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榮
每年高考之后,炒得最熱的就是各省的“滿分作文”,媒體炒,家長炒,師生炒,直炒得沸反盈天。新一屆高三學(xué)生更是極盡效仿套作之能事,唯恐來年高考“滿分作文”旁落他人之手。殊不知,每年各省有幾十萬考生,但滿分作文就那么幾篇。為此,筆者要警醒各位考生,對高考作文的期望值要從追求“滿分作文”降到追求“一類作文”(≥50分/60分)上來,因為“滿分作文”要靠天賦和運氣,而“一類作文”則可靠功夫和訓(xùn)練。從操作層面來講,就是要從追求“滿分作文”的“三大”(大手筆、大氣象、大智慧)降到追求“一類作文”的“六小”上來。需要說明的是,為了降低門檻,也為了不拾人牙慧,給考生一種切近感、新鮮感,本文所舉例子有意回避了高考滿分作文。
一、有一點小生活。
“小生活”就是要在文章中去寫屬于學(xué)生一族的原汁原味的生活畫面、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去展現(xiàn)一個本本色色、活蹦亂跳、童心未泯、當(dāng)代風(fēng)味、可親可愛的“你”。它芝麻雖小,但香氣撲鼻;帶點青澀,但可信可近;有些“另類”,但妙趣橫生。閱卷老師要看的就是《十八歲的天空》下這朵生活的小浪花。
如:話題作文“信任”的寫作,有位考生的作文《后門有眼》就寫了菁菁校園中的一段“小生活”。在高中入學(xué)的第一次班會上,老班就要求“上課不許講話”;但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很快便將老班的“圣旨”拋置腦后,在課堂上不時為問題與老師發(fā)生爭論;老班得知后便大發(fā)雷霆,并指明道姓“×××上課為什么與同桌討論,×××上課為什么頂嘴”,下課后,一位細心的同學(xué)發(fā)現(xiàn)原來班級后門上有一個小洞;從此,上課鴉雀無聲,但課堂死氣沉沉,班級成績也直線下降;經(jīng)其他老師提醒后,老班在班會上誠懇地向同學(xué)們征求意見,并用一塊小木板將后門上的洞封了起來。從此,課堂氣氛活躍,班級成績驕人。這段“小生活”中的小性子、小別扭、小反感,完全是校園版的、學(xué)生版的、花季版的,流淌著學(xué)子心海對“互信”式的新型師生關(guān)系的企盼,讓人品味出一份久違的清荷滴露般的純真。
二、有一點小感情。
“小感情”是對“假感情”的反撥,它抒發(fā)的是“自然流露的感情”,而不是“做作的煽情”;是對“大感情”的反撥,它抒發(fā)的是“我的切身的感情”,而不是“我們的大而化之的感情”;它是對“空感情”的反撥,它抒發(fā)的是“跳動著心靈顫音的感情”,而不是“口號式的感情”。
如:話題作文“為了短暫的美麗”的寫作,有位考生的作文《軍營花開》就寫了一名在起身號吹響前為自己化妝的女兵。因為她是一個女孩,所以她愛美;因為她是一名戰(zhàn)士,所以她只能偷偷地在自以為無人知曉的凌晨化妝;因為她是一位女兵,所以文章將“人性中對真、善、美的渴望”和“戰(zhàn)爭對人性的扼殺”有機地交融到了一起,從而演繹出了這“軍營之花”的“短暫的美麗”。這份情感,雖然不合軍規(guī),但它真;雖然遠在軍營,但它切;雖然只在瞬間,但它給人以震撼。
三、有一點小發(fā)現(xiàn)。
鑒于高中生的認(rèn)知水平,他們對生活的思考和事物的看法一般不大可能高屋建瓴、石破天驚,但如果他們能有一點屬于自己的與眾不同的小發(fā)現(xiàn),同樣可以讓閱卷者眼前一亮。大家看禿子看到的都是光頭,而你卻看到了頭上的幾縷青絲,這就是“小發(fā)現(xiàn)”,這就是別開生面。
如:話題作文“借”的寫作,許多考生都以“中國制造”為驕傲,但就有一位考生提出了自己的一點“小發(fā)現(xiàn)”——“中國創(chuàng)造”。他在文中說:“技術(shù)是可以借到的,但思想無法借得。一個國家只有擁有了自己的原發(fā)思想,才能使自己真正強盛起來。否則,只能永遠被別人勒著脖子?!钡拇_,無論是“中國芯”,還是“神舟五號”“嫦娥一號”,靠的都是原發(fā)思想,靠的都是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中國真正強大的標(biāo)志不是有多少“MADE IN CHINA”,而是有多少“中國創(chuàng)造”。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雖是一字之變,但卻別具慧眼,星光閃爍。
四、有一點小哲理。
“大道理”往往給人以空洞、隔膜、乏味之感,而那些帶著泥土氣息、帶著情感余溫、帶著生活感悟的“小哲理”,往往因為其真誠、真摯、真切而給人以“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它不大,就是日常所見;它不遠,就是日常所及;它不深,就是日常所感。因其切近,切身,故而能沁人心脾。
如:話題作文“感恩”的寫作,朱克波的《那枝康乃馨》就頗值得借鑒。母親僅靠兩畝薄田供兒子讀書上學(xué),可謂含辛茹苦。在母親節(jié)這一天,兒子省下一周的生活費,像城里的孩子一樣買了一束康乃馨送給母親。而這位母親見此僅說了一句話:“孩子,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媽媽的節(jié)日?!蹦赣H這句話雖然質(zhì)樸,卻蘊含著“小哲理”——“孩子的出息”就是母親的一切,它勝過世上一切物質(zhì)的擁有、形式的表示乃至精神的慰藉。這句話中蘊含的哲理雖然很小,但因為它帶著母親的體溫,散發(fā)著鄉(xiāng)村泥土的芬芳,因而使人怦然心動,回味綿長。
五、有一點小描寫。
記敘類文章要想打動閱卷者,依靠的不是敘述,而是描寫。因為“敘述”搭建的僅僅是骨架,而“描寫”凝結(jié)的方是“血肉”?!靶∶鑼憽?,它并不要求成篇成段,只要求“時有風(fēng)騷”,它可以是一句對話,一個動作,一絲心動,甚至是一景一物,便可以凸顯出人物的神韻,傳達出文章的旨趣。
如:命題作文“我的歌”的寫作,有位考生寫了一首“用父親的血為詞、我的淚為曲”譜寫而成的歌。他在對“背尸匠”父親的刻畫上,就用足了“小描寫”:
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下,父親才從老家來到我的新房。上樓時,父親顯得十分吃力,我伸出手準(zhǔn)備拉他一把,誰知他倏地把手縮了回去,只笑著說了一句:“不必了。”到新房時,我高興地打開門,對父親說:“瞧!”并隨手拿了一雙拖鞋讓父親換上,父親剛準(zhǔn)備脫鞋,隨即又停了下來,用袖子揉了揉眼說道:“我站在門口看看就心滿意足了?!?/p>
“倏地把手縮了回去”是因為父親怕把手上背尸體的“晦氣”傳給兒子?!皠倻?zhǔn)備脫鞋”是父親下意識的行為,也是他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隨即又停了下來”是因為父親怕把自己身上的“晦氣”帶進兒子的新房。“用袖子揉了揉眼說道”是因為眼中有老淚溢出,這個“淚”是“欣慰”之淚,兒子終于有出息了;這個“淚”是“驕傲”之淚,自己一輩子被人瞧不起,兒子終于讓自己“在一村老小面前可以抬頭做一回人了”;這個“淚”也是“辛酸”之淚,為了這一天,自己背了一輩子尸體,這一天等得也實在太久了?!靶∶鑼憽彪m“小”,但它傳情,傳神,讓人物形象霎時豐滿起來。
六、有一點小化用。
“引用”可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提升文章的理性層次,但有時也給人“掉書袋”之嫌,而那些已被人引用過千萬遍的“名人名言”更是讓人大倒胃口。為此,你大可不必去“嚼別人嚼過的甘蔗”,你完全可以在這些“名人名言”里加入一點你的“情思”,而這些流淌著你的血液的“凡人名言”就會頃刻間變成一道“風(fēng)味小吃”,讓閱卷者滿口生津,這就是“小化用”的魅力所在。
如:新材料作文“經(jīng)典與時尚”的寫作,有位考生就在名言“所有的果都曾經(jīng)是花,但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為果”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思”,使之由一道“大路菜”變成了一道“時鮮小吃”——“所有的經(jīng)典都曾經(jīng)是時尚,但并不是所有的時尚都能成為經(jīng)典”。雖是“小化用”,卻將“經(jīng)典與時尚”的辯證關(guān)系演繹得深入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