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元強
宜興有這么一位海歸博士,他每天工作18個小時,不知疲倦地徜徉在科技創(chuàng)新的樂園中,他說只有在這個樂園中才能活得足夠自在,感受到人生的無窮樂趣。他就是江蘇艾特克環(huán)境工程設計研究院院長吳智仁。
今年46歲的吳智仁在日本留學,搞科學研究和應用20多年。他的特長是發(fā)明和應用與環(huán)境保護有關的高新技術材料。祖國正在崛起,民族正在振興,他看到中華大地上有無限的科技需求,因之產生了很多很多夢想,去年回國后,創(chuàng)辦了江蘇艾特克環(huán)境工程設計研究院。春夏秋冬短短的一個輪回,他的夢想正在一個一個地變成現實。目前為止,江蘇艾特克環(huán)境工程設計研究院已經申報了2個國家級、4個省級科技項目,擁有5項發(fā)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他所在的江蘇艾特克實業(yè)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生態(tài)環(huán)保材料和各類水處理凈化設備的骨干企業(yè),年產值逾2億元。
把荒漠變成大草原
遼闊的祖國大地,山清水秀、鶯歌燕舞,給了吳智仁博大的想象空間。但全國四分之一國土荒漠化。他在考察中,眼望著滿天的狂風,不斷吞噬良田的黃沙,默默地立下誓愿:一定要將荒漠變成草原。
荒漠化是氣候變化和人類的不良行為造成的,是一個世界級難題。但是,如果能讓沙漠上全部長出綠草,不是就將沙漠消滅了嗎?這也許只是一個美麗的夢想,可是吳智仁偏偏想要將它變?yōu)楝F實。他的科研團隊研究出一種高分子親水性聚氨酯樹脂類復合固化材料,這種黃褐色的油狀體灑在沙漠上,就能形成具有良好彈性和一定孔隙率的固化體,有良好的保水、保溫和保肥性,它使沙漠表面變成一層適合植物生長的特殊層體,在上面播上草類等植物種子,就能正常生長。
吳智仁帶著他的固化材料翻山越嶺,來到青海,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扎下營寨。高原反應使他頭痛欲裂,每天嚼著饅頭,喝著面湯,邊吃藥邊試驗,有時還吊著氧氣瓶。終于,他成功了,他的試驗區(qū)原來是一片戈壁荒坡,不久逐漸長出了綠芽,又蔓延成了一片綠茵茵的草原。他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接著,他在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都進行試驗,通過了各級科技論證。
把水壩變成風景線
當人們第一次聽到“生態(tài)混凝土”這個名詞時,一定有點迷惘。因為生態(tài)與混凝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呀!但是吳智仁把它們變成了一回事。
吳智仁看到,在江河湖泊的堤壩上,用普通混凝土構筑的河道岸坡,有兩個“致命傷”:一個是會出現管涌、甚至決堤的危險;另一個是破壞了原來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為此,他吸收國外的先進理念,投入到開發(fā)生態(tài)混凝土的工作中去。他和他的團隊發(fā)明了“植生生態(tài)混凝土”,它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拌進一種屬于高新材料的添加劑,用它現澆護坡,可以防波浪沖刷、自然排水透水,上面可以生長植物,能附著和棲息微生物、小動物類及藻類等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它還可以應用于高速公路,有利于路面排水,降低噪音,減輕車輛反射眩光。
這種神奇的生態(tài)混凝土研制成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立即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宜興市政府召開生態(tài)混凝土推廣大會,希望河湖大壩、市政排水等等大量應用生態(tài)混凝土。安徽合肥市的重點工程———南淝河河堤改造引進了他的生態(tài)混凝土,除了不再有管涌的隱憂外,還亮出了一條綠色“生態(tài)堤岸”風景線。目前,委托江蘇艾特克環(huán)境工程設計研究院設計的生態(tài)混凝土應用面積已經超過了100萬平方米。
吳智仁永遠不知疲倦,他一直在同時間賽跑。他的妻子和兒女都在日本,思親之情時時涌上心頭,可是他的情感只是通過網絡流向親人。吳智仁還是一如既往,追尋理想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