兩種極端的愛的方式,做出了無情的揶揄和嘲諷。一端是咪咪和奧斯卡,他們對欲望的重視,遠勝于對情感的珍惜。當咪咪近乎完美的身體對奧斯卡失去了誘惑,他自私兇殘的本性也隨即暴露無遺。另一端是厭倦了婚姻生活的奈杰爾,他和菲奧娜表面上相敬如賓,內(nèi)里卻像一潭死水,沒有絲毫波瀾與火花。在波蘭斯基電影中,過度放縱和過度壓抑,都受到了歇斯底里的咒罵。
激情如精神嗎啡,將年老色衰變成風情萬種。但同時,它也是致命的毒藥。為欲望而欲望的感情,總讓人覺得不舒服。沒錯,性的吸引是愛情的原始狀態(tài),卻也是兩人之間最脆弱的維系。咪咪不會再有孩子,奧斯卡只把她當作一樁變了味的艷遇。而菲奧娜與奈杰爾,將永遠擺脫不了過往的陰影。任何愛情在這一刻都沒了詩情畫意。
對比奧斯卡的殘暴、奈杰爾的虛偽、菲奧娜的軟弱,咪咪的任性、堅決、我行我素倒顯得單純可愛。她愛那個男人,才會奉獻她的身體。然而,空虛的寄生生活,徹底摧毀了一個女人美好的憧憬,她的愛人,已經(jīng)成了一頭欲望的野獸。
得成眷屬的愛情終會歸于平淡,抑或熾烈地燃燒一次,烙下刻骨的痛楚,很難斷言哪一種更好。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欲望,絕非愛的惟一方式。身體上短暫的歡愉過后,若沒有更強大的能量支撐彼此走下去,曲終人散是注定的結(jié)局。
終于,奧斯卡對咪咪和自己扣動了扳機,一切結(jié)束。為何在兩人互相折磨了那么久之后,奧斯卡才以此求得所謂的解脫?波蘭斯基要我們自己去尋找答案。
盡管如此,他仍然為觀眾留下了一絲美好的線索——印度人和他的孩子。他告訴觀眾,與“失去得多”相比,“擁有得少”是幸福的。我相信,精神的愉悅遠比性的吸引要雋永得多,恒久得多,綿長得多。我們也許會為性的魅力而意亂情迷,但激情過后,應該冷靜下來,好好想想如何去充實愛情的內(nèi)涵。用身享受,用心呼應,這是聰明的經(jīng)營愛情的方法。
這樣看來,愛的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安妮寶貝說:“我們是為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瞬間而活?!本拖癫ㄌm斯基在《鋼琴家》中所做的那樣,于我們,是一份亦苦亦甜的回味。
責任編輯:思斯airenfangsisi@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