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蕓
摘要通過對蘇軾膾炙人口的名篇《飲湖上初晴后雨》的賞析,集中了蘇軾精于體物,富于想象、善于比喻的藝術(shù)特色,它以精妙的構(gòu)思和極強(qiáng)的藝術(shù)感染力撥動著古今讀者的心弦,萬口流傳,歷久不衰。
關(guān)鍵詞《飲湖上初晴后雨》 賞析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畫家、詩人,豪放派詞人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無論在詩、詞還是散文諸方面均有較高的造詣。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對王安石變法持不同意見,反對推行新法,當(dāng)時感到留在京都可能對已不利,于是主動請求外調(diào),宋神宗任他為杭州通判。他發(fā)現(xiàn)西湖長久不治,湖泥淤塞,葑草蕪蔓,就感慨上書,疏浚西湖。他首先修筑了一條三公里長的“蘇堤”。蘇堤上廣種果樹,沿堤栽植楊柳、碧桃等觀賞樹木以及大批花草,還建有六座單孔石拱橋。
每當(dāng)春風(fēng)吹拂,蘇堤上楊柳吐翠,艷桃灼灼,長堤延伸,六橋起伏。晨曦初露時,湖波如鏡,橋影照水,鳥語啁啾,柳絲舒卷飄忽,桃花笑臉相迎。盡管當(dāng)時形勢非常嚴(yán)峻,蘇軾并未因政治失意而輕易放棄創(chuàng)作,徜徉在杭州山水之間,深深為祖國美麗的河山而傾倒,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優(yōu)美動人的西湖風(fēng)景詩。
淳熙六年(1073年)初春,詩人在工程竣工的時候,在湖上泛舟飲酒。面對天氣晴雨的變幻,觸景生情,賦成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 這首詩雖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然而詩人卻以豐富的思想、深遠(yuǎn)的意境、濃郁的感情贊譽(yù)了西湖的多姿美景。 這首詩一、二兩句描寫西湖的美麗景色,詩人略去了花草蟲魚,大筆揮灑,直寫湖光山色?!八鉃嚻G晴方好”寫晴日照射下蕩漾的湖波?!八鉃嚻G”是寫景,“晴方好”即是對西湖晴景的評述,又抒發(fā)了詩人興致勃勃的心情,點題目上“初晴”二字?!吧缴彰捎暌嗥妗睂懹昴换\罩下縹緲的山影?!吧缴彰伞笔菍懢?“雨亦奇”既是對“西湖雨景”的評述,又抒發(fā)詩人贊嘆驚奇的心情,點題目上“后雨”二字。這兩句詩,雖然只是淡淡的兩筆,卻勝境迭出,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聯(lián)系這首詩的題目“飲湖上初晴后雨”來看,這兩句所描摹的正是當(dāng)天先后呈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真實景觀。這一天,詩人到西湖游覽,最初,天色晴朗,陽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閃動,非常好看。后來天色轉(zhuǎn)陰,下起雨來,雨霧迷漫,山色朦朧,又別有一番情調(diào)。詩人對西湖有深厚的感情,無論是眼前的山,還是眼前的水,或晴或雨,都是美輪美奐的。不管從“晴方好”、還是“雨亦奇”這一贊評,讀者不僅可以領(lǐng)略到在不同的天氣下西湖山水的勝景,也可以欣賞到詩人即景揮毫?xí)r的興致、開闊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詩中三、四兩句,詩人獨辟蹊徑,筆鋒一轉(zhuǎn),不是進(jìn)一步運(yùn)用詩人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以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奇妙比喻就活現(xiàn)了西湖的神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蔽魇?又名西子,是春秋末年的越國美女,亦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絕代佳人”。如果說“東施效顰”,不僅僅是諷刺丑女胡亂模仿而弄巧成拙,那么也可看出西施即使淡妝素裹,略有病態(tài),也是十分美麗動人的,是個“天生麗質(zhì)”的美女。蘇軾在詩中把西湖比西子,真可謂“神來之筆”。 本體(西湖)和喻體(西子)之間,從字面上看,除了有一個共同的“西”字外,詩人的著眼點只是眼前西湖的美景,在其神韻上,與想象中的西施之美貌,有著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正因為西湖與西子都是美在其神,共同具有天賦的自然之美,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濃妝也好,淡抹也好,都無法改變其美。凡論詩,既不能鑿空,亦不宜過于坐實,否則會有損其完整性。而這一比喻是詩人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也是一時的心靈與美景的融合,當(dāng)其設(shè)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于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如果一定要使?jié)鈯y、淡抹分屬晴、雨,可能會有損于比喻的完整性和詩思的空靈神韻。全篇語淺旨深,詩短味濃,道出了人們心中有,口中無的藝術(shù)語言。南宋詩人武衍云:“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清代詩人陳衍在《宋詩精華錄》中說:“后二句遂成為西湖定評”(卷二)。千古傳誦的詩句,使西子湖也就成了杭州西湖的別名而揚(yáng)名中外。這首詩概括而具體地描繪了西湖具有不須修飾的天然之美。西湖的時時、處處都是奇妙的,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無論是山光還是水色,西湖的景致都是美好的。初晴后雨的景色變換、“水光瀲艷”與“山色空蒙”的景色對應(yīng)、“淡妝”與“濃抹”的裝飾對應(yīng),都統(tǒng)一在相輔相成的意境之中,渾然一體,給人的感覺總是相宜的。詩的結(jié)句和開頭兩句的聯(lián)系和照應(yīng),尤為精妙?!八狻眱删錇椤暗瓓y濃抹總相宜”作好鋪墊,而“淡妝”句是“水光”兩句的總結(jié)?!暗瓓y濃抹”是“水光瀲艷”與“山色空蒙”的綜合,“總相宜”則是“晴方好”、“雨亦奇”的概括,詩篇的整體構(gòu)思多么勻稱、嚴(yán)謹(jǐn)。
《飲湖上初晴后雨》集中了蘇軾精于體物,富于想象、善于比喻的藝術(shù)特色,它以精妙的構(gòu)思和極強(qiáng)的藝術(shù)感染力撥動著古今讀者的心弦,萬口流傳,歷久不衰。王文誥在《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中稱這首詩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名篇,從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了我國文學(xué)巨匠蘇軾的偉大創(chuàng)作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