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梅
放學了,兒子蹦蹦跳跳地跑出教室,附在耳邊對我小聲說:“某某小朋友是壞孩子!”
“他怎么壞了?”我問道?!八蛄硪粋€小朋友,老師說他不對,那他就是壞孩子唄!”兒子認真地回答。
孩子的思維果然簡單直接?!澳鞘裁礃拥暮⒆硬攀呛煤⒆幽??”我繼續(xù)問道?!跋裎疫@樣,聽老師話,聽爸爸媽媽話,考試得100分!”兒子對答如流。我笑了笑,孩子是如此的單純,并鼓勵他繼續(xù)做好孩子。
過了幾天,兒子回家后,一進門就大聲說:“媽媽,今天我們班有一件可笑的事。某某是壞孩子,居然還想當小組長!”兒子那譏笑的語調(diào)與傲慢的神情讓我感到十分吃驚,我知道,自己不能再一笑而過了。
成人習慣了把“好孩子”當作一種肯定與表揚,在家里,家長喜歡“好孩子”;在幼兒園,老師喜歡“好學生”。因此,好孩子就在無形中享受到許多特權(quán),他們可以當組長,得到老師的獎賞,甚至可以參加游戲、登臺表演。于是,被稱為“好孩子”的孩子便有了自信,有了優(yōu)越感。
但是被貼上“壞孩子”標簽的孩子呢?他們好像是背負了罪名,少了玩伴,少了童年的歡樂,少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更少了平等的權(quán)利與自尊,于是他們沉默、厭學甚至自卑、焦慮,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錯誤的自我認知,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情形!什么是好,什么是壞?這些有時連成人也說不清的問題,心志未開的孩子又如何分辨得清呢?
于是,我給兒子講了一件事:某小學加餐喝豆?jié){,別的孩子都在爭搶,要最先喝豆?jié){,只有一個女孩子從來不搶,每次都喝最底下的豆?jié){。
“老師都以為她是懂得禮讓的好孩子,你認為呢?”“那當然?!眱鹤踊卮鹫f。我繼續(xù)講:“可女孩卻說‘豆?jié){會沉淀,上邊的太稀,下面稠的才好喝。所以她才每次都最后一個喝豆?jié){。這下,你還認為她是好孩子嗎?”
“她是壞孩子!” 兒子說完,小臉變紅了。剛才還說是好孩子,現(xiàn)在又說是壞孩子,兒子似乎意識到了矛盾,他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判斷來。
我對孩子說:“我們看到的表面現(xiàn)象不一定都是真實的,好與壞也不是絕對的。每個人都有缺點,壞孩子不一定哪兒都壞,他也有優(yōu)點呀!”兒子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毀掉一個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無限夸大其壞處,我不希望孩子成為毀滅他人的人,他應(yīng)該從小就學會賞識和接納他人。接下來的日子里,我開始和兒子一起玩“找找優(yōu)缺點”的游戲,從爸爸媽媽,到老師,再到班里20多個小朋友,讓兒子逐一尋找每個人身上的優(yōu)點與缺點。幾天后,兒子終于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也同時存在缺點,例如某某學習好但很驕傲,某某愛勞動但愛撒謊……
如今,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兒子漸漸開始認同我的觀點了:被稱為好孩子的孩子也有缺點,被稱為壞孩子的孩子也有優(yōu)點。單純以“好”和“壞”來評價一個人是不全面,也是不負責任的。
孩子缺乏道德判斷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難免偶爾犯錯誤,家長要及時而正確地教育引導,寬容對待孩子。無論對錯,孩子都需要從成人的言語目光中得到理解與尊重,也需要聽到鼓勵與贊美。從現(xiàn)在開始,從自己做起,讓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寬容接納的心,讓“壞孩子”從我們的口中消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