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珊瑚
中歐關系進入調整期,雙方開始以更現實的態(tài)度評估共同利益,采取務實的外交政策,但同時,一些在“蜜月”期間被回避的問題也開始成為影響雙方關系的重要因素。
一、對世界格局的認識和全球戰(zhàn)略:多極化與有效的多邊主義(effectivemultilateralism)
中國對世界格局走向的基本判斷是美國的霸權主義將被多極化取代,世界正朝向多極化方向發(fā)展,中國和歐盟也將成為推動這一趨勢的重要力量。中歐雙方對美國勢力主導世界的不滿,對擴大自身影響力的要求,使得中歐在戰(zhàn)略利益上存在共同之處,這也將推動中歐雙方以對抗美國霸權主義為目標進行更深入、更廣泛的合作。然而,歐盟是否預備挑戰(zhàn)美國主導地位的潛力?歐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行為是否昭示著其成為未來“多極世界”中一極的雄心?
有學者認為歐洲多數國家希望看到一個多種力量并存,不同力量既合作協(xié)調又相互競爭制約的“多極世界”,歐盟作為正在形成中的一極應在其中發(fā)揮與其實力相稱的作用。而歐盟的舉動似乎也印證了這種看法。近年來,歐盟在解決國際爭端時倡導以堅持國際規(guī)制為原則處理全球問題,對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提出質疑和反對,在具體的行動中開始根據自身利益采取不同于美國的沖突處理模式。
然而,不同于中國學者對歐美關系的判斷,部分歐洲學者認為“以美國為對手來定位歐洲是難以置信的”,一方面歐盟與美國在政治制度、價值觀念等高政治領域存在共同之處,雙方長期緊密的關系有著穩(wěn)固的基礎。另一方面,歐盟在安全領域仍然難以離開美國及其主導下的北約的軍事力量。美國通過支持歐洲一體化以及通過北約對歐洲安全的承諾在歐洲安全環(huán)境的改善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歐盟認為,沒有美國的合作,歐洲安全和國際安全均沒有保障。
歐洲無法承擔與美國關系僵化帶來的嚴重后果。因而在伊拉克戰(zhàn)爭后,歐盟即著手恢復歐盟關系,建立新的跨大西洋關系,鞏固美歐同盟。而且,隨著美國戰(zhàn)略轉移的意向逐漸顯露,歐盟開始擔心其喪失在美對外戰(zhàn)略中的地位,歐盟不斷增強自身能力的努力也部分來源于這種擔憂:“一個行動能力不重要的歐洲,會在全球范圍內缺乏影響力。對美國而言,這樣的歐洲伙伴就失去了意義,美國不會對一個較弱的歐洲產生興趣?!绷硗?新入盟的東歐國家(如波蘭)由于歷史記憶的原因,對歐盟共同的安全政策存在質疑。他們更傾向于依賴美國提供的軍事保護,因而在今后的歐盟-美國關系中也可能制約歐盟采取偏離美國戰(zhàn)略利益的政策。
二、中歐關系拓展的潛力——全球治理中的合作
中國開始積極介入全球事務中,逐漸意識到自身在全球治理中日益增加的責任。在此基礎上,中歐雙方積極尋求在全球治理中的共同利益,不斷加強溝通與合作。例如,在環(huán)境保護領域中歐雙方存在緊密的合作。作為能源消耗和排放大國,中國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行動對世界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然而受制于國內經濟發(fā)展方式和技術水平,中國在環(huán)保領域的發(fā)展較慢。另一方面,歐洲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可為中國在減排、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持,雙方的合作將帶來雙贏的局面。
然而在更敏感的領域,如反恐、軍控、防止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領域,中歐間的合作和互動較少。另外,不容忽視的是,中歐對國際安全形勢的判斷仍然存在較大差異。作為西歐主權國家聯(lián)合體的歐盟,在安全問題上將注意力更多地投向民族沖突、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以及恐怖主義等非傳統(tǒng)安全領域。2003年歐盟首份安全戰(zhàn)略報告問世,報告指出在新的安全形勢下,沒有任何一個歐盟成員國還面臨大規(guī)模入侵的威脅,潛在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即恐怖主義、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及失敗國家。而在較長時間內,中國的注意力將仍集中在地緣政治領域,包括與東盟的南海問題、釣魚島領土糾紛等傳統(tǒng)安全問題,以及西藏、臺灣等國內分裂主義問題。
此外,中國與歐盟對采取何種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仍存在分歧。歐盟“有效的多邊主義“(effective multilateralism)的主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歐洲一體化模式理念的影響。在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中,主權國家通過逐步讓渡國家主權,簽訂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條約、建立各種協(xié)商機構解決成員國之間爭端,直到最后實現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的目標。這種歐洲一體化模式也對歐盟處理國際爭端產生了深刻影響,從歐洲參與全球治理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歐盟注重國際規(guī)制的約束力、主張聯(lián)合國在解決國際和平與安全問題上應起“核心作用”,“人權高于主權”仍是歐盟的一貫主張。歐盟雖然對美國在世界各地發(fā)動戰(zhàn)爭,用武力解決爭端的行為不滿,但同樣主張其他國家在聯(lián)合國的授權下應積極干涉。而且歐盟國家的立場在逐漸靠近美國。在2003年新的安全戰(zhàn)略報告中,歐盟表示,它現在認可必須運用所有的手段和工具,包括在必要情況下運用均勢手段,而摒棄過去一直堅持的看法,即歐盟只相信利用諸如經濟援助、貿易或外交誘壓等“軟手段”。報告雖沒有使用容易引起爭論的“先發(fā)制人”的字眼,但強調“如果我們希望國際組織、制度和條約有效地保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不受威脅,我們就應準備在有人違規(guī)時采取行動?!倍袊鴮τ诖朔N“干涉別國內政”的做法仍然存在顧慮,對涉及一國主權的問題也采取十分謹慎的態(tài)度。因而雙方在安全領域的合作仍有待推進。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