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反之,如果忽視了課堂教學中的某些因素則會得不償失,結(jié)合我們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如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來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深思和不懈追求。
關(guān)鍵詞:多媒體;課堂提問;課堂變化;課堂閱讀;課堂結(jié)尾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開拓教學思路,更新教學觀念,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能使教學真正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時下我們見到了許多異彩紛呈的課堂教學實例,學生們個個主動、生動、能動的學習,然而,細心審視我們的教學行為,則會驚異地發(fā)現(xiàn),在批判傳統(tǒng)教學的同時,新語文課堂教學中個
別問題似乎在不經(jīng)意間已偏離了軌道。
一、不應忽視學生的思維,僅熱衷于多媒體的使用
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直觀呈現(xiàn),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若盲目加以使用,把課堂裝扮得“花里胡哨”,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如某教師在講《驚弓之鳥》一文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投影一只受傷的大雁,大雁邊飛邊哀鳴(立意很好),學生完全被投影所吸引,但教師并沒有抓住時機因勢利導,提出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是繼續(xù)切換一些與文章聯(lián)系不緊密的圖片或文字,教師忙得不亦樂乎,學生卻被太多的信息干擾得暈頭轉(zhuǎn)向,而不能把思維活動集中到文章的重點處,教學目的也就落空了。
多媒體運用得當,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激活其思維,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語文課一定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需要,認真考慮有無必要用、用什么、怎樣用、何時用的問題。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多媒體手段用得好,的確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而有的教師卻用得不夠恰當,鉗制了學生的思維,影響了課堂教學,這是得不償失的。
二、不應忽視課堂提問,只追求互動熱烈的形式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問題設計在于,提問的功效多,讓問題本身具有開放性,需要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去思考,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如果教師信口開河,滿堂提問,不僅沒有思考的價值,還會令人啼笑皆非。如聽過這樣一節(jié)課,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師:故人西辭什么地方?
學生:黃鶴樓
教師:煙花幾月下?lián)P州?
學生:三月
這種近乎笑話的提問不但破壞了詩歌的藝術(shù)性和整體性,而且把對詩歌的賞析過程變得支離破碎,詩意全無。
用有啟發(fā)性、有層次的提問,引導學生對課文逐步加深理解,在學生學習交流中及時點撥、指導。如:根據(jù)“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寫感受,一位教師就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了提問點撥:
1.從南郭先生冒充內(nèi)行角度來看,有什么想法?(A做人要做“真人”、老實人,不能不懂裝懂,要有真才實學;B南郭先生有膽有識,機智過人……)
2.從南郭先生偷偷溜走的事情上,大家怎么看?(A南郭先生不敢正視現(xiàn)實,采用下三濫手段,卑鄙無恥;B南郭先生擁有難得的自知之明,知難而退)
3.從南郭先生所處的社會制度上看,大家有什么體會?(A齊宣王愛聽合奏角度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合作社、吃大鍋飯”現(xiàn)象,制度本身就有其弊端;B從齊宣王愛聽獨奏角度分析——中國的改革開放、土地承包制度,合理、有效,理應推行,并保持不變……)
三、不應忽視課堂變化,而把標準答案強加給學生
為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沖破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束縛,很多教師在課前準備時,煞費心思,力爭把課上得完美些。甚至計劃好整堂課的每一個細節(jié),包括教師的,也包括學生的,小到一舉手,一句話,都力求盡善盡美,無可挑剔。實際上,在具體的教學中,任何人都不可能也不會把課堂出現(xiàn)的每一個問題都設計好,那樣往往會出現(xiàn)教師代替學生的個人感悟,誤認為教師的思維就是學生的思維,而沒有充分關(guān)注學生的思維特點。
在一次教學觀摩課中,一教師在講《塞下曲》時,他按事先設計好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討論“將軍”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甲:我認為他是個力大無比的人,能將箭射入石棱中。
學生乙:我覺得他武藝不怎樣,他沒能射中一只野獸,只是胡亂射到了石頭上。
學生丙:我認為他是個莽撞的人,一見風吹草動,便貿(mào)然拉弓了。
學生?。翰唬艺J為他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