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稱刀王,有35年的打刀情緣。他打的刀能削銅斷鐵,在空中揮斷毛巾、絲綢,而且柔可繞腰,真是戶撒刀王名副其實。他就是一名叫項老賽的阿昌族漢子。
少數(shù)民族用刀較為出名的有大理刀、云貴刀、苗族尖刀、蒙古環(huán)刀等,阿昌刀大多可彎曲系于腰間,尤以刀鞘、刀把制作考究。由于阿昌刀大多產(chǎn)自云南隴川縣戶撒鄉(xiāng)。因而又稱戶撒刀,戶撒鄉(xiāng),位于中緬邊境附近,據(jù)傳明朝朱元璋義子沐英西征時曾留下部分軍隊在此駐守,把打刀技藝傳于阿昌族人。自此薪火相傳。
項老賽,1961年出生在云南省德宏州隴川縣戶撒鄉(xiāng)的一戶祖上世代以打刀為生的家庭里。他只念過半年小學,12歲開始學拉風箱,13歲開始學打刀。到17歲時,他已經(jīng)不能從父親那里學來更多的打刀技藝,于是,他走出了家門,跟隨村寨里面技藝高超的老人們學打刀。不知不覺中,項老賽練就了一手鬼斧神工的打刀技術(shù)。
一天,項老賽無意中在一個皮夾里看到了龍鳳圖案,他想,要是把這個圖案刻在刀身上該有多好看啊!于是,他制作了第一把雕龍刻鳳的刀。這把刀被朋友看到后,愛不釋手,立刻掏出15元買走了。這件事讓項老賽發(fā)現(xiàn)了財路,此后他開始做精細工藝刀,從刀柄、刀把到刀鞘,都加入了藝術(shù)元素。這一改變。使刀的銷售非常好。
刀再漂亮也是刀,是刀就得用,這一日,項老賽的妻子拿著漂亮的刀上山砍柴,沒料到才砍了兩下刀子就崩掉了。于是,項老賽又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淬火技術(shù)進行試驗,終于找到了使刀堅韌的方法,此后他造出的刀能削銅斷鐵,不再有斷裂問題。
2006年3月,適逢阿昌族每年一次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阿露窩羅節(jié),期間舉行了首屆刀王大賽,這是戶撒鄉(xiāng)幾百年來舉辦的第一次官方評比,項老賽自然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結(jié)果這次比賽讓他一舉成名,奪取了大賽的三項冠軍,成為戶撒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刀王項老賽名聲鵲起,中央電視臺、東南電視臺、貴州電視臺、臺灣三立電視臺等眾多媒體紛紛報道,找他合作、買刀的人接連不斷。在朋友的幫助下,項老賽建起了一個網(wǎng)站,使全國各地的客戶甚至許多外國客戶也能了解并慕名前來定購他的刀具。(中央電視臺七套《鄉(xiāng)約》欄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