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要求作文。
春雨蒙蒙,萬物蘇醒,大地寫滿詩意;夏雨初歇,池蛙歡唱,紙船處處飄蕩;秋雨點點,敲打殘荷,聲聲落進心里;冬雨無聲,蒼白大地,渴望張開眼睛。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多少故事在雨天生動演繹,多少歡樂在嬉戲中盡情綻放,多少溫情在傘下默默傳遞,多少憧憬在靜寂中悄然孕育……
雨天,適合回憶與聯(lián)想,可以漫溯過去,也可以遙想未來。雨天,仿佛有很多藍色的精靈,賦予這個世界以新的生命。
請以“下雨天,真好”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自選;②不少于600字(寫成詩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評析]
這是一道情景類命題作文。這個命題從兩方面予以限制:“下雨天”限制了作文的情境,“真好”限制了思想情感的基調(diào)。下雨天不等于下雨,下雨可以是一段時期,也可以是一場;而下雨天是一種氣候特征,或者是一段持續(xù)的時間。由此看來,這個題目的審題就顯得非常重要。要想寫好這篇作文,必須準確把握“下雨天”的含義,除了對“物質(zhì)雨景”進行描寫外,考生還應拓展對“精神雨景”的思考,使文章有一定的思想高度或文化深度。
這個題目適合感性的孩子寫,理性的孩子可能會較難發(fā)揮,與去年的作文題目“惜”相比,有了更多的限制。作文關(guān)注“下雨天”這個特定條件下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和情感體驗,對學生的描寫能力要求較高。同時,學生可能會對“好”的內(nèi)涵闡釋和確定較難把握。
對于雨這類素材,學生雖然很熟悉,寫一篇600字的作文似乎不怎么難,但正因為熟悉,往往不能作較為深入的思考和挖掘,使文章流于表面。本題的難度就在于如何借助“下雨天”來表達“真好”這個情感體驗。什么才叫“真好”,如何演繹出“真好”,學生對“下雨天”的體驗是行文的基礎(chǔ),而對“真好”的演繹便決定了文章的檔次高低。
從閱卷的情況來看,相當數(shù)量的考生都無話可說,無內(nèi)容可寫,只能硬著頭皮編故事,甚至有部分學生竟然借汶川地震來說“下雨天,真好”。
天氣往往與個體心境情境有關(guān)。“下雨天,真好”這個題目,卻已經(jīng)包含了價值判斷,且不具備普適性。說明這個題目的包容度與開放性不夠。有網(wǎng)友評價今年溫州的中考作文題有削足適履之嫌,此說有理。若略作調(diào)整,將這個中考作文題改成:“下雨天”或“下雨天,真 ”,讓學生有更多的發(fā)揮余地,當會更好。
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找到一絲從容,在復雜的社會中收獲一份天真。
喧鬧的街道上行走著面無表情的人,接連不斷的汽車從身邊駛過,綠化帶上的花寂寞地開著。
我背著沉重的書包,不由加快了腳步。今天心情真是糟透了,聽寫錯了10個,要抄單詞表20次。滿腦子都在計算今晚要寫到幾點鐘,會不會被父母罵。忽地,一陣勢大力沉的雨落下,嘩啦啦的聲響剎那間響起,我趕緊躲進了鄰旁店鋪的屋檐下。
沒辦法,只能等待這場陣雨早點結(jié)束。
“嘩啦啦,嘩啦啦”,美妙的音符在樹葉上、屋頂上、地面上綻放著,蕩起一圈圈的水波。我不禁哼起了陶喆的《找自己》:“嘩啦啦,天在下雨;嘩啦啦,云在哭泣;嘩啦啦,滴入我的心。不用跟我說,我只會妄想;不用跟我說,我只會幻想。嘩啦啦,讓我去淋雨,我只希望能夠再,能夠再一次回到那個美麗的世界里,找自己。”
唱著唱著,一股暖流涌上心頭,我已好久沒有這樣閑適過。蹲在這里,就看這來來往往的車水馬龍,如此熟悉,如此溫馨、美麗。
每天放學,都是如機器般只知道加快速度沖回家,趕緊去做那似乎永遠做不完的作業(yè),好久沒有從容地去體味這熟悉的景和物了。
雨停了,我慢慢地走著,細細地看著。綠化帶上的花綻開了鮮嫩的笑,撫慰了沒有彩虹的遺憾。
夜晚,泡著方便面抄書的滋味也變得如此美好。
【點評】
本文最大的亮點在于真切,唯其真切,所以感人?,F(xiàn)在的初中學生已經(jīng)很少有機會在雨天淋雨了,更談不上有閑暇去感受下雨天,去體味“潤如酥”的小雨、“知時節(jié)”的好雨了。作者抓住一次偶然的躲雨經(jīng)歷,由陶喆的歌《找自己》感受到閑適的溫馨、美麗。作者眼里綠化帶的花也由“寂寞地開著”變得“綻開了鮮嫩的笑”,甚至連泡方便面抄書的滋味也變得美好起來。
文章先抑后揚,心理描寫細膩,善用對比、鋪墊,語言流暢,表達得體。巧妙地借助“下雨天”來表達“真好”的情感體驗,深切題旨,不失為一篇優(yōu)秀之作。 (陳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