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井岡山與“東井岡”

      2009-02-01 08:13景玉川
      黨史文苑 2009年23期
      關鍵詞:吉安井岡井岡山

      景玉川

      井岡山曾是綠林豪客與難民棲身的“桃花源”,朱毛紅軍的挺進使之成為“天下第一山”

      井岡山在江西省吉安市境內(nèi),年年游人如潮。很多游人只知井岡山,不知吉安,更不知井岡山自古就屬吉安府管轄。

      山行巇險極,言至夏莊里。

      俯視見人煙,直下在地底。

      結屋自為鄰,開門齊向水。

      嘗披桃源圖,何有逾乎此。

      80多年前,井岡山冷僻無名,也乏文人墨客的蹤跡。明初吉安泰和人周是修這道《夏莊里》,是古人詠哦井岡山屈指可數(shù)的詩篇之一。詩中描寫的夏莊里,是曾任紅四軍第三十二團副團長王佐的家鄉(xiāng),夏莊里現(xiàn)在寫作“下莊”,緊鄰茨坪街。千百年來,井岡山一直不為外界所知,但卻是綠林豪客與難民棲身的“桃花源”。在毛、朱率軍進人井岡山之前,井岡山也有兩位綠林頭領:一位是山上夏莊里出生的王佐,另一位是山麓茅坪的袁文才。

      80多年前,毛澤東、朱德帶著人馬挺進井岡山。從此,這座吉安西部邊陲平平常常的山巒,藏龍臥虎。成了中國革命“第一山”。

      毛澤東、朱德和他們的隊伍改變了井岡山的命運。因為這支隊伍中,有一群為求真理甘灑熱血、胸懷大志的濟世奇才與民族精英,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經(jīng)歷見識乃至國際背景,不是王佐、袁文才之流及中國歷史上任何綠林好漢可以比擬的……他們使井岡山成了“革命的搖籃”。王佐、袁文才和他的綠林兄弟們,也在這革命朝氣的薰陶中,隨同井岡山一起走進了中國革命史。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江西舉行了南昌起義。爾后,又在多處發(fā)動秋收起義。由于敵強我弱及其它種種緣由,這些起義大多遭受挫折。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暴動,幾乎是剛剛開始就陷入失敗。10月,毛澤東果斷地將殘存的數(shù)百人帶向井岡山,開始了中國革命和他個人命運的大轉折。

      1928年4月,轉戰(zhàn)千里的南昌起義軍余部在朱德、陳毅的率領下也來到井岡山,隨同前來的還有參加湘南起義的農(nóng)民軍。朱毛會師使冷清清的井岡山人氣大旺。幾個月后,彭德懷、滕代遠又帶著隊伍來了,3支隊伍匯聚井岡山,兵強馬壯,成為當時中國最強大的工農(nóng)武裝。

      井岡山庇護了襁褓中的紅軍。使剛剛還“山重水復疑無路”的中國革命突然變得柳暗花明。井岡山也確是韜光養(yǎng)晦、恢復元氣的好地方,共產(chǎn)黨人在此養(yǎng)精蓄銳,重整士氣,實施革命的武裝割據(jù),隨時準備將舞臺從井岡山推向全國。

      井岡山成了革命之山。上井岡山也成為毛澤東一生中最為得意之筆。

      上有井岡山,下有東固山。廬陵大地龍騰虎躍,革命之火煙焰張?zhí)?/p>

      然而,井岡山畢竟只是湘贛邊界上一座天地有限的山巒,“人不滿兩千,糧不過萬擔”,難以容納日益壯大的紅軍。尤其是萬名拖兒帶女的湘南農(nóng)軍上山后,吃飯成了最棘手的大事,雖然不久后8000湘南農(nóng)軍離山返湘,但留下的5000將士后勤供應也非易事。更重要的還在于,毛澤東、朱德等不是滿足于偏安一隅做山大王的人物,而是一群“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英雄豪杰。他們在井岡山站穩(wěn)腳跟后,便將目光投向了與吉(安)泰(和)盆地毗鄰的贛南,因為那里地域廣闊,物產(chǎn)豐富,國民黨武裝勢力較弱,是紅軍謀圖大業(yè)的用武之地。

      因此,井岡山碑林有題辭云:“上井岡山偉大,下井岡山也偉大?!?/p>

      在毛澤東上井岡山的那一年,賴經(jīng)邦、曾炳春等共產(chǎn)黨員于這年11月12日領導了著名的“東固暴動”。東同與井岡山遙遙相對,位于吉安、贛南5縣交界的吉安東部。這里峰巒連綿,地勢險要,關隘眾多,到處竹樹參天,像井岡山一樣有不少山間盆地;雖交通不便,卻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盛產(chǎn)大米、竹木、油茶、藥材,地下還有多種礦藏……因而有利于在白色恐怖中實行武裝割據(jù)。東固暴動后,共產(chǎn)黨人在這里建立紅色政權,成立農(nóng)民協(xié)會,創(chuàng)建了縱橫200里、以東固為中心的根據(jù)地。1928年6月賴經(jīng)邦犧牲后,接替他的是曾參加過南昌起義的李文林。李文林等領導東固軍民一邊與白軍進行靈活的游擊戰(zhàn),一邊在根據(jù)地開展各項建設,開辦了小鐵礦、瓷土礦、兵工廠、工藝廠、油墨蠟紙廠,成立了東同平民銀行、平民消費合作社、赤色郵政總局,發(fā)行了蘇區(qū)最早的紙幣,創(chuàng)辦了第一所平民學校、紅軍醫(yī)院、東固藥材部……東固根據(jù)地搞得有聲有色,很多舉措走在全國各蘇區(qū)的前列,所以有后世學者說東固蘇區(qū)是人民共和國的胚胎。毛澤東當年也不止一次地贊揚這種“李文林式”的根據(jù)地,還說:“我們從井岡山出發(fā),天天講到東固見紅二、四團?!?/p>

      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3600人下山,出擊贛南,一是解決經(jīng)濟困難,二則若敵“圍剿”井岡山,因主力已轉外線,可行“圍魏救趙”之策,配合留守部隊打破“圍剿”。部隊出遂川,經(jīng)上猶、崇義、大余、信豐、安遠、尋烏、會昌,一路轉戰(zhàn),沿贛南邊緣地帶繞了一個“U”形大彎。只是這次贛南之行并不順利,每天都前有強敵,后有追兵,一路損兵折將,幾乎屢戰(zhàn)屢?。合仁窃诖笥啾粐枋Р恍。缓笤诎策h孔田遇險;2月2日又在尋烏吉潭遭敵偷襲,朱德夫入伍若蘭不幸被俘……此時井岡山已經(jīng)失守,“圍魏救趙”之策已落空,紅四軍于是決定重返吉安,與東固的李文林部會師。

      到了2月10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離開井岡山的紅四軍在瑞金北部大柏地消滅了追兵兩個團,打了下井岡山后第一個大勝仗。然后經(jīng)寧都的黃陂、小布,進人吉安永豐縣的君埠、龍岡,2月20日在東固螺坑與李文林領導的紅二、四團會師。在會師的軍民大會上,毛澤東興奮地稱贊東固山是“第二個井岡山”,是“新的革命根據(jù)地”,并稱紅四軍是“鐵軍”,東固的紅二、四團是“鋼軍”。陳毅則一口氣寫了4首五言詩《紅四軍軍次葛坳突圍赴東固口占》,記敘贛南轉戰(zhàn)的驚險歷程與心情:

      大軍突重圍,

      關山渡若飛。

      今朝何處去?

      昨夜夢未歸。

      帶夢催上馬。

      睡意斗寒風。

      軍號聲凄厲,

      春月似張弓。

      東固山勢高,

      峰巒如屏障,

      此是東井岡,

      會師天下壯。

      東固會師使疲憊不堪的紅四軍擺脫了危難,得到了休整,安置了傷員,補充了彈藥糧草,其意義不遜于一年前的井岡山會師。更重要的是,東固根據(jù)地的很多創(chuàng)舉給紅四軍領導人以啟發(fā),為后來中央蘇區(qū)的建設提供了經(jīng)驗。毛澤東等人原想再回井岡山,東固會師后,他們改變了主意,決定向閩西、贛南發(fā)展,因而東固成為紅四軍向贛南、閩西進軍的策應地,為后來創(chuàng)建贛南革命根據(jù)地奠定了基礎。

      李文林等領導的東固革命根據(jù)地深得民心,國民黨第五十師師長譚道源致蔣介石電文可以證實這一點。電文稱:“到赤區(qū)作戰(zhàn)漆黑一團,如同在敵國一樣?!?931年蔣介石第十八師在《第十八師失敗之檢討》中則更詳盡地描述了蔣軍在東固“剿匪”的遭遇:

      東固暨其以東地區(qū),盡屬山地,蜿蜒綿直,道路崎嶇,

      所有民眾,多經(jīng)匪化,且深受麻醉,蓋匪即是民,民即是匪,對于我軍進剿,不僅消極地認為惡意,且極端仇視,力圖抗拒。如是,對于我軍作戰(zhàn)上發(fā)生下列之困難:(一)我軍行師所至,農(nóng)匪堅壁清野,悉數(shù)潛匿山中;(二)潛伏山中之匪徒,對我軍狀態(tài)窺探無遺,如是,我軍企圖完全暴露;(三)我軍不僅不能派遣一偵察,即欲尋一百姓問路,亦不可得,以故我方對于匪情全不明確,即對友軍之聯(lián)系亦不容易;(四)山地道路崎嶇,行軍已感困難,而匪徒對前進之道路亦無不大加破壞,我之前進,幾使我無路可走

      這樣的群眾基礎和地理條件,蔣介石軍隊在東固怎能不連吃敗仗?因此,當年“上有井岡山,下有東固山”的民謠傳唱一時。

      擁有東、西井岡的吉安縱橫千里,自古繁華,人稱“金廬陵”,歷來是江西有名的“糧倉”。這相對封閉而又富庶的贛中腹地,是革命黨人群雄聚義的廣闊天地。東固會師后,紅四軍與紅二、四團聯(lián)手,在廬陵大地上龍騰虎躍,鬧得熱火朝天。而此時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之間正在進行軍閥混戰(zhàn),蔣介石一時騰不出手來對付工農(nóng)紅軍。毛澤東、李文林的“鐵軍”和“鋼軍”則順應這天時、地利、人和,燃起了煙焰張?zhí)斓母锩稹A一鹧訜?,蔓向贛南、閩西,紅透了半壁河山。共產(chǎn)黨人在贛、閩、粵三省大展宏圖,建立了紅色政權。紅軍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攻城掠地,縱橫馳騁,九打吉安,二下贛州,西進長沙,北上南昌,演出了一幕幕驚天動地的大劇。熊熊烈火中,“十萬工農(nóng)下吉安”,“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贊”……等到軍閥混戰(zhàn)結束,蔣介石回頭一看,他當年不太在意的點點星火,已成燎原之勢,共產(chǎn)黨人飲馬長江,逼近他的帝都南京,只在早晚之間!

      如果不是共產(chǎn)黨犯“左”的錯誤和其他因素,后來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也許不會是由北而南,而是從南到北統(tǒng)一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就不會是1949年,而會更早。

      背負厚重的紅色傳奇,“歷史紅,山林綠”的井岡山成了人們旅游的首選之地

      從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到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離開中央蘇區(qū)長征。整整7年。這7年中,紅軍在井岡山的時間并不長。

      毛澤東1927年10月上井岡山,朱德、陳毅則于1928年4月與毛澤東會師于井岡。1929年1月,朱德、毛澤東率紅四軍主力下山,揮師贛南。實際上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時間總共1年3個月:朱德、陳毅則只有9個月。

      彭德懷的時間更短,他和滕代遠1928年12月率紅五軍上井岡,由于朱、毛率主力離山,1個月后井岡山就落入敵手。雖然1929年4月紅五軍曾重返井岡,但由于袁文才、王佐被錯殺,紅軍便失去了井岡山,一直到1949年解放軍南下。

      盡管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時間前后不過1年多,但他對井岡山的好感與懷念特別深。38年后,他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站在功名事業(yè)頂峰的毛澤東,詩興大發(fā),一連填了《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井岡山》兩首詞,這是因為井岡山不僅庇護了新生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成就了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也成就了毛澤東。

      在井岡山的歲月,毛澤東不過30出頭,意氣風發(fā),風華正茂,五百里井岡處處留下了他的足跡。盡管初掌軍政大權,但他所謀必成,所求必達,演兵布陣從容自如,時逢賀子珍又“小喬初嫁了”……所以1965年毛澤東故地重游,記憶中親切的往事一幕幕如在眼前。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井岡山并沒有被特別推崇。1950年江西省成立“井岡山特別區(qū)”,由于百廢待興,山上人煙稀少;1956年,“特別區(qū)”改稱井岡山鄉(xiāng),山上依然人氣冷清;1957年,500名下放干部與轉業(yè)軍官組成的隊伍開上井岡山,成立了“井岡山墾殖場”,王佐的出生地夏莊里(下莊)在其范圍之中,井岡山才人氣漸旺;1959年成立井岡山管理局,規(guī)格又高了一層;1965年毛澤東重上井岡山,緊接著是“文化大革命”,千千萬萬紅衛(wèi)兵沿著省城至吉安的沙石公路,涌上井岡山“朝圣";1981年井岡山管理局變成井岡山縣;1984年改縣為省轄市;2000年與山北的寧岡縣合并,成立了今天的井岡山市。隨著國力的強盛和宣傳的力度,井岡山日漸成為游人矚目的熱點。

      紅色旅游興起,“歷史紅,山林綠”的井岡山成了首選之地。鐵路鋪到了井岡山下,每天有好幾列來自全國各地的旅客列車駛向這里。登山公路入口處巨大的火炬形雕塑和“天下第一山”幾個大字,讓萬千游人一走近這座名山就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

      東固無疑應是紅色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彰顯浮沉,與其創(chuàng)始人的命運緊密相連

      當井岡山成為紅色旅游的聚焦地時,可惜曾赫赫有名的“東井岡”卻少人問津。也許是受了郭沫若“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這兩句詩的影響,游人們往往下了井岡山,便匆匆離去。

      郭沫若為井岡山寫了好幾首詩,大都干巴、乏味。不像是出自大詩人的手筆?!熬畬较潞螅f嶺不思游”這兩句詩,是他下山后在吉安城外白鷺洲寫的,全詩題為《宿吉安》:

      面對白鷺洲。

      蔥蘢林木稠,

      無心尋古跡,

      有意浴中流,

      泰岱小天下。

      海洋容細漚。

      井岡山下后,

      萬嶺不思游。

      這首詩倒不失為一首好詩,但全詩最后一聯(lián)“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是詩人信口吟出的夸張之語,不可較真。

      吉安縣是全國有名的“將軍縣”,有將軍45名,曾山和余秋里也是吉安縣人,整個吉安市的人民解放軍將軍就更多了。另外,中國現(xiàn)代史上有名的學者王造時、羅隆基也是吉安人……這些將軍與名人的故跡都值得人們?nèi)プ穼ぁ?/p>

      當井岡山上由于旅游開發(fā)而面目有所變化時,“東井岡”東同卻保存了原有的歷史風貌。東固街危房頹墻,老樹嵯峨;眾多的舊居舊址仍在——平民銀行、消費合作社、平民學校、東固藥材部、印刷廠、兵工廠。還有海拔800米的養(yǎng)軍山,曾是賴經(jīng)邦的指揮部和軍械所,它四周高山,中間盆地,20多戶人家,一兩百畝田地,進山唯有崎嶇小道,是天然的屯軍養(yǎng)馬練兵之地。這些歷盡滄桑的舊居舊址雖然破爛,但珍貴_無比,因為它可以讓人們親近真實的歷史。

      從吉安市區(qū)到東固,沿途為永和、富灘、值夏、文陂、新圩、富田等鄉(xiāng)鎮(zhèn),這不過百余里的地段,卻留下了許多可圈可點的歷史:1929年2月紅二、四團與紅四軍在東固會師;11月,《從奴隸到將軍》的主人公羅炳輝在值夏起義;次年2月7日,著名的“二七會議”在文陂鄉(xiāng)梁村召開,梁興初、梁必業(yè)、梁仁芥三位將軍就是梁村人。所以該村又被稱作“將軍村”;“二七會議”后(2月26日)紅軍在值夏圍殲了國民黨“鐵軍”唐云山旅;1930年10月,八打吉安的工農(nóng)紅軍終于在第九次時攻克吉安城,贛江東西兩岸紅色政權從此連成一片:紅軍粉碎國民黨的兩次“圍剿”的主戰(zhàn)場就在東固,張輝贊在東固山下龍岡被活捉,

      黃公略在反“圍剿”戰(zhàn)斗中不幸犧牲于東固;東固曾被中央蘇區(qū)評為“第一模范區(qū)”,86%的青壯年參加了紅軍,當年《紅色中華》曾刊出通訊《學習第一模范區(qū)——東固》;毛澤東曾為兩次反“圍剿”的勝利,興奮地填寫了兩首《漁家傲》……

      這些本是人們追尋紅色歷史軌跡的好地方,可除了文陂鄉(xiāng)的梁姓村(漠陂村)尚有游人外,其他地方都無人光顧。而且,去渼陂的人們大多是緣于這座“廬陵文化第一村”的古民居和古文化。

      長期以來,青年一代對號稱“東井岡”的東固革命根據(jù)地一無所知,大文豪郭沫若對這段歷史大概也一片茫然,所以才有“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那不太貼切的兩句詩。

      其實,東固革命根據(jù)地存在的時間比井岡山長,井岡山根據(jù)地前后不到3年(1927.10—1930.2),東固根據(jù)地(1927.11—1935.3)則達7年多。井岡山被稱為“革命第一山”,而“東井岡”東同,在中國革命史上也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笆f工農(nóng)下吉安”“萬木霜天紅爛漫”“橫掃千軍如卷席”……毛澤東當年這些大氣磅礴的詩詞,描繪的都是“東固會師”后紅軍在廬陵大地鬧革命的壯麗場景。

      然而,毛澤東多次贊揚的“東井岡”和它的創(chuàng)建者李文林,新中國成立后卻少有人提起,在大興紅色旅游的今天。東固也倍受冷落。

      東固無疑應是紅色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聲譽的彰顯浮沉,與它創(chuàng)始人的命運緊密相連?!皷|固會師”后,隨著“總前委”與“省行委”之間成見的加深,在后來的“富田事變”和大規(guī)模肅“AB團”運動中,李文林和他的戰(zhàn)友先后被當做“AB團要犯”慘遭殺害。東固革命根據(jù)地的歷史從此不為后人所知。

      “東井岡”和李文林的遭遇,凝聚了深沉的歷史悲歡,長久以來,史學界對此一直諱莫如深。

      恩格斯說過: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不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來得快。

      東固就是這樣一處可供人們了解真實歷史、從“錯誤中學習”的難得課堂,尤其是“富田事變”的發(fā)生地富田。

      從擊岡山到“東井岡”,人們可以感知一段悲壯與遺憾交織的歷史

      富田緊鄰東固,富田街離東固鎮(zhèn)走小路不過30多華里。由于70多年前發(fā)生過“富田事變”,贛西南這個普普通通的村鎮(zhèn),也因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極其悲壯地被鐫刻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

      1930年12月3日,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兼肅反委員會主任李韶九奉總前委之命,率紅十二軍一連士兵,從總前委駐地寧都黃陂前往江西省行委(即“行動委員會”,相當于省委)所在地富田抓"AB團”分子。12月7日下午到富田后,李韶九即命士兵包圍省行委和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王家祠堂,將正在開會的省行委負責人不由分說地捆綁起來,拷打審訊。被捕的有省行委常委、贛西南特委書記段良弼,省行委秘書長李白芳,軍事部部長金萬邦,財政部部長周冕,紅二十軍政治部主任謝漢昌等120多人。李韶九親自刑訊,只許被審者承認自己是AB團,并交待其他AB團成員,不許辯解,否則施以各種嚴刑。謝漢昌受刑不過,被迫供出紅二十軍第一七四團政委劉敵也是AB團。此時因已夜深,李韶九決定于第二天率一排人去抓劉敵,令一排人去抓贛西南行委書記王懷,另留一排人在富田繼續(xù)審訊。李韶九到紅二十軍駐地東固抓到劉敵后,機靈的劉敵以湖南同鄉(xiāng)的關系與李韶九用家鄉(xiāng)話攀談,取得他的信任,被放回營。

      僥幸脫險的劉敵回到部隊,將自己的遭遇告訴獨立營營長張興與政委梁貽,二人憤憤不平,認定李韶九此番來是總前委的陰謀,目的是企圖消滅江西省和部隊的干部。三人商定請李韶九來部隊講話并趁機將他扣留。但血氣方剛的張興不等他來竟先去軍部質問。這一去無異于自投羅網(wǎng),當場被捕。聞訊后,劉敵立即率部隊包圍軍部,釋放了被捕的謝漢昌和張興,可惜跑了李韶九。為救被捕同志,劉敵再率人趕往富田,繳了李韶九留下的一排人的槍,釋放了被捕的80多人(其余40多人已被殺害),只是誤捕了路過的中央提款委員劉作撫。

      這就是震驚一時的“富田事變”。

      當晚,事變領導人召開緊急會議,因為李韶九是總前委指派而來,為防止總前委派兵與紅二十軍沖突。決定率紅二十軍西渡贛江,脫離接觸。第二天早晨,紅二十軍士兵在富田廣場開會,被捕同志報告事件經(jīng)過……會場群情激憤,喊出了“打倒毛澤東,擁護朱(德)、彭(德懷)、黃(公略)”的口號。

      事后,段良弼等釋放了誤捕的劉作撫,并向其道歉。得知中央經(jīng)濟困難,事變領導人將所有200斤黃金交劉作撫轉交中央,一方面派段良弼赴上海向中央?yún)R報事情經(jīng)過。

      以項英為代理書記的蘇區(qū)中央局一方面指出事變領導人的錯誤,一方面也嚴肅批評了總前委的過火行為,認為應以解決黨內(nèi)矛盾的方法處理這一事件。

      然而,遠在上海的中央政治局1931年3月28日卻做出了富田事變是“AB團反革命暴動”的決定,撤銷了項英的職務,由毛澤東代替。富田事變的領導人先后被處決,紅二十軍番號被取消,副排長以上干部被殺害。

      對富田事變定性和對紅二十軍處置之后,“左”傾領導人在全國各地蘇區(qū)掀起了大規(guī)模的肅反高潮,濫殺了成千上萬對革命耿耿忠心的優(yōu)秀兒女。至今,在漠陂村的墻上,仍留有“打倒AB團”的標語。事后證實,在共產(chǎn)黨內(nèi)從來就沒有“AB團”“改組派”這一類組織。

      1929年2月,李文林率部急行軍前往迎接紅四軍,誰料兩年后。他和“東井岡”根據(jù)地的其他創(chuàng)建者段月泉、曾炳春、劉經(jīng)化、金萬邦、肖大鵬等卻被當做“AB團要犯”處決,李文林在事變前就被總前委拘留。還有一位被殺的“AB團要犯”叫龍超清,他出身寧岡富家,背叛家庭投身革命,后來成為江西地方黨組織領導人之一。1927年9月底,時任中共寧岡區(qū)委書記的龍超清親赴永新三灣,迎接毛澤東和他的隊伍上井岡山。茅坪謝氏慎公祠內(nèi)參加中共湘贛邊界代表大會的名單中有他的名字。幾年后,龍超清慘遭酷刑,成為最早被殺的“AB團要犯”,被害時年僅25歲。

      雖然后來愈演愈烈的反“AB團”運動和其他蘇區(qū)的肅反運動不是毛澤東所能左右的,但李韶九狐假虎威,濫殺無辜,除了個人品質外,還緣于他深得總前委領導人的信任和倚重。

      由于發(fā)生過“反革命的”“富田事變”。上世紀后半葉,富田周圍很多鄉(xiāng)、鎮(zhèn)都被劃為“革命老區(qū)”享受國家的特殊照顧,曾是江西省行委和省蘇維埃駐地的富田,卻一直被排斥在“革命老區(qū)”之外。到了21世紀,以“招商引資”名義席卷全國城鄉(xiāng)的現(xiàn)代造城運動也沒有波及這里,所以富水河畔這條見證了“富田事變”的富田老街有幸還在。

      老街破敗不堪,街巷長而臟、窄而曲,坑洼的路面,歪斜的店鋪。街道兩旁鋪門緊閉,斗拱垮塌,房椽朽爛,大多已成危房,唯有墻上的商號隱約可見。80年前,這里是遠近聞名的商貿(mào)中心,1930年3月成

      立的贛西南赤色郵政總局局本部就設在老街上。我們在街上搜尋,一直走到小街深處,也沒有找到那間值得紀念的郵政總局舊鋪。數(shù)百年繁華喧鬧已被“雨打風吹去”,富田老街氣息奄奄,只有面對路口的幾間小店開門迎客,門前擺著幾張麻將桌,人們正在打牌。由于罕有外人光顧,我們的出現(xiàn)引起老街人的驚訝,連打麻將的牌客也投來新奇的目光。

      富水河緊傍老街,河上的石橋正對著麻將桌后的店鋪,石橋已損,過橋只能步行。河很寬,即使在這樣枯水的秋季,河水也顯得豐沛。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很多河塘都被污染,這條緊靠古鎮(zhèn)的贛江支流仍然水體清澈。

      離富田老街一箭之遙便是王家祠堂——當年江西省行委和省蘇維埃的辦公地。1930年12月7日,肅反大員李韶九就是在這里濫捕亂殺,激起了震驚海內(nèi)外的“富田事變”。1930年12月9日,祠堂外的富田廣場上聚滿了群情激憤的紅二十軍將士……

      我見過不少鄉(xiāng)間宗祠,但從來沒有見過像王家祠堂這樣的大祠堂。這座建于明代的祠堂占地數(shù)千平方米,布局氣派而嚴謹,正面有大門五座,前后廳堂,縱深五層次,兩旁為左右對稱的走廊和廂房,走廊很寬很長,廊柱合抱。左右走廊中間是一個大如籃球場的露天院落,院落中四座圓形大花壇,花壇中苗木早已枯萎,但干粗如碗。氣勢宏大的王家祠堂似乎是主持者幾百年前就為后世的共產(chǎn)黨人準備的,比江南任何祠堂都適宜大機關駐守。因而1929年至1931年間,不但江西省行委和省蘇維埃曾在這兒辦公。紅四軍總部、紅軍醫(yī)院在這兒留駐,蘇區(qū)第一所“中國工農(nóng)紅軍學?!币苍谶@里開辦。

      推開厚重的大門。肅殺之氣撲面而來:祠堂空蕩而蒼涼,院落一片衰敗,苔蘚遍地,花壇坍塌,壇中的苗木早已枯死;窗欞、廊柱、板壁灰暗,布滿了“老年斑”;粗大的廳柱、房梁顯出黑褐色,如干枯的骨架。這座古堡式建筑久無人跡,幽暗處陰風起伏,蛛網(wǎng)抖動,如冤魂鬼影,讓人心悸……秋風撼動著鐵絲當鎖的幾扇偏門戛戛作響,像當年祠堂里被冤屈者的呻吟與紅二十軍指戰(zhàn)員的憤慨之聲。

      地下多吾友,皆為殤鬼雄。

      夜來夢雪竇,長嘯戰(zhàn)場中。

      這是明末清初詩人屈大均的一首五絕。土地革命時期吉安地區(qū)犧牲了10多萬烈士,不知“富田事變”中被錯殺的事變領導人和紅二十軍將士的名字是否也有其中,他們也應是后人不能忘懷的“殤鬼雄”。

      從王家祠堂出來,深秋的山野空寂寥落,富水河在靜靜流淌著。我的步履和心情一樣沉重,再一次想起了恩格斯那句名言。

      富田通往東固的公路30公里,汽車行駛在蜿蜒的山道間,像是在走向歷史深處。車窗外山峰重重疊疊有如浪涌,一路上少見村莊,也少有行人與車輛,偶爾出現(xiàn)一座村莊,可以見到帶木樓的舊式村舍。當年沒有公路,劉敵帶領獨立營急行軍從東固趕往富田營救被捕的戰(zhàn)友時,走的是30多里小路。車到東固鎮(zhèn)農(nóng)家已暮炊四起,這是一處比茨坪大得多的山間盆地,仿若世外天地。天黑前我們看了東固舊街上的平民銀行、消費合作社和東固藥材部舊址。平民銀行和消費合作社緊鄰,雖容顏蒼老,但建筑依然堅固。這些機構的創(chuàng)立顯示出當年東固領導者們的遠大目光與治軍理政之才。

      暮色浸染的東固鎮(zhèn)燈火闌珊,而此時的井岡山茨坪,已是華燈璀燦。興國、瑞金、井岡山這些曾為中國革命作出重大犧牲的紅土地,如今都成了人們仰慕的紅色旅游點,面貌也煥然一新,唯有昔日的“東井岡”東固隱名深山,舊貌依然,不禁令人起“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之嘆。

      可以讓人稍稍感到安慰的是:2007年東固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80周年之際,有關部門在吉安召開了較高規(guī)格的學術討論會,東固還辟出了一座“東固革命根據(jù)地博物館”,賴經(jīng)邦的孫女賴明娟負責管理這座小小的紀念館。這前后又出版了厚厚的東固革命史料選編和學術論文集,長期被風塵掩埋的一部歷史正漸漸掀開。

      從井岡山到“東井岡”,可以感知一段悲壯與遺憾交織的真實歷史,讓人們更深層次地認識我們民族的苦難和歷史的復雜,從而增加整個民族的心理健康與成熟度。

      猜你喜歡
      吉安井岡井岡山
      井岡的山泉水
      金吉安監(jiān)理公司市場開拓取得重大突破
      井岡山詩五首
      井岡精神 培根鑄魂
      紅五軍井岡突圍
      井岡山抒懷
      跳高比賽中的意外
      為榮譽而戰(zhàn)
      媽媽,我回來了
      井岡山上唱井岡
      额济纳旗| 石嘴山市| 故城县| 沂南县| 简阳市| 富锦市| 云阳县| 赤峰市| 诸暨市| 溆浦县| 辛集市| 盐城市| 会泽县| 昭苏县| 肃宁县| 车致| 阿克苏市| 沧源| 阳泉市| 托里县| 开封市| 黄骅市| 稷山县| 阜平县| 阿克苏市| 富顺县| 崇信县| 舟曲县| 治多县| 察哈| 三原县| 全州县| 太保市| 西昌市| 新昌县| 论坛| 微山县| 寿光市| 全州县| 高要市| 萨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