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明
這個暑假,我在一間旅行社做兼職導游,算是過著“既去帶團又讀書,半為導游半為儒”的日子。今天不用出團,但是由于出團的習慣,早早就起來了。心里想著難得“偷得浮生半日閑”,就約了幾個同事去“嘆”早茶。
我一邊品嘗著“一盅兩件”,一邊讀著有奧運喜訊的《廣州日報》,感到無比的享受。然而,我享受的,并不僅僅是那頓早茶,而是廣州這種生活方式,這種飲食文化,這個可愛的地方。
以前人們常說:“生在蘇州,穿在杭州,食在廣州。”的確不錯,坐在茶樓里,除了廣州本地美食,同樣可以嘗到蘭州的拉面,東北的餃子,天津的狗不理,以及各地的糕點。
從餐桌上,我們品出了廣州的一道佳肴——海納百川。那一款款外地的美食仿佛是擺在自家餐桌上的一朵朵鮮花,散發(fā)著主人好學、博大胸襟的香味。而廣州這種博大的胸懷,還體現(xiàn)在廣州人奉行 “有錢大家搵”的哲學上,廣州人不會眼紅到用自己的自行車去撞外地人開著的奔馳。除此之外,廣州的“海納百川”還體現(xiàn)在踐行六祖慧能的一句佛偈上: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我們可以到光孝寺燒燒香,也可以到仁威廟練練太極,到圣心大教堂聽聽鐘聲,還可以到懷圣寺看看伊斯蘭教建筑。
說到建筑,正好是廣州另一可愛的地方。如果說建筑就像一根根柱子支撐起一個城市的文明,那么形形色色的樓房仿佛是一件件表現(xiàn)這個城市性格的外衣。廣州的騎樓、西關大屋就像是鑲嵌在廣州城的兩顆明珠,總在閃爍著廣州“兼容并蓄”的光芒。
廣州有“五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的說法,而騎樓 “樓上住人樓下商” 這種中西合璧的建筑正好壓住了廣州氣候的“孩兒氣”。在十九世紀上半葉,騎樓就像一匹匹駿馬鋪天蓋地奔跑在第十甫路,人民南路,中山路,一德路……當時的愛群大廈便成了群馬之首,可謂是“一覽眾屋小”。
當西方的騎樓奔跑在廣州的中部時,傳統(tǒng)的中國建筑——西關大屋也在廣州的西部獨領風騷。這種磚木結構、青磚石腳,矮腳吊扇門的建筑,時刻彰顯著西關小姐的落落大方。帶有“洋氣”的“駿馬”與極具東方氣質的“大家閨秀”,構成了一幅“兼容并蓄”的美麗畫卷。
斗轉星移,如今,騎樓、西關大屋只能在少數(shù)地方才能感受到她們的古風遺韻了,但人們總喜歡到這些地方走走,逛逛,因為這樣的建筑還有她們的可愛之處。
雖然傳統(tǒng)建筑的倩影慢慢模糊,但是廣州人始終會精心地搭建自己的家園?,F(xiàn)在有個調子是這樣唱的:“中國樓市看廣東,廣東樓市看華南,華南板塊,掀起你的蓋頭來?!鄙w頭下面是碧桂園——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南奧——生活就像高爾夫;星河灣——一個心情盛放的地方;還有廣地花園——住在春天里……這一切,都彰顯著“最佳人類居住獎”的魅力。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花城可愛,花城下的人同樣可愛。廣州人的文化氣質與她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一樣,冉好雅靜,不喜喧嘩;巧用心計,不事強來;民風純樸,講求實際;不愿在官場爭執(zhí),寧可在商海沉浮。
廣州人的性格最可愛之處就是從容、鎮(zhèn)靜,用廣州話叫“淡定”。在非典時期,廣州人顯示出來的從容,是讓北京、上海、香港等這些大城市瞠目結舌的。雖然是非典的首發(fā)之地,但是很多廣州人不戴口罩同樣坐在公交車上,同樣在公園跳著交誼舞,同樣在鏡前試著衣服……
也許是云山珠水孕育了廣州人既有水的溫文爾雅,也鍛造了廣州人具有山的從容與穩(wěn)重。所以濃濃的鄉(xiāng)土情結縈繞在每一個廣州人。
七月中旬,我?guī)V州的團友到馬來西亞旅游,當?shù)嘏憬榻B完他們的國花——大紅花而洋洋得意時,我也拿起了麥克風介紹了一種花,盡管我的講解,包括花的外形、藥用、以及美麗的故事,所有的團友是那樣的熟悉,但是他們報我以熱烈的掌聲。我知道,他們雙手拍出的是對這種花的贊美,而雙手合攏時就是一個鄉(xiāng)土情結。因為這種花在每一位團友心中都是比大紅花更紅更美的,那就是廣州的市花——木棉花。
廣州的可愛,不僅因為她有著歷史與文化的積淀與潤色,還因為她能夠穿上最時髦的時裝瀟灑地走在國際舞臺上。是啊,因為她可愛,所以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廣州,感動廣州,愛我廣州,讓每一位生活在廣州的人都發(fā)出“不辭長作廣州人” 的由衷贊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