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彬
唐德宗十多歲的時候趕上了安史之亂,親身體會了國家喪亂的痛苦。因此,他即位后,很想勵精圖治,但日漸做大的地方藩鎮(zhèn)仗著雄厚的財力、軍力,對中央的統一指揮橫挑鼻子豎挑眼。一邊是怒火熊熊的中央政府,一邊是飛揚跋扈的地方藩鎮(zhèn),雙方不斷地暗自較勁兒,矛盾終于不可遏制地爆發(fā)了出來。
782年,四家藩鎮(zhèn)聯合起來造反,唐德宗收到報告后不敢怠慢,四處調動兵馬進行鎮(zhèn)壓。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旦開戰(zhàn),花錢更是猶如流水。然而,此時德宗的口袋并不充盈。到了783年六月,戰(zhàn)火燒得更烈,各方軍隊對糧食、兵器、被服的需求也更加急迫。此時,戶部侍郎趙贊十分貼心地向德宗上書,建議火速頒行物業(yè)稅,將中央的財政壓力攤派下去,從老百姓的口袋中掏些銀兩以解燃眉之急。
物業(yè)稅在當時叫做“間架法”。《資治通鑒》中載:“所謂稅間架者,每屋兩架為間。”也就是說,兩個并列的屋架之間的空間為一間,以此為征稅單位。此外,還按照房屋分為三個等級,“上屋稅錢二千,中稅千,下稅五百”,即上等屋一間收物業(yè)稅兩千塊,中等屋一千塊,下等屋五百塊。如果一百姓家有四室兩廳,房型好、質量高,那么就是六間上等屋,一共要交稅一萬兩千塊。這一萬兩千塊的物業(yè)稅對于達官貴人來說,不足掛齒,但是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卻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不過,即便您對這項稅收有意見,也別想跟政府討價還價。因為,為防止偷稅漏稅,德宗在物業(yè)稅征收上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凡是有膽敢隱藏實有房間的,杖打六十;對于勇于揭發(fā)這些藏匿行為的舉報人,則獎勵五萬塊錢,獎金由被揭發(fā)一方提供。
其實,比普通百姓遭罪的人有的是。比如那些住著百八十間屋子的人,一交稅就得幾十萬。而且,他們雖然住著大房子,卻不代表很富裕。因為在當時有不少名門望族的后代,雖然繼承著祖先的高門大院,頂著赫赫的名聲,實際上家道早已中落,根本掏不出那么多錢來。于是,不少家庭一邊哭爹叫娘,一邊拋售房產。
好在事情在四個月后出現了轉機。當年十月,德宗調往前線平叛的涇原軍隊途經長安時,因為待遇問題發(fā)生嘩變,史稱“涇師之變”。這些承擔平叛任務的軍隊在變成叛軍之后,為了獲取長安百姓的支持,派人在大街小巷四處宣傳,喊著“不稅汝間架除陌矣”的口號,民心隨之大變。
唐德宗徹底失去了民心,連護衛(wèi)自己的禁軍都招呼不來,只好從長安倉皇逃出,跑到陜西乾縣。
784年,唐德宗總算緩過了這口氣兒,也徹底認識到了物業(yè)稅的危害。為了挽回人心,他公開向全國黎民百姓道歉,承認自己工作失誤,致使百姓受苦、天下大亂。在道歉的同時,德宗高調宣布“間架法”正式廢止。
至此,這個因亂而生,卻又生出許多亂子的物業(yè)稅終于徹底與人世告別。
編輯/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