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yīng)松
甘孜是康巴藏區(qū)的甘孜,甘孜是包括了蜀山之王、世上最難攀登的雪山貢嘎山和海螺溝冰川的甘孜,是有著康定情歌和“跑馬溜溜的山上”的甘孜,是有著茶馬古道、瀘定橋,有著丹巴古碉、丹巴美人谷和被稱為中國最美村寨甲居藏寨的甘孜,是有著德格印經(jīng)院、有著川藏線上最高公路雀兒山口的甘孜,是有著“香格里拉之魂”——稻城亞丁、有著新路海的甘孜。在這片廣大的、人煙稀少的高原上,有許多令我們驚奇的事情,比如德格縣城只有7000人口,坐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若在湖北神農(nóng)架,海拔3000米的地方只長草,不會長莊稼,也不會長樹??蛇@兒的莊稼、樹木都長得相當(dāng)好。陽光燦爛,人們的臉曬得紅紅的,花朵開得艷艷的。最讓我驚奇的是這兒各縣的藏居,雖各有不同,但色彩都十分艷麗,在道孚的藏居,我看到的是比故宮還豪華的裝飾圖案,讓人如進(jìn)宮殿中,可這是一般的民居啊,難以置信。而且一般農(nóng)家都會種上幾盆盛開的鮮花,在內(nèi)地,這樣的鄉(xiāng)村景色是完全沒有的。
翻過了二郎山,一進(jìn)入甘孜,那屬于藏區(qū)才有的各種東西撲面而來。
沿路的山壁上,只要稍微平坦的地方,都刻有那永遠(yuǎn)親切的、藏文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這是一種祝福。我在跑馬山上,看到樹上掛著、石頭上噴著彩色的六字真言;在新路海的岸邊,看到一塊塊巨石上,都刻上了六字真言。我在往德格的途中,看到一面山坡上刻著這六個大字,它的下面就是村莊,家家戶戶的經(jīng)幡桿和小白塔。而公路邊則可以到處見到年代久遠(yuǎn)的瑪尼石。這些雕刻的石頭,就是對神的敬奉。在這種宗教氛圍的籠罩下,人們的心是不會煩熱、躁動和妄想的。
到處飄揚的五彩經(jīng)幡,又叫風(fēng)馬經(jīng)幡。在高原,就是風(fēng)馬經(jīng)幡的世界。風(fēng)馬經(jīng)幡又稱為風(fēng)馬旗,藏語譯音為“龍達(dá)”。龍達(dá)用一塊版分別印在白、黃、紅、藍(lán)、綠單色布面上,按順序一組組、一排排系掛在樹枝或牽引在繩索上。龍達(dá)所象征的意義十分廣泛,白色為人純潔的心靈,黃色為大地,紅色為火焰,藍(lán)色為天空,綠色為江河。它們代表著太陽、土地、天空、水和生命。在藏民族的思想觀念里,“龍”和“達(dá)”都代表著最快的速度,因此豎掛龍達(dá)的內(nèi)涵是祈求好運撒向人間。所謂風(fēng)馬,就是獻(xiàn)給山神的戰(zhàn)馬。風(fēng)馬上用藏文組成花邊,或是吉祥八寶圖案的花邊。所謂八寶,就是藏民常戴的飾物,海螺、珊瑚、硨磲、如意之類。那在高原的勁風(fēng)中吹動的風(fēng)馬,據(jù)說每吹動一次,就獻(xiàn)給了山神一匹戰(zhàn)馬,戰(zhàn)馬越來越多,而獻(xiàn)戰(zhàn)馬的人,吉祥就越來越多。各種顏色的風(fēng)馬,消解他們各種各樣的困厄,各種各樣的煩惱。每一家的屋前,都豎有一根杉木經(jīng)幡桿,這是獻(xiàn)給山神的箭。這里的各式經(jīng)幡,布滿在每一個角落,有的一整座山上都飄揚著它們,有的將它們牽成一座寶塔狀,有的經(jīng)幡橫跨在兩山之間,像一道巨大的彩虹,蔚為壯觀。當(dāng)然,在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山口和海拔5000多米的雀兒山口,有更多這種經(jīng)幡,我也在它們的旁邊留了影。那些經(jīng)幡就是來往人們對平安的祈禱和祝福啊。
那天早上,我們翻過4000多米的折多山口之后,我就看到了大群的牦牛。這些牦牛比內(nèi)地的牛個頭小,毛長,是黑的,尾巴拖地。它們站在早晨的陽光里,一動不動,仿佛雕塑。那是在曬太陽,因為高原上寒冷,它們的生活中曬太陽比吃草更重要。這些牛啊,跟這里的人一樣,如此安靜,淡定,仿佛也沾染了佛性,靈魂已經(jīng)涅槃。抬起頭,在更高的山上,一群一群的牦牛,多得不可勝數(shù),給人的感覺,這片高原的主人,不是人,而是那密密麻麻的牦牛。而過去史書上把這片高原藏區(qū)的人稱為牦牛族。當(dāng)?shù)厝思矣邪偈^牦牛的不算稀奇,這些牦牛是他們的生活保障。這里雖地處偏遠(yuǎn),可從藏民非常漂亮的房子和女人們身上的服飾、配飾(包括綠松石、銀飾)、男人們手上的大金戒、金項鏈來看,他們比想象中富裕,也更加悠閑。
也許是因為它的高海拔,自從第一天見到貢嘎山之后,那雪山的影子就跟著我們了。一個星期,抬頭或回頭就能見到連綿的雪山。因為在貢嘎山周圍,6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多座,5000米的達(dá)120座。其中最著名的有中山峰、愛德嘉峰、熱德賣峰、蛇海子峰、白海子峰等。還有亞拉雪山,意為東方白牦牛山,是《格薩爾王傳》記載的四大神山之一。還有折多山、雞丑山——藏語叫央邁勇、降白央,被稱為“香格里拉之魂”、“世界最美麗的山峰”。無論是在德格,還是在甘孜、丹巴、道孚、爐霍,雪山與我們?nèi)缬半S形。豈止在甘孜地區(qū),據(jù)說就是在遙遠(yuǎn)的峨眉山頂,也可以遠(yuǎn)眺到貢嘎山那潔白高大的雄姿。在甘孜縣,我們參觀了甘孜寺后,走出來,但見遠(yuǎn)處一排鋸齒形雪山,亮晶晶地橫亙在我們眼際。在跑馬山上,俯瞰著康定城,山風(fēng)呼號,但遠(yuǎn)方一座叫不出名字的雪山在陽光下閃射著水晶般的光芒,一下子把康定和跑馬山照亮了。特別在翻過雀兒山口時,我們就在雪山之中。雀兒山也是一組群峰,可以看見白雪在那破碎山體中的層次,也可以感受雪所帶來的溫潤。因山體破碎,多天沒下雨,道路塵土飛揚,未積雪的山呈現(xiàn)出干硬的鐵紅色,甚至正在崩潰,衣衫襤褸。而在高處,白雪皚皚,山形極美,雪就像是一件白氈袍,覆蓋了那寸草不生的大山。如果不是雪,這些山松散、光禿,荒涼如外星球,當(dāng)?shù)厝耸遣粫o它們賦予什么神性的??梢娧┠抢w毫不染的質(zhì)地,那種凝聚的力量,與天空互美,將萬物照亮的情懷,是其他東西不可比擬的。不過山體如此破碎,雪山似乎還在生長,或者山體還將改變無數(shù)次。這種不確定性,這種高不可攀的破裂,會讓人望而生畏,感到它還處于一種未命名的狀態(tài)。這樣的神性是十分原始的,那雪山仿佛透出一種難以捉摸的神秘,它的詭異和隨意,有著一股我行我素的執(zhí)拗和威嚴(yán)。
這塊高寒地區(qū)的海子,令人沉醉。我所見到的最美的海子就是德格的新路海,又叫玉隆拉措,是個冰蝕湖。新路海是當(dāng)年解放軍修路時命的這個名。玉隆拉措的意思是:珠牡傾心的湖。相傳格薩爾王的王妃珠牡看見這個海子后就愛上了它,不想再走了。這個海子在雪山之下,四周雪松云杉郁郁蔥蔥,湖邊到處是巨大的漂礫石,石上刻滿了巨大的六字真言。湖水是碧綠碧綠的,德格的同志說這顏色不好,若五月來,湖水的顏色是碧藍(lán)的??晌艺J(rèn)為,這十月間的水夠漂亮的了。山坡上,小葉杜鵑一叢一叢,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紅色、黃色的灌叢,像一隊隊仙人站立,這真是神仙住的地方啊!這個海子深達(dá)60多米,魚特別多,因為藏民是不吃魚的,所以魚在湖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聽說魚長到百十斤都不算稀奇。那一天有風(fēng)浪,所以沒見著魚,當(dāng)?shù)厝苏f,平常只要你拿礦泉水瓶子敲敲,魚就過來了,是找人討吃的。湖是神湖,過去的土司根據(jù)湖水的顏色預(yù)測年成,然后指揮種地,這中間必有許多神奇的故事。而且還聽說這周圍方圓幾十里的幾個海子是相通的,三個大海子,分別代表天堂、人間、地獄。
康巴藏族的服飾各個縣都有不同,所戴的帽子也完全不同??蛋蜐h子是有名的壯漢,服飾威
武雄壯,單掛鑲有寶石的耳環(huán),八字須,盤獨辮,腰間有嘎烏、火鏈,還有一把橫別于腰際的長刀,那刀精美可愛。德格宣傳部的一位老兄,我下過他的腰刀,摸過刃口,愛不釋手。不過讓我喜歡的最是嘉絨的服飾,特別是嘉絨女子的服飾,包括她們美不勝收的帽子。在康巴藏區(qū),她們的服飾鶴立雞群,讓人賞心悅目。這種服飾完全不同于其他藏區(qū),崇黑紅絨,長衫右開襟,扣襻,統(tǒng)腰,左右開衩,甚是時尚,永遠(yuǎn)時尚。當(dāng)?shù)胤Q為緇衣,黑色頭帕,黑色襯裙,加上丹巴地區(qū)出美人,美人穿上這種服裝,風(fēng)韻裊裊。我怎么看都不像是藏族的服飾,后才弄明白,這里有著古羌族遺風(fēng)。“丹巴美人谷”也有說法,說這里是古東女國國都,而且這些美女是西夏皇室的后裔,所以氣質(zhì)高雅,美麗無比。傳說歸傳說,但丹巴出美人已是不爭的事實。不過我親臨其境,看到那里的水好,河中水流充沛,全是從森林中流出,植被極佳,且比其他地方海拔低。湖北人用一個詞“水色”來形容女人,女人與水是密不可分的,水好女人就好。
甘孜的藏族民居,是我見過的中國最美的民居,所有房子都漆光閃閃,木質(zhì)也好,磚石也好,永遠(yuǎn)色彩鮮麗,朝氣蓬勃,青春年少。我說最漂亮的還是道孚、爐霍和德格民居,全是木頭,或下部是干打壘,樓上是木頭。這種建筑叫“崩空”,“崩”意為“木頭架起來”,“空”為“房子”?!氨揽铡本拖褚环N類似酒吧或是時尚餐飲業(yè)的藝術(shù)造型房子,可它們分明是老百姓的普通住屋。斗拱結(jié)構(gòu),朱紅色抹墻,精美絕倫的屋檐、窗戶和大門是藏式圖案——在我們經(jīng)過的八美和馬尼干戈小鎮(zhèn)為最美,仿佛整個小鎮(zhèn)是一個藝術(shù)品。而二樓女兒墻上,種滿各種花草,高原上陽光燦爛,花開四季,永不凋謝。若是樓下墻壁為干打壘,則刷成白色。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他們的浪漫氣質(zhì),他們的藝術(shù)品味,他們的色彩感,是我們望塵莫及的。最奇特的是丹巴,這里和民居緊連的是一座座古碉,被稱為“千碉之國”。在丹巴,梭坡村的古碉群最壯觀,它們呈褐色和褚色屹立在山谷這中,高聳入云。碉下大上小,四角、五角至十三角都有。這些碉堡起什么作用?因年代久遠(yuǎn),解釋五花八門,有說是打仗用的,有說是風(fēng)水標(biāo)志,稱烽火碉、要隘碉、界碉、戰(zhàn)碉。這些碉建一座可能要比建十座房子還困難,且在山間來建造這么高大的建筑,難度可想而知。這些碉堡不同于我們常見的那般笨重,它更像是一座座紀(jì)念碑,把這個民族的英武之氣托于云端。我在想,這真正是一種炫耀,實際作用不大?!八笃隆辈卣Z含義為“蒙古人”,這里原是元代蒙軍大將駐防之地,他們的子弟留在了這里,也漸漸藏化了。在丹巴嘉絨地區(qū)的民居卻是磚石結(jié)構(gòu)的,少許木頭,但也非常漂亮,平頂,四個尖角向上,比起那純木頭的建筑,顯然要節(jié)約。有了這樣的建筑,那兒的甲居和中路兩個村莊被評為中國最美村寨。
在結(jié)束這篇印象記的時候,我的耳畔又響起了那美麗動聽的藏族民歌,那高原上開闊、蒼涼、優(yōu)美的旋律時時把我?guī)肽请y忘的行旅中。那兒的人民,不論男女老少,包括漢族干部,沒有誰不會唱的,并且都唱得異常投入,很有感染力,生怕褻瀆了那歌那曲那內(nèi)容。最令我感動的是一首《潔白的仙鶴》,是五世達(dá)賴阿旺洛桑嘉措寫的情歌:“潔白的仙鶴啊,阿呀勒,請把雙翅借給我,潔白的仙鶴啊,請把雙翅借給我,不飛遙遠(yuǎn)的地方,阿呀勒,到理塘轉(zhuǎn)一轉(zhuǎn)就飛回……”這首歌的歌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可你又能理解歌中所唱,那意思非常明晰,但又充滿神秘,滿是佛味。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唱得深情無限。我第一次聽就禁不住眼濕,以后每次聽依然熱淚盈眶。我看別人,也一樣,眼睛里亮閃閃的。在甘孜的任何地方,在餐桌上,在聊天時,在大街上,我都能聽見他們的歌。我還能看見藏族孩子們的舞蹈。孩子們無比可愛,我們的車經(jīng)過時,路上的孩子就會停下來給我們敬禮。那些藍(lán)天、寺廟、雪山、高原上的花海和海子,都是令人感動的。我還記得我在道孚聽到的一首《康巴人之歌》:“啊塔拉塔拉德,在這片雪域祥瑞的土地上,居住著我們勤勞的康巴人,我們的先祖啊嶺·格薩爾王曾在這里揚起戰(zhàn)馬震撼大地。在這片雪域祥瑞的土地上,康巴人建設(shè)著美好的家園。我們這個牦牛背上生長的民族永遠(yuǎn)向著太陽,向著太陽,高歌前進(jìn)……”
甘孜,康巴的高原,真像一只潔白的仙鶴,她在我們的心上轉(zhuǎn)一轉(zhuǎn)就飛回了。我知道,對于甘孜,我們不過是匆匆的過客,在貢嘎山下的甘孜,它永遠(yuǎn)屬于康巴人。可那高原上傳來的歌聲,從雪山上飄下的歌聲,將永遠(yuǎn)是我心中最美的聲音。
貢嘎山
為貢嘎山我已寫了一首兩百多行的長詩,歌頌她,并且憑吊那些死在登山途中的3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在貢嘎山下,有一片登山遇難者的墓地。有法國人、美國人、韓國人、瑞士人、日本人。日本人最多。僅1981年至1994年間,就有4支日本登山隊來此挑戰(zhàn)貢嘎山,來了29名隊員,回去了10名,另外19名,長眠在了這座雪山底下。聽說日本人尤其愛來貢嘎山。他們將富士山喻作母親山,而將貢嘎山喻作父親山。是什么道理,我不知道,但只知道,貢嘎山是世界最難攀登的山,比珠穆朗瑪峰還難。1982年,日本人松田宏也在登貢嘎山途中失蹤,19天后一個當(dāng)?shù)厣矫裨诒嗵幇l(fā)現(xiàn)了他,此人竟還活過來了,但四肢都凍壞了,只好截肢。這個生命力無比頑強的日本人,現(xiàn)在成了老人,今年還重返了貢嘎山。
貢嘎山藏語的意思為“白色冰山”,可譯為“最高的雪山”。但也有譯為“至高無上”,我比較喜歡此名。這座山就是至高無上的。她是眾神居住的地方。傳說貢嘎山的三座山峰是被一世達(dá)賴根敦珠和五世達(dá)賴冊封過的神山。這三座神山分別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和金剛手菩薩的化身。相傳蓮花生大師入藏傳法時,他妻子益西措杰問他,藏地有何特殊的地方,值得你千里迢迢去傳法。蓮花生對她說,那里有四大名山,其中東方的貢嘎山有著“七政寶”、“八祥瑞”奇觀,是神靈居住的地方。關(guān)于她的壯觀有許多數(shù)字資料證明,比方說有10公里以上的冰川5條,最長的就是海螺溝冰川。我在雜志上看到另外一則資料稱:貢嘎山有大小冰川110余條,海螺溝冰川達(dá)14.2公里,末端深入森林帶就有6公里。就是在這本雜志上,我看到一個叫王建軍的攝影家拍攝的貢嘎山全景,大小雪山突兀而起,如凝固的波浪,充滿了威嚴(yán)。一共有14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簇?fù)碓谪暩律街鞣宓闹車?。所謂“簇?fù)怼?,也許是一種錯覺,所有這些雪山組成的氣勢本是靠高低參差,應(yīng)是不分什么主次的,它們共同支撐起了這片雪域高原的神山。但是照片再怎么雄壯,也不如身臨其境時的那種震撼,那一瞬間被擊中的驚奇。
我們是晚上到達(dá)磨西鎮(zhèn)的。磨西鎮(zhèn)以毛澤東在長征途中在此住過一晚,并召開過“磨西會議”而聞名。當(dāng)然它也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一站。它現(xiàn)在成了去海螺溝的目的地,大小賓館林立。我們吃過晚餐后便被帶到“貢嘎神湯”溫泉游泳。最
寒冷的冰山和最溫暖的溫泉在這里神奇地共生。貢嘎山的溫泉之多,令人稱奇,有的溫泉高達(dá)90度。說它是神湯,因為這里的溫泉皆為罕見的高硅酸二氧化碳高溫溫泉,對人極有好處。
第二天一早前往海螺溝,沿途到處都有賣野生獼猴桃的,這使人想到神農(nóng)架,植被極其相像,因為緯度一樣,都在那個神秘的北緯30度上。壯觀啊,我是此生真正見到了原始森林,高大的云杉、冷杉、雪杉,密密匝匝,每一根胸徑可達(dá)一兩米或更粗,高幾十米,無人砍伐。它們的腳下,是一根根倒伏的朽木,青苔深厚,而樹上的云霧草也就是松蘿如同馬尾,長達(dá)一兩米。神農(nóng)架的松蘿與它們比就太細(xì)小了。從這里可以想見40年前神農(nóng)架未砍伐時的模樣。在甘孜,保留了這么一片森林,真是神佑!神農(nóng)架可見的木蘭、大杜鵑、鐵樺、金錢楓、紅豆杉、香杉、板栗、連香樹在這里也處處可見。山呈直立狀,人有憋氣感。冰川地貌的沉積巖,結(jié)構(gòu)松散,到處可見泥石流痕跡。一條叫蔡陽河的河流,水勢洶涌豐沛,是從貢嘎山冰川消融的水,清冽無比,河中的石頭白閃閃的,完全是冰川雪水億萬年洗刷的結(jié)果。這河應(yīng)該叫冰蝕河谷。
車往前駛時,突然有人喊:“雪山!”大家不約而同朝前面車窗看去,一座通體潔白的雪山就如童話一樣出現(xiàn)在眼際——那就是貢嘎山!我從來沒看見過如此端莊、圣潔、莊嚴(yán)、神秘的山,雪峰,雪山,像是水晶堆砌的,亭亭玉立,與周圍的山,周圍的景色截然不同。車停了,大家爭先恐后下去拍照,歡呼。我直直地望著那山,總以為是幻覺。任何人遭遇了這樣的山,也不會無動于衷。
那山一直招引我們?nèi)ズB轀?,就與她近了,更近了。我們坐上纜車,直撲貢嘎山的懷抱。一上纜車,腳下就是冰川。冰川并非純白,而是黑糊糊的,帶著破碎山體的碎石和灰土,裹挾而來。不知為何,這高原的山體都呈破碎狀,仿佛都被嚴(yán)寒凍裂了。冰川厚度估計達(dá)百米,冰縫極深,掉進(jìn)去就爬不出來了。每年都有掉進(jìn)冰縫的旅游者,也聽說過有救起來的,但會被凍傷。整個冰川呈波浪形往下擠壓,從山腰往下墜來——它被稱為冰舌,好形象的名字!我看到,貢嘎山海螺溝的這條冰舌,如巨大的腫痛,極其柔軟肥厚貪婪地往溝谷里舔舐——這條冰舌恐怕有幾十公里吧。用壯觀、驚奇等字眼都不足以形容。在它的上頭,就是那更加壯觀、高聳、巍峨的貢嘎山了。說她是神山,看她在霧靄之中蒸騰的景象,那一定會令你啞然。她的山體像一個神龜,也可能像一只巨獸,那巨大的冰舌就是這巨獸吐出的信子。山頂可以看到一種飄飛的幻景:云旗。云旗在山頂上呈霧狀。貢嘎山像一只矯健的巨獸邁上了蒼穹,搶占了人們的視線,搶占了制高點。放眼望去,海螺溝兩旁山上,是一片片蔥綠的雪杉林,林中、巖石上,五色的風(fēng)馬經(jīng)幡隨風(fēng)飄揚,神山的莊嚴(yán)撲面而來。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觀景臺,這兒離那洶涌的、凝固的冰舌更近了,貢嘎山像一個半坐半躺的佛,在天空打盹,微閉雙目,那冰舌就像她的被子——巨大的被子。一忽兒,云霧上來了,遮沒了一切。過了一會兒,貢嘎山的身影又出現(xiàn)了,仿佛是迷離的幻影,身臨其中,恍然若夢。定眼看時,她就像一座金字塔,尖銳的角峰,狹窄的山脊,又像一把殘損的鋒劍寒冽地橫亙在天空之上。
她真的有誘惑性。對每一個人,對每一個心中有渴望的人,她會無聲地召喚你,讓你向她走去。我就感到了那壯烈的、壯懷激烈的引誘,對于那么一種憑空出現(xiàn),卻又是拔地而起的白色,你沒法拒絕,除非你的心早已死亡。就是在那時,我決定寫一首長詩,要獻(xiàn)給這座雪山——蜀山之王。于是我在返回的車上寫下了這樣的話:
在最遠(yuǎn)的地方,我最巍峨。你曾經(jīng)感動過許多人,還將感動許多人。那些登山死難者躺在雪山腳下,他們的靈魂每天都可以依著她,仰望她,有時候,會輕而易舉地飛去,像一只鷹。這些死去的人,是偉大的靈魂。軀殼是無足輕重的,只有意念。凝聚在此,向山說:我愛你。這高不可攀的圣潔雪山,像高尚的人,像德行絕塵的人,像不可能。不可能的山,許多人向你攀登而去,卻消失在你的懷抱里。太陽普照,風(fēng)雪交加,為什么向你走去。這是一個千古疑問。因為人們什么也不缺,在他們的生命中,只缺少一座雪山,高,且在親人們遺忘的地方。那些向這座山走來的人,要翻過崇山峻嶺,穿過茶馬古道。他們的內(nèi)心肯定有一種聲音,一個神的聲音:你要向來世走去。那個來世沒有丑惡,沒有爭斗,沒有苦難和紛擾。貢嘎山就是來世,就是現(xiàn)世中的來世,今生中的天堂。因為你植根大地,人們可以很容易觸摸到你圣潔誘人的來世的香巴拉,一寸一寸,一步一步到達(dá)心中的圣殿,也是現(xiàn)實中的圣殿。人們的心中都有一個神,那個神是虛幻的,而貢嘎山雪峰,就是清晰的神,神就是她自己。她創(chuàng)造了她自己,在最高處,在最寂然的地方,在天空上,根卻扎在我們生活的地方。你想想,人們不會向她爬去嗎?她的頭顱在神居住的地方,她端坐在神的高度,可以企及,又不可以企及;可以抵達(dá),又不可以抵達(dá);可以相擁,又不可以相擁;可以傾訴,又不可以傾訴;可以托付,又不可以托付。總之,她是可以親近,又不可以親近的神靈……
回到家,又將感觸寫入詩中,詩就是詩,詩更開闊和壯美,更神圣和肅穆。在寫詩時,我引用了登山家馬洛里的一句話。當(dāng)人們問他為什么要登山時,他回答:因為山在那里。這像是一個佛偈。不過我認(rèn)為這一句話還不足以表達(dá)那些登山者蜂擁向貢嘎山的內(nèi)心沖動。他們的內(nèi)心肯定比這更豐富,當(dāng)然,或許更簡單:只是登山。我在網(wǎng)上搜索到登山者們在貢嘎山腹部和山頂拍攝到的照片,那真是絕美的水晶世界。面對著那樣的美景,你真的無法拒絕不去攀登。我們這些人,永遠(yuǎn)也不可能見到那樣的美景了,因為我們生性膽小,庸庸碌碌,只能寫下一首詩或一篇這樣雜亂的文字,來表達(dá)我們的感情,來紀(jì)念我們的一次邂逅。但是,就算是邂逅,同樣刻骨銘心,長久眷念。
責(zé)任編輯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