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提要] 本文在LSV與PCM模型的基礎上,推導并建立動態(tài)衡量機構投資者“羊群行為”的一系列指標,對我國證券市場上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與國內(nèi)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的“羊群行為”度進行實證檢驗,并對實證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上述兩類機構投資者總體上有顯著的“羊群行為”,其中合格境外投資者的“羊群行為”大于國內(nèi)開放式基金;兩類機構投資者的賣方“羊群行為”和買方“羊群行為”又存在顯著的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的總體“羊群行為”出現(xiàn)了明顯趨同的趨勢。作者根據(jù)以上結論提出了相關分析與建議。
[關鍵詞] QFII 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 “羊群行為” 比較
中圖分類號:F832·4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1369(2008)4-0007-08
文獻綜述與問題的提出
對金融市場上的“羊群行為”,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給出不同的定義,綜合已有的國內(nèi)外的代表性研究[如Scharfstein和Stein(1990)[1];Devnow和Welch(1996)[2];Bikhchandani和Sharma(2001)[3];鄭澤星和鄭振龍(2004)[4]],本文認為,所謂“羊群行為”,是指市場中的各類參與者在進行決策時影響他人或者受到他人決策的影響而忽略私有信息,使得市場表現(xiàn)出部分人決策相關,并且最終反映在投資者在某段時間內(nèi)買入和賣出相同股票上的行為。迄今為止,已有多種理論模型對投資者“羊群行為”的成因和效率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揭示。[5]
對“羊群行為”給予實證研究的經(jīng)典文獻主要包括:Lako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