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白玉藏刀”手工藝文化研究

      2009-01-14 09:12王萬宏汪代明
      文藝爭鳴 2009年11期
      關鍵詞:白玉手工藝家庭

      王萬宏 汪代明

      “白玉藏刀”產自被譽為“格薩爾王的兵工廠”的甘孜州白玉縣河坡鄉(xiāng)。其鍛制技藝在2008年6月7日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本文以2008年7月在河坡鄉(xiāng)的田野調查為基礎,從文化生態(tài)學的角度研究白玉縣藏刀手工藝生產的文化因素。試圖探討河坡地區(qū)的經濟結構、手工藝歷史、佛教信仰、手工藝傳承方式、婚姻制度與家庭等對手工藝生產的影響。

      一、藏刀工藝與經濟收入

      河坡位于白玉縣城東北面,贈曲沿岸;北與德格縣毗鄰,西與西藏江達縣隔金沙江相望。相傳宋代有一個叫“河谷嘎”的部落被格薩爾王打敗,輾轉搬遷至此,遂名河坡(Hor-Bo)。“河”系部落簡稱,“坡”在藏語里含“搬遷轉移”之意。其地隋為附國地,唐屬吐蕃,宋為嶺國管轄,元屬朵甘思招討使司,明屬朵甘衛(wèi)行都指揮使司,清屬德格土司。

      河坡地區(qū)海拔約3000米,屬丘狀高原山區(qū),土地貧瘠、牧草匱乏,農牧業(yè)基本自給自足。在傳統(tǒng)社會里形成了以手工為主,農牧業(yè)為輔的經濟結構。農業(yè)以種植青稞、小麥、洋芋等農作物為主;畜牧以養(yǎng)殖牦牛、黃牛為主;手工業(yè)收入,以生產藏刀為主,其次是馬具、佛器、日常生活用品。

      2006年,僅河坡鄉(xiāng)524戶中,就有324 戶從事手工藝生產,從業(yè)人員達408人,其手工藝年產值約為350萬元,占當?shù)剞r民總收入的28%以上。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在設計、制作、雕刻、繪畫等技藝上有較高造詣的民間工匠200多人,整個從業(yè)人員達千人以上。河坡鄉(xiāng)2007年人均收入1642元,手工藝總產值564萬。河坡的手工藝生產方式因襲傳統(tǒng)習俗,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簡單的家庭作坊生產方式。藏刀生產,主要分布在河坡鄉(xiāng)根嘎、先鋒、則吾等村。

      二、藏刀工藝生產歷史

      早在唐代,藏王屯兵康區(qū),為戰(zhàn)爭所需,鑄造刀、矛、弓、箭等兵器,工藝隨之傳入。嶺·格薩爾興起之后,他更是廣集工匠,趕制兵器,強令霍爾部落著名鐵工曲打帶徒傳藝,并開始土法煉鐵。從此便開始了以兵器為主的金屬手工藝生產。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康區(qū)第一座藏傳佛教寺廟噶拖寺在白玉河坡建成。為在教派的激烈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fā)展,蔡巴·噶德公布活佛七次赴內地,聘回了一批又一批漢區(qū)名匠,興佛堂,塑神像,刻經版,制佛具,這不但為白玉民族工藝注入了新的技術內容,亦拓寬了原材料來源門路。

      到了元代,八思巴進京途徑噶拖寺,接受主寺活佛呵屋·益西布巴之紅教最極灌頂后,有了師徒之誼。故八思巴在京時,特地留意京中工藝珍品,回藏途中又憩息噶拖寺,以所置珍品相贈。為存放這些珍品,再次請來了漢區(qū)名匠,共修殿堂,合建寶庫。

      明永樂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為給他逝去的妃子徐氏求冥福,“遣使往西土求藏經之文,刊梓印施,以資為薦物之典”。應邀之噶瑪巴第五世活佛——德銀協(xié)巴,素仰噶拖寺之名望,在赴京時,特地隨帶該寺一些著名工匠同往,“于靈谷寺建普渡大齋道場”,使白玉民族工藝匠師首次有了直接在先進地區(qū)參觀學習的機會。

      清康熙年間,已具有扎實基礎的白玉民族手工藝,為使其制品更多地進入交換領域,漸把注意力放在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器具上。于是,鋒利華美的藏刀,結實漂亮的細絨毯子,精雕細刻的飾品,材堅質優(yōu)的馬具與日俱增,并竭力沖破地方性的狹窄市場界限。

      從河坡手工藝產生的歷史來看,最初是因戰(zhàn)爭所需在該地區(qū)打造兵器,促進了藏刀的生產;其次是因為佛教信仰與寺院所需打造各類佛具,促進了佛具生產的不斷完善與繁榮;最后是因為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打造各類生活器具、生產用具。在手工藝發(fā)展的過程中,漢藏兩地的手工藝技術交流也起了關鍵的作用。

      三、藏刀工藝與佛教信仰

      白玉縣大多數(shù)藏族老百姓以信仰紅教為主。如上文所述,河坡之所以成為白玉乃至整個康區(qū)的手工業(yè)中心,溯本探源,無疑是與康巴第一座佛教寺廟——嘎拖寺在河坡的建立有著重要的關系。該縣共有26座紅教寺廟,最大的是嘎拖寺和白玉寺。嘎拖寺位于該縣河坡鄉(xiāng)白龍溝的多尼山山腰,由藏歷第三勝生寧瑪派高僧嘎·當巴德西于1162年創(chuàng)建。

      嘎拖寺不僅促進了手工藝生產的發(fā)展,他們把佛教中的圖案用于工藝品裝飾中,如藏刀刀鞘上的八寶圖。同時對當?shù)厥止に嚾思捌浼彝サ挠绊戄^大。他們經常到嘎拖寺朝拜,凡是有兒子的家庭,幾乎都要把其中的一個送往嘎拖寺當扎巴。他們在嘎拖寺的周圍修建簡單的幾間房屋,一方面可以供自己家的扎巴住宿,另一方面也給自己家庭成員以及親屬去寺院朝拜提供了方便的住所。嘎拖寺最大的宗教節(jié)日是藏歷六月十六的跳神節(jié),信徒們都要放下手工生產去觀看,或者去寺院里幫忙。

      此外,大多數(shù)手工藝人的閑暇時間都用在念經的活動上了。由于他們的文化有限,只能念一些非常簡單的經文,如六字真言。他們說念經的目的是希望在去世后生活得好一點,念經越多死后就越是好過一點。由此可見,佛教與手工藝生產是一種共生的關系,互為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

      四、藏刀工藝與婚姻、家庭

      家庭是河坡手工藝生產的基本單位,即是說手工產品的生產過程就是親屬間的勞動協(xié)作過程,而婚姻制度則是家庭形成的基礎。河坡地區(qū)的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以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建立起來的。這對于手工藝生產有著特殊的意義。

      藏刀手工藝傳承的制度是“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即手工藝技術只傳授給家庭中的男性成員,不傳授給女性;手工藝技術只限于家族內部傳承不向非親屬關系的人傳授。當手工藝作為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時,逐漸形成了“男手工,女家務”的社會分工。這樣造成了家庭手工藝生產中對男勞動力的大量需求。一妻多夫制家庭正是凝聚家庭男勞動力不讓其外流的,以此擴大家庭規(guī)模的一種方式。

      從理論上講,家庭規(guī)模越大,家庭分工越細,家庭成員間的協(xié)作越緊密,從而越利于家庭手工擴大生產;相反家庭規(guī)模越小,家庭分工越粗,家庭成員間的協(xié)作越松散,從而越不利于家庭手工擴大生產。

      但是,當?shù)夭氐妒止に嚿a是男性成員的勞動,因此決定手工藝生產規(guī)模的是男性成員的多少。而且,在河坡地區(qū)手工藝生產技術中,每一樣產品都要經過幾十道工序,但是耗時最多的是鏨花。因此人越多,分工就越細。

      手工藝人的平均年齡為34歲,小于20歲的共2人,占總人數(shù)的18%;大于50歲的共4人,占總人數(shù)的36%。手工藝人平均從業(yè)時間為15年,最少的為1年,最多為42年。這表明,現(xiàn)在河坡地區(qū)家庭生產的規(guī)模并不大,而手工藝人的年齡偏向于老齡化,學習手工藝的年輕人少。這一方面是因為新經濟因素,如挖蟲草和外出務工對家庭手工業(yè)的沖擊造成的;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很多中老年人已經從事這門手藝很多年,讓他們改變目前的行業(yè)轉而從事新的行業(yè)比較困難;相反年輕人接受的是現(xiàn)代教育,易于接受新的事物,容易從手工藝中跳出來尋找新的職業(yè)。

      結語

      由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在傳統(tǒng)社會里,河坡地區(qū)形成了以“農牧手工”相結合的經濟結構,其收入主要依靠手工業(yè)生產。因戰(zhàn)爭而建立的兵器生產基地,在受到佛教的影響后把產品的種類擴展到佛具的生產,確立了手工業(yè)在傳統(tǒng)社會的支配地位。也因此形成了“男手工,女家務”的社會分工、以及由于“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手工藝傳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一妻多夫的婚姻家庭的存在與發(fā)展??傊?由地理環(huán)境、經濟結構、手工藝生產的歷史、傳承方式、一妻多夫婚姻與家庭、以及佛教信仰一起建構了以手工藝生產為核心的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

      但是在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變中,河坡手工藝文化有可能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由于:經濟收入方式的轉變,特別是外出務工與挖蟲草對手工藝生產的影響;原料與主要市場都不在本地,成本高、銷售難,無法刺激進一步生產;工業(yè)產品的大量進入,使得傳統(tǒng)的手工藝產品很難獲得優(yōu)勢;現(xiàn)代社會的婚姻制度及其觀念也可能導致一妻多夫婚姻制度的瓦解。眾多因素導致了男性勞動力外流或轉行、家庭生產規(guī)模縮小,家庭成員之間的協(xié)作無法完成,家庭手工作坊無法建立。盡管家庭的男女地位沒有改變,但是手工藝賴以存在的文化生態(tài)在逐漸消失。現(xiàn)在,政府對河坡手工藝越來越重視,他們?yōu)樵摰貐^(qū)手工藝申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幫助他們建立了手工藝協(xié)會、對某些手工藝生產藝人進行特殊的扶持等保護措施,這將對現(xiàn)代化進程中藏族傳統(tǒng)手工藝的保護、開發(fā)與利用產生積極作用。

      注釋:

      (1) 《白玉縣志》,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39頁。

      (2)資料來源:河坡鄉(xiāng)政府報告。

      (3)資料來源:白玉縣鄉(xiāng)企局。

      (4) 紅教為藏傳佛教派別之一。藏名叫“寧瑪派”,漢地多以該派僧侶均著紅色僧帽,故稱為紅教。

      [本文是“藏彝走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族群文化與未來發(fā)展”的子課題“藏彝走廊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工藝村調查”的階段性成果,該子課題的調查研究獲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資助。]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

      猜你喜歡
      白玉手工藝家庭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家庭“煮”夫
      華夏太白玉 絲綢之路情——陜西省首屆絲綢之路“太白玉文化節(jié)”暨第二屆“太白玉研討會”盛大舉行
      手工藝·溫州發(fā)繡
      戀練有詞
      走近手工藝人
      A White Heron
      Oliver Twist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尉犁县| 武汉市| 文昌市| 平阳县| 庆元县| 阳原县| 敦化市| 左云县| 天峻县| 任丘市| 邻水| 玉林市| 临武县| 崇仁县| 北辰区| 偃师市| 广宗县| 保康县| 阿合奇县| 厦门市| 资中县| 共和县| 成武县| 新平| 陈巴尔虎旗| 栖霞市| 富民县| 普定县| 黄陵县| 吉木萨尔县| 麻江县| 曲靖市| 平湖市| 临潭县| 杂多县| 丹阳市| 岳西县| 洞头县| 栖霞市| 昌黎县| 鹿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