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作者簡介]
希瓦娜·達(dá)瑪利(Silvana De Mari),早年在意大利任外科醫(yī)師,后來輾轉(zhuǎn)歐洲和非洲各地行醫(yī),有感于醫(yī)身不能醫(yī)心,遂改行做心理治療師。對人性有敏銳的觀察與獨(dú)到的剖析?,F(xiàn)定居都靈。著有《月亮左邊最后一顆星星》《野獸與美女》《現(xiàn)實(shí)世界的噴火龍》等?!蹲詈蟮木`》是她的第一本長篇小說,一出版即獲國際文壇肯定,贏得意大利安徒生小說金獎、法國幻想文學(xué)小說組首獎。全球已有15種語言譯本,電影版權(quán)已由知名電影公司Miramax取得籌拍中。
[經(jīng)典選讀]
第四章
曙光不像平常那樣暗。天空再度停止下雨,偶爾還看得到窄窄的一線淺藍(lán)出現(xiàn)在天際。
蒙瑟最先醒來,伸了個懶腰,深吸一口氣,嗯,潮濕的葉子和蘑菇,很好聞的味道。他看了看還在睡的莎琴娜和小精靈,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好,將那根帶了火種的桿子一起背在肩上,取回裹在小精靈身上的毛皮,然后上路。就在走下山坡時,他又回頭看了看。那女人和小精靈兩個蜷臥在火堆邊,小精靈冷得直發(fā)抖,即使隔那么遠(yuǎn)都看得見。蒙瑟嘆口氣又折回去,再用毛皮把小精靈包起來,然后撥了撥火,最后終于上路了。走到半山腰時,再回頭看了看火堆邊的那個人。他又走了半里路,然后再回過頭去,火光已經(jīng)融入了初升的陽光中,這是幾個月以來,第一次看到太陽在地平線上露臉幾分鐘。即使在那么遠(yuǎn)的地方,仍然可以看得清楚那女人和小精靈。那男人停下腳步,對他們看了好久,然后慢慢地,一步一步又走了回來。
他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等著。
先醒來的是小精靈。
一陣好長的尖叫掠過荒野,聲音裝滿全世界的悲痛。
小精靈為了那件用尸體毛皮做成的上衣尖叫好久,尖叫聲持續(xù)不斷;太陽出現(xiàn)了、消失了、又出現(xiàn)了,雨,又開始下了起來。
最后他們一起動身,憂悶不堪。小精靈沒注意到一根樹根,絆了一跤,于是又一路輕輕哼哭到中午。蒙瑟忍不住轉(zhuǎn)身威脅小精靈,如果繼續(xù)哭,就要用烤肉串把他串起來燒烤。結(jié)果引起更響亮的嚎哭,并且一直、一直持續(xù)到傍晚。
黑夜開始降臨,小精靈覺得從來沒這么餓過,饑餓來自肚子深處,再從冰冷的雙腳一直傳到頭上。不知怎么的,還傳到了凍壞了的兩只耳朵。小精靈極其詳細(xì)地描述身體里所有的感覺,可是終究無法說出那究竟是什么,一種空虛?一種匱乏?還是一種真正負(fù)面的存在?
然后他開始談起所謂的苦難,說那也不知道究竟是另一種負(fù)面的存在或者只是不快樂,或者更精確點(diǎn),是沒有好事……不對,沒有好事通常是比不快樂更大的苦難。其實(shí)不快樂可能成為一種持久而幾乎正常的狀態(tài),一般來說是如此。至于苦難,我有沒有跟你們說過,那回有根木刺刺進(jìn)了右腳拇趾底下?還是左腳?不對,是右腳……沒錯,我現(xiàn)在想起來了,那根刺刺進(jìn)了指甲里面,外婆用一根針,一根針喔,才把它挑了出來。然后還有一回,我跌破了手肘,真是好可怕、好可怕,是左邊的手肘?,F(xiàn)在我很確定,甚至還留下個疤……你們要不要看那道疤?你們真的不想看看嗎?
正當(dāng)小精靈說到他的第三次感冒,仔細(xì)描述有多少鼻涕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分量如何從鼻子里流出來,還有鼻涕的顏色、濃度什么的,正好看到了一叢綠色植物,莎琴娜和蒙瑟馬上指認(rèn)那就是迷迭香。就從那一刻起,小精靈天亮后第一次閉上了嘴。
然后他們經(jīng)過了一座長著栗子樹和松樹的小樹林,就在一座小山邊。一轉(zhuǎn)過去,大利加城就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這城位于小山谷的谷底,旁邊有一條水滿得快溢出來的小河??磥砗孟裢捓锏牡胤?有好多房子,窗子里都點(diǎn)著燈,好像用來照亮那些保護(hù)外墻的尖頭木樁。所有的窗子都倒映在黝黑的水面,而且好像這樣還嫌不夠亮似的,另外還有火,城墻上有好多高塔,上面統(tǒng)統(tǒng)點(diǎn)著火,站著弓箭手,而且墻上還掛著火炬,每六尺就有一支,映照著一對對的戟,而所有的光都由護(hù)城河的水反射出來。吊橋收起,橋上也和城墻與高塔一樣,裝有削尖的木棍,全部朝外,讓整座城看起來好像一只巨大的豪豬。
蒙瑟停下腳步,打量著這番光景。
“他們看起來不太友善?!?/p>
“不對,他們很友善。”小精靈反對,“等待朋友的時候都會點(diǎn)燈啊,既然有那么多蠟燭就會有玉米,這里一定是個好地方,一定會有桌子放了玉米、栗子,還有蠟燭!也許還有盤子,甚至有張真正的床,還有大壁爐。我們快點(diǎn)進(jìn)去吧!”
“不行,我們就在這里睡覺,然后明天悄悄溜走,離這個地方愈遠(yuǎn)愈好。”
“為什么?”
蒙瑟回道:“因?yàn)樗麄兡亲焉频牡鯓?火把點(diǎn)得像生日蛋糕,卻像貝殼一樣閉得緊緊的。看起來就像個很難進(jìn)去,卻更難出來的地方。”
小精靈問道:“什么是貝殼?”
“那是一種海里的東西,海就是黑色山脈后面的那一大片水。”莎琴娜解釋給他聽。
“貝殼能吃嗎?”
“當(dāng)然不行!”蒙瑟假裝大怒地說,“貝殼是活的耶怎么能吃!他有生命,他會死掉,他會思想,甚至還會寫詩呢!那里除了有吊橋和柵欄,加上你是個應(yīng)該只能住在精靈集中營的精靈,我們要是帶著你進(jìn)去,不用等到天亮,我們兩個就會被吊在那個高塔上,也不用問你會有什么下場。像你這種精靈,要是在精靈集中營以外的地方露臉,都會有很可怕的遭遇,你知道嗎?真的很可怕哦?!?/p>
他們把行李放下,開始去撿枯枝和松果來生火。蒙瑟砍下兩根大一點(diǎn)的樹枝,架起來做個小棚子,像個獸窩,好讓大家晚上可以過夜。莎琴娜找了苔蘚、蕨類植物和干草鋪在地上,這樣睡起來會軟一點(diǎn)。
莎琴娜說:“對了,自古以來精靈就只能住在精靈集中營,我聽說要是你們溜到營外會被處罰,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你又怎么會到處流浪呢?”
小精靈說:“我住的精靈集中營被水淹沒了?!边@個回憶讓他難過極了,兩眼充滿哀傷,變成模糊的灰色,原先的藍(lán)色消失了?!叭佳驮谒紫铝?所以外婆就叫我走?!?/p>
“走去哪里?”
“我不知道,反正走就是了?!?/p>
“可是難道你外婆不會法術(shù)嗎?嗯,比方說給水加熱啦、讓水消失,像夏天的小水潭一樣,諸如此類的事?”
“一點(diǎn)點(diǎn)水就可以,像一碗水那么多就可以。如果水多到會淹掉整個世界的話,那就不行了。媽媽又去了那個回不來的地方,對我來說,媽媽是我的愛,對外婆來說,媽媽是她的女兒,所以外婆后來就沒有法力了。當(dāng)你有太多悲傷,法力就會淹死在悲傷里,就像人淹死在水里一樣。要是你用力夢想什么事,事情就會成真喔,可是如果你心里有悲傷,那么出來的也就都是悲傷了。你悲傷的時候,甚至連火都生不起來。我們還有火是因?yàn)闋t子里一直都有火,要是火熄了,我們也就沒有火了。因?yàn)橥馄挪辉儆心莻€力氣,而我又太小。后來水來了,連爐子里的火也熄了,后來水來得愈來愈多,外婆就對我說:‘走吧。
“‘到哪里去呢?我問她。她說:‘除了這里哪里都可以。水漲得連崗哨都淹沒了,他們不會攔住你,走吧。我太老了,可是你能走,走吧,不要回頭。
“所以我就走了,一步一步走在水里,可是我回了頭,在精靈集中營里,小房子都沒有門,連窗子也沒有,只是一個開了口的洞。所以我看得到外婆坐在椅子上,水愈漲愈高,她坐在那里,水一直漲,最后看到的就只有水了。”
小精靈又開始哭了起來,一連串微弱的、幾乎聽不出來的呻吟。
蒙瑟和莎琴娜用火種生火,然后在小樹叢下搜尋,找到一把香甜的栗子。他們把栗子烤好,幾乎全給了小精靈。很奇怪地,他們兩個都覺得不太餓。
小精靈慢慢吃著,一次吃一顆,想辦法吃得更久一點(diǎn),他的悲傷因?yàn)橄阆愕睦踝尤舛⒘恕?/p>
在他入睡之前,本來又想到一個給狗的名字。狗的毛跟栗子一樣;不過,狗會跑會叫,栗子只會默默地呆在原地,既不會來舔你的臉,也不會搖尾巴,所以“栗子”這個名字也不好,他得再想個更好的??墒沁€沒想到他就在火邊睡著了,就在人類男人和人類女人中間,身上還裹著羊毛圍巾。
[酷評經(jīng)典]
一頁頁被吸進(jìn)去
蔡珠兒
坦白招認(rèn),我是個實(shí)務(wù)派的鐵齒之徒,很少看奇幻文學(xué),偶爾讀到,也忍不住要找碴,很難投入。沒想到,這本《最后的精靈》卻讓我棄甲曳兵,感動得一塌糊涂。打開書沒多久,我就被故事抓住了,身不由己地跟著跌宕起伏,痛快時拍案撫掌,黯然處眼紅鼻酸。童話能看到哭,自從安徒生之后,這可是第一遭啊。
故事講的是精靈、獵人、龍、命運(yùn)預(yù)言,以及飛天入地的險境奇遇。咦,在科技怪物和電腦動畫的時代,還在講龍和精靈,不是有點(diǎn)老套嗎?作者達(dá)瑪利卻能推翻傳統(tǒng),出人意料地擘創(chuàng)新局,她用現(xiàn)代精神和小說筆法來寫童話,不從情節(jié)的表皮擦身掠過,反而上下求索,觀照其間的縱橫文理,拉出廣袤立體的景深。
“美麗的公主,遇到英俊的王子”,奇幻文學(xué)慣用主觀的全知口吻,通常忙著張羅故事,推進(jìn)情節(jié),不太理會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此書卻用客觀的敘述,白描情境,勾勒氛圍,并以原汁原味的交談對話,來呈現(xiàn)人物的性格與感受,對正邪美惡不置一詞,悉數(shù)交由讀者自理。
唯其如此,讀來更覺深刻。達(dá)瑪利別開天外,另創(chuàng)時空,棄用“人類本位”的敘事高度,從精靈約許的眼睛來看世界,扭轉(zhuǎn)俗套刻板,顛覆了傳統(tǒng)的觀點(diǎn)形象,原來精靈沒有高強(qiáng)法力,老龍嘮叨愛罵人,女主角擅長偷竊做賊;而世界非但不美好,還變成終年暴雨,遍地爛泥的新蠻荒。
物種滅絕,文明倒退,社會由絞架管制,人類成了蒙昧的文盲,愚魯無知,挨餓受難——這本書有很多篇幅在寫?zhàn)囸I,那不只是食物匱乏,也是貧瘠與孤苦的縮影,肚皮與靈魂都備受折磨。書里的人物不是餓肚子,就是被追殺,顛沛流離惶惶終日,照理說,讀起來應(yīng)該很難受。
但此書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幽默冷雋的筆調(diào),明明很悲慘的事,達(dá)瑪利卻有本事凌空拔起,寫得明快爽利,風(fēng)趣盎然,讓人莞爾會心。例如精靈約許初識人類,天真爛漫不知死活,一路險象環(huán)生,卻也令人忍俊不禁。后來他撫育小龍,老是被火燒傷,還要教這個750公斤的嬰兒學(xué)飛,更是緊張好笑。難得作者妙筆天成,并非刻意搞笑,幽默根源不在滑稽喜感,而在情緒氣氛的反差對比,以及價值觀的矛盾沖突,讓人笑過了,還能反思回味。
故事寫的是精靈,講的卻是人性,精靈不殺生,不欺瞞,真誠仁慈,熱愛知識,和人類的反智淪落,形成強(qiáng)烈對比,卻也由此對照,凸顯出人道和文明的核心意義。作者本是外科醫(yī)生,有感于醫(yī)身不能醫(yī)心,遂改行做心理治療師,她對心智和人性有著敏銳的觀察,“因?yàn)槎?所以慈悲”。此書的詼諧幽默,其實(shí)更奠基于悲憫同情。
這本書的意大利文原版和英、法、德文版,都叫《最后的精靈》,美國版則改叫《最后的龍》,大概歐洲人偏愛精靈,美國佬比較好龍,然則不管是精靈或龍,兩個優(yōu)秀物種都被撲殺殆盡,只剩最后的孤兒,唇齒相依,蒼茫獨(dú)立。這個“最后”,我覺得有多層含義,除了孑然一身,“怕沒人愛”的凄涼寂寞,也是悲劇英雄的孤絕寫照,念天地之悠悠,獨(dú)愴然而涕下。宏觀來看,這可能更是人類的終極困境,暗指生態(tài)災(zāi)難與種族殘殺等不仁劣行,反映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世界觀。
達(dá)瑪利47歲才出第一本書,51歲寫成此書,雖是她的第一部長篇,卻已磅礴大氣,風(fēng)格鮮明。我以為,她說故事頗有卡爾維諾的韻味,感性細(xì)膩則像狄更斯的《苦海孤雛》,然其冷靜犀利,又有歐威爾《動物農(nóng)莊》和《1984》之風(fēng)。
總之,這本書肌理豐富,不但是精彩的童話,幽默雋永的小說,也是強(qiáng)烈的政治寓言,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折射出各種光影面向,哪個角度都好看。不管你鐵齒或感性,只要翻開書,就會像我一樣,一頁頁被吸了進(jìn)去,跌入那荒涼卻又瑰麗的時空,在奇想的邊界翻騰打轉(zhuǎn),等你出來后,世界忽然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