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強
一、緣起
湘楚大地,人杰地靈。這塊神奇的土地不僅孕育了偉大的政治領(lǐng)袖人物和革命志士,更孕育了無數(shù)的歷史文化名人和書壇巨子。這其中最具代表性、對中國文化史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文化大家就有初唐的歐陽詢、歐陽通父子,王夫之、魏源、曾國藩、何紹基,當代的毛澤東、齊白石等。他們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都曾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各自的領(lǐng)域開創(chuàng)了一個又一個高峰。其影響之巨,令后人景仰。
歐陽詢在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進程中無疑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一顆無比耀眼的巨星,是湖湘本土的第一位文化大家。同時他也為我們留下了豐富而又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發(fā)掘其巨大的文化價值,為今天的文化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而發(fā)揮其特殊的作用。
二、歐陽詢的歷史地位以及對后世的影響
歐陽詢是長沙人,古稱潭州臨湘,其出生地在今天的望城縣丁字鎮(zhèn)書堂山,歐陽詢生于557年,其時恰逢陳朝開元。他和同時代的虞世南、褚亮、魏徵等一大批文化大家一樣,共同經(jīng)歷了那樣一個由陳經(jīng)隋到唐、朝代更迭的時代,卻均卓有建樹。
歐陽詢出生于名門望族,一生經(jīng)歷,極富傳奇色彩。童年時期過著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少年時期家庭突遭變故,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然而,他卻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以及天資聰慧,創(chuàng)造了人生的輝煌,取得了多方面彪炳青史的成就。
據(jù)蜀江歐陽氏族譜載:“詢少好讀書,十行具下,工書尤妙飛白。仕陳為司空東閣祭酒、五禮學士;隋為太常博士;唐擢給事中,歷太子率更令、宏文館學士、銀青光祿大夫、封勃??h開國男、贈越州都督。”歐陽詢641年卒,享年85歲,實為那個年代的長壽星。
歐陽詢是唐代大儒、文化大家、大書法家。歐陽詢、歐陽通父子,在書法史上可與東晉的二王比肩。二王將行書推到了極至,大小歐陽則令楷書盡善盡美,八法皆備。歐陽詢的楷書則被世人稱為“歐體”,居唐楷之冠,楷模后世。
《舊唐書》儒學篇載“歐陽詢,博覽經(jīng)史,尤精三史”,稱“父執(zhí)禮邦,子居廟堂”。唐高祖曾詔歐陽詢等人編撰《藝文類聚》共一百卷,流傳至今,在中國文化史上產(chǎn)生深遠影響。
三、歐陽詢是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的開拓者
歐陽詢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文化大家、大書法家,更是一位和平文化使者。其書法不僅為大唐所重,高麗、日本等國也都非常重視他的書法,特派使者遠渡重洋來到長安向高祖皇帝求取歐陽詢的書法。高祖皇帝曾發(fā)出感嘆:“不意詢之書名,遠播夷狄,彼觀其跡,固謂其形魁梧耶!”因此。歐陽詢也是我國最早將其書法作品由皇家當作國禮賜予外國使節(jié)的第一位在世的書法大家。
歐陽詢的楷書對我國的文化傳承與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宋代直到今日,我們所使用的楷書印刷體漢字都是以“歐體”為范本。這對中華文化傳承與傳播的貢獻是巨大的,其影響是無可估量的。正如當代著名學者書法名宿虞逸夫老先生在題書堂山詩并跋中述:“書堂風氣接山陰,父子書名蓋古今;猶恨二王銘石少,歐家寶刻尚如林。臨湘書堂山因歐陽詢讀書習字于此而得名,今已荒廢,遺構(gòu)無存,惟舊址依稀可見耳。詢第四子通亦善書,與父齊名,世號大小歐陽體,身價之隆,仿佛王氏父子。自李世民以書開科取士之后,歷唐宋元明清五朝,相仍科試皆以書法之工拙為關(guān)鍵,故累代成名之士無不能為書者。歐體謹嚴,筆力道勁,端莊肅穆,尤宜應試?,F(xiàn)存清宮進士墨卷,十有八九是歐體。千百年來。對書法界影響之大于此可見……”歐陽詢是一位極具創(chuàng)新精神的文化大家,以他為主編撰的《藝文類聚》開創(chuàng)了類書新體例,將其事與文各為體系進行合理整合,事與文并列以便讀者搜尋。
歐陽詢對我國貨幣的發(fā)展同樣也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制詞監(jiān)制的“開元通寶”開啟了我國貨幣發(fā)展新時代,改變了以往量名錢體系,具里程碑意義。此幣設計奇巧,其文可以從上往下,從左往右,自左及右回旋返復讀之,其義亦通。其文書法亦精。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他對設計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且具巧思,我稱其為那個時代的設計大師,其杰作還有九宮格、“歐體”楷書等。因為設計就是尺度,“歐體”楷書極符合尺度規(guī)范。“歐體”楷書更是體現(xiàn)智慧和膽識的完美結(jié)合。“歐體”楷書,別具一格,自成一體,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
湖南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敢想敢干、敢為人先的精神在這里得到完美體現(xiàn),也為當代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找到了最好的佐證。
四、歐陽詢的書法作品和他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價值
歷代名家對歐陽詢書法成就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與他齊名的書法家虞世南在與褚遂良的一次交談中,褚遂良問虞世南:“吾書熟與歐陽詢?”虞日“詢不擇紙筆,皆得如志,君豈得此!”實為中的之論,不擇紙筆,皆得如志,縱觀古今能有幾人?今天,非常有幸,我們?nèi)匀荒軌蛲ㄟ^幾件留存的行書墨跡《卜商帖》、《張翰思鱸帖》、《夢奠帖》,一睹大家神采。此三件作品實為“不擇紙筆,皆得如志”的明證。唐·李嗣真《書后品》將歐書歸為上品。唐·張懷璀《書斷》評歐陽詢“八體皆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徐浩《論書》云:“歐陽飛白,曠古無比?!碧K軾評歐陽詢書法:“研緊拔群。尤工于小楷?!泵总涝疲骸澳耗瓴輹蕜尤恕?。明·豐坊《書訣》將歐陽詢的楷書歸為神品。通過歷代先賢對歐陽詢書法的評論,可以感受到歐陽詢書法的魅力確實非同尋常。正如清代名家翁方綱在《復初齋文集》中說“千門萬戶,規(guī)矩方圓之至者矣。斯所以范圍諸家,程式百代也”。
歐陽詢?yōu)槲覀兞粝铝素S富的書法作品,篆、隸、楷、行、草諸體齊備,最多的還是楷行書跡??瑫小缎】ё治摹?、《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君碑》等;行書有《夢奠帖》、《張翰思鱸帖》、《卜商帖》、《千字文》等;隸書有《宗圣觀記》、《房彥謙碑》等;草書有《靜思帖》、《千字文》殘卷等。雖然篆書沒有整篇的流傳下來,但從有的碑額上還是可以看到其篆書的風采。歐陽詢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書法論著和精妙文章,全唐文中收有他八篇佳作。
歐陽詢的書法至今對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的影響依然很大。日本的大報《朝日新聞》的報頭就是從歐陽詢的隸書《大唐宗圣觀記》中輯的,沿用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我們今天對“歐體”書法字帖的需求量之大,只看每年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發(fā)行數(shù)量,就知道它為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價值有多大,這還不包括其間接產(chǎn)生的價值。只就這一項就足以體現(xiàn)出歐陽詢在當代所具有的文化價值了。而我們對其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和修復卻還有待加強。這也將更加有利于提升我省的文化影響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名片,為文化強省加力。
五、歐陽詢是我國最早具現(xiàn)代意義的書法教育家
我們都知道歐陽詢是唐代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大家,也是一位書法教育家。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一位書法家,他一生酷愛書法,所以他倡導在京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弟有書學資質(zhì)的都可以到宏文館來學習書法,并定由虞世南、歐陽
詢授楷法。歐陽詢的三十六法、傳授訣及用筆論都是最精辟書學方法。歐陽詢的楷書作品都是最佳的臨習范本。當時能得到歐陽詢的書法作品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故有只字片紙皆以為法之說,對后世書法家的影響是巨大的。直接承傳其精髓的大書家就有褚遂良、張旭、顏真卿、柳公權(quán)、何紹基等,其余則不必細說。
六、怎樣繼承和學習歐陽詢的書法
1、重視文化,全面發(fā)展
書法是隨著中華文明的發(fā)展、中華文字的出現(xiàn),伴隨著文字的演變進化而發(fā)展,逐漸成熟的。書法發(fā)展與中華文字的出現(xiàn)到演變成熟是緊密相聯(lián)的,也就是說中華文字的演變史就是書法的發(fā)展史。中華文字的最初出現(xiàn)應該是經(jīng)歷了一個極其漫長的歲月,最初只是一些氏族部落的標記符號和圖騰,后逐漸發(fā)展成象形文字,而后經(jīng)歷了一個相對而言快速發(fā)展期,到漢代趨于成熟,到唐代已近完備。由符號、圖騰、象形、甲骨、金文、石鼓、小篆(小篆前,除符號圖騰外的文字亦統(tǒng)稱大篆)、漢隸、唐楷,漢字已經(jīng)發(fā)展成熟,書體也已經(jīng)完備。這是一個極其復雜而又極其有趣的現(xiàn)象,從此發(fā)展軌跡亦可感受到漢字的演變進化過程,也是不斷的減化和方便書寫的過程,值得今天的人們?nèi)フJ真思考,作深入研究。也就是說我們學習書法,必須對漢字要有所了解,對漢字的發(fā)展過程有所了解,這樣才能真正掌握書法的真諦。
2、深研筆法,從楷入門
學習歐陽詢的書法,首先應對歐陽詢的作品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及影響有個基本的了解,其次應對歷代名家怎樣評價“歐體”書法有所了解,并從中感悟“歐體”書法的精妙。再就是從歐陽詢的書法理論與書寫技法上去分析研究其書寫規(guī)律,并了解歐陽詢在其它領(lǐng)域的成就和他的刻苦精神。史傳歐陽詢一次外出,路見一索靖書章草碑刻,乃駐足而觀。繼而布坐其旁,三日方離去。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字外之功,了解這些,會對我們學習書法有所助益。
一般來說學習歐陽詢的書法,可以從楷書人手,先選擇一本適合自己心意的法帖,再來分析帖中字體的筆法、結(jié)構(gòu)及章法。初學者一般可選用《九成宮醴泉銘》或是《皇甫君碑》以及行書《千字文》等,對其筆法和結(jié)構(gòu)特點進行認真仔細的研究分析,這將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書寫能力,悟出書法真諦。如能按照歐陽詢傳授訣所要求的去做,必定有大成。傳授訣云:每秉筆,必在圓正氣力??v橫重輕,凝神靜慮,當審字勢;四面停勻,八邊具備:長短合度,粗細折中;心眼準程,疏密欹正。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癡;又不可瘦,瘦則形枯;復不可肥,肥則質(zhì)濁;詳細緩臨,自然備體。此字學要妙處。當然,書法是一門極具文化內(nèi)涵的藝術(shù),要求學習者不僅要掌握書法技巧,更需要全面發(fā)展,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
行文至此,我想起幾年前拜訪本家三叔中石先生時,他和我說起的一件事以及我兩年前去日韓時感受到歐陽詢在日本和韓國人心中的地位。上世紀改革開放后,中石先生到日本訪問,因中石先生漢字寫得極好又是姓歐陽,故日本友人詢問其與歐陽詢的關(guān)系,當?shù)弥窃冎笠釀t紛紛上前要求與之合影留念,場面之熱烈,令中石先生十分興奮而又不無幽默地發(fā)出感嘆道:在日本體會了當明星的感覺。
我是在兩年前和家人一起去了一趟日韓,感受到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和重視,其保護力度之大,令我心生感慨,所到之處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石刻牌匾都保護得十分完好。特別是當我們到達韓國首爾時,早在那里等候的文化界的朋友,確實讓我們十分感動。我們一行是傍晚時分到達首爾的,晚飯后書法家樸順必來賓館接我們一家人到韓國著名書法家李武鎬先生家作客,一到李先生家才知到,首爾文化界的名流十幾位老先生早已在他家里等候了,使我深感意外又十分感動。寬敞的客廳中間掛著沈朋先生一幅四尺草書中堂,李先生為我——介紹他的朋友,有韓國著名導演、作家、教授等,真可說是高朋滿座。而當李先生向他的朋友介紹我是歐陽詢的后裔時。在場的所有的朋友和他的家人及學生都熱烈地鼓起掌來。
李先生十分豪爽好客,擺了一桌菜肴果品款待大家。我不喝酒,只好以茶代酒向主人和來賓表達誠摯的感謝。好在樸先生和我女兒會英語,為我們做起了義務翻譯,樸順必先生是韓國國會議員,也是一位書法家,十分友好。李先生興致很高,揮毫潑墨書寫墨緣手卷相贈,他對歐體書法研究很深,為我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在一件白汗衫上節(jié)臨了一段九成宮,非常精彩。直到凌晨兩點,興致仍然很高,非得要親自駕車送我們回賓館不可。
第二天上午我們應邀來到國會書法會館,樸順必先生陪同我拜會了館長、著名書法家高崗先生。81歲的高崗先生十分的精神,也很隨和,我贈與他的一副對聯(lián)掛在會館墻上,他辦公桌后面的墻上掛著大幅臨寫的九成宮作品,我們在會館合影留念。樸順必先生和他在一個大院,辦公大樓相距也就是一二百米。高崗先生書法功底很深,為我書寫了一幅四尺的作品,并且親自送我們到車上,目送我們的車開出國會大門,令我十分感動。這也讓我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歐陽詢在日本和韓國人們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這是千余年后的今天,臨邦友人對文化先賢的尊重和景仰。
今天,我們研究歐陽詢不僅只是為了學習他的書法,更為重要的是了解他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所作出的杰出的貢獻,了解他多方面的成就,學習他的刻苦、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研究他的文化價值所在,更好地為祖國的文化建設服務。
以上這些粗淺的文字,談不上什么研究,權(quán)當拋磚引玉吧。期盼有識之士專家作深入研究,是我所盼。
在此,我想以中石先生精心創(chuàng)作書寫完歐陽詢《藝文類聚》序文后所作的一首詩,作為本文的結(jié)束語:
歐馀山下定歐陽,
后世綿延轉(zhuǎn)四方;
河伯建詢修以下,
子孫誰敢愧炎黃。
謹以此與大家共勉。
2009年7月9日于高橋脈望小屋(作者系湖南文藝出版社編輯、歐陽詢書法藝術(shù)研究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