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繼賢
日前,看新聞,田文華的律師在法庭上為其做無罪辯護。直覺的反映是此種辯護策略必然只能是使辯護僅僅具有程序的意義。以筆者之愚見,從田文華被刑拘的那一刻起,她也就被正式宣判了,所余者不過是走完必要的司法程序罷了。
在整個三鹿“毒奶粉”事件過程中,田文華最為不可被原諒之處應(yīng)該是其始終都沒有做出公開召回“毒奶粉”的決定。在筆者看來,事實上也正是這一點將其送上了刑事審判庭。
這里筆者無意談?wù)摲傻膯栴},筆者更愿意思索田文華為何沒有采取公開召回的措施?
據(jù)《南方周末》的相關(guān)報道,2007年12月,三鹿就接到對奶粉的消費投訴;2008年4月,三鹿認定是奶粉出了質(zhì)量問題,于是開始自查原因;2008年7月24日,三鹿懷疑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于是主動送十六批次奶粉到河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進行檢測;2008年8月1日下午四時,檢測結(jié)果證明奶粉十五批次奶粉中含大量三聚氰胺。
至此,田文華和三鹿如果斷然公開召回被污染的奶粉,整個事件的走向和演變或許就會寫出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劇本。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田文華和三鹿卻做出了一個如今看來無疑是十分錯誤的決定,即暗中召回問題奶粉,與此同時,8月2日即停產(chǎn),至8月6日公司找到三聚氰胺檢測方法后始恢復生產(chǎn)。
值得注意的是,也就在8月2日,公司即向石家莊市政府書面匯報了奶粉被污染的真實情況。此后的二十六天里,即至8月29日,三鹿的一切行動都在按照政府的指示,包括暗中召回。
由此可見,不僅僅是田文華選擇了隱瞞事實真相,就是石家莊市政府同樣也選擇了隱瞞。為什么?
如果說田文華和三鹿公司選擇隱瞞,有其為公司市場聲譽考慮之原因,那么石家莊市政府同樣選擇隱瞞又是為什么?難道也是考慮到公司產(chǎn)品的市場聲譽?筆者不否認政府同樣有著對公司市場聲譽的考慮,畢竟三鹿應(yīng)該算是地方的支柱型企業(yè),并且是國有控股企業(yè)。但除此之外呢?
據(jù)《南方周末》報道,三鹿副總經(jīng)理杭志奇在法庭上回憶,8月1日晚公司召開會議決定不公開召回而是暗中召回的一個原因就是,當時正是處于北京奧運會前夕。
以筆者之見,“奧運會前夕”,這不僅僅是田文華和三鹿公司,恐怕也正是石家莊市政府決定隱瞞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在北京奧運會前夕這樣一個敏感時期,三鹿倘若公開“毒奶粉”真相,恐怕絕非僅僅只是意味著一個公開產(chǎn)品質(zhì)量的問題,而更是涉及到國家的國際形象問題,從而也就具有了政治問題的意味。也因此,對“毒奶粉”事件之解決和應(yīng)對,對于田文華,更對于石家莊市政府而言,就不僅僅是企業(yè)的經(jīng)濟利益問題,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其所關(guān)心和考慮的。也就不僅僅是—個企業(yè)的生死存亡問題,而是更多吧?
還記得“毒奶粉”事件被曝光之初,筆者曾和同事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以奧運之敏感,恐怕田文華就是想公開召回也非其可以自己做主吧?田文華畢竟還是黨的干部吧?筆者當時即斷言,田文華絕對沒有膽量向石家莊市政府隱瞞,如今果然如是。當然,這并非筆者的聰明,只是不傻罷了。
當一個人置身于某種處境時,會有某種身不由己的感覺。也因此,筆者無意從道德上對田文華進行評說。筆者也不認為,田文華就真的壞到了利欲熏心、喪盡天良之地步。相反,筆者相信,田文華在法庭上的懺悔和道歉都是真誠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
田文華固然有其可恨之處,但其又何嘗不是一個悲劇人物?或許認識到田文華的悲劇性,比對其進行簡單的道德譴責和司法審判更有意義吧?
[原載2009年1月14日《中國保險報·人與時代》]
插圖/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