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明
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詩詞是一朵瑰麗的奇葩。
從小到大,我一直處在詩文的熏陶中,使我擁有了更多的對詩的理解與感悟。
在詩的國度里行走,我領(lǐng)悟到了“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大自然的現(xiàn)象,看見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日風(fēng)光,目睹了“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春日麗影。在詩人的眼中,春夏秋冬,都有可以入詩的景象。在我們看來很平常的景物,在詩人眼中卻有另一番景致。南飛的大雁可以寄托無盡的思念,淅瀝的秋雨浸透了無限的哀愁。風(fēng)也成了信使,雨也成了不朽的情思。于是李白寫下了“欲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賀鑄寫下了“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張先寫下了“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敝弧捌啤弊郑蛯懗隽嗣髟聸_破云層的動態(tài),著一“弄”字,就將花寫得搖曳多姿起來??梢韵胂螅簭脑瓶p中探出頭來的月亮,把月光灑在嬌花上,像給嬌花蒙上一層輕柔的白紗,晚風(fēng)輕輕地撥弄著含羞帶嬌的花?;ㄔ谠鹿庥痴障聰[弄著嬌羞柔美的倩影,一幅月下秋風(fēng)圖躍然紙上。
在古詩文中,我們看到了,也感受到了詩人所要表達的親情、友情抑或愛情。在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中,詩人寫下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于是,巴山夜雨就成了愛情愁思的象征。還有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還有劉禹錫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痹谶@里,一幕幕為愛癡癲為愛狂的大戲緩緩上演。人世間最唯美,最浪漫,最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在這里呈現(xiàn)。
在這里,詩人揮毫潑墨,駐足停留,于是一句句名言,一篇篇佳作,一本本著作在這里誕生,自此流傳千古。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肝義膽,可以明白“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的自然道理,可以品味“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fēng)”中的絲絲愁意,可以感觸“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遺憾,可以領(lǐng)略“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麗的塞外風(fēng)光?!按竽聼熤保L河落日圓”更是將詩的意境發(fā)揮到了極致。這里也有“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的諄諄教誨,有“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愛情真理,有“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時光流逝,有“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的生活苦楚,有“世間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智者名言,有“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哲學(xué)思辨,有“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的豪情壯志……詩人在這里留下了太多的思考與摸索。詩海拾貝,我也只能讀到其中的冰山一角,了解其中的只言片語。
中國的詩,就是中國的魂,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感受到民族的精神與靈魂,從中汲取精神的養(yǎng)分。
徜徉在詩的國度,在這里經(jīng)歷風(fēng)雨雷電,冰霜霧雪;飽嘗悲歡離合,生離死別;哀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追逐光陰不倦,遍歷愛恨情仇,去看朝暾夕陽,落崖驚風(fēng)。
(指導(dǎo)教師 楊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