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真真
花是人類永恒的伴侶,幾乎沒有人不喜歡花。五彩繽紛的花卉總是能給人帶來賞心悅目的感受。流連花間,看姹紫嫣紅,嗅怡人花香,品花釀美酒,是人生一大樂事。賞花、養(yǎng)花不僅可以獲得美的享受,還能陶冶情操,增添生活情趣。歷代文學(xué)作品中借花言志,借花喻人或以花來襯托人物品行與命運的例子是不勝枚舉。
芙蓉是荷花的古名,人們對荷花有著特殊的感情。荷花可供觀賞,蓮藕是絕佳的美食,蓮子可以入藥……
荷花備受文人的青睞,文學(xué)作品中隨處可見荷花的身影。一提起“荷花”,腦海中便會浮現(xiàn)出北宋文學(xué)家周敦頤的那篇以花喻人的傳世佳作——《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弊骷医o予了蓮花極高的評價。他通過對蓮花形象、品質(zhì)的描寫,歌頌了它高尚的品德,也表現(xiàn)出作家潔身自好的情懷和灑脫的胸襟。蓮被譽為花中君子,它的氣度比起公認的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毫不遜色。而近代著名文學(xué)家朱自清在他那篇膾炙人口的《荷塘月色》中也對荷花超凡脫俗的美作出了細致的描繪:“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一連串生動的比喻形象地表現(xiàn)出蓮花的豐姿,月色籠罩下的荷塘別有一番風(fēng)味。如果說作家是因為心緒不寧,為了疏散不安情緒才與荷塘邂逅,毋寧說是荷塘月色叫作家魂牽夢縈。如今,朱自清先生的石像仍靜靜地端坐在岸邊,守護著那片荷塘。
荷花與中國文化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就能找到關(guān)于荷花的記載:“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詩經(jīng)·鄭風(fēng)·山有扶蘇》荷花是種植在濕洼地里的?!对娊?jīng)·陳風(fēng)·澤陂》以“彼澤之陂,有蒲與荷”起興,烘托像荷花一樣美麗動人的女子。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曠世佳作《離騷》有這樣的詩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詩人為了表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向邪惡勢力妥協(xié)的決心,要穿上用蓮花做成的衣服。衣服不同于一般的裝飾品,它對于人們?nèi)粘I畹闹匾圆谎远?。詩人從百花園中擷取蓮花為衣,正是看中了蓮花高潔的品質(zhì)和美好的修養(yǎng),這一點與詩人自身的氣質(zhì)是相契合的。
蓮花還與勞動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采蓮是江南舊俗,以六朝為勝。在漢代樂府詩中有《江南》一詩,詩曰“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边@首清新優(yōu)美的小詩并未直接描寫采蓮的場景,而是別開生面地以魚戲蓮葉表現(xiàn)男女之間的愛情。
標(biāo)志著南朝樂府民歌在藝術(shù)發(fā)展上最高成就的抒情長詩《西洲曲》對蓮花和采蓮也有著細致入微的描寫:“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詩歌對采蓮情景的描寫,生動地展示了魚米之鄉(xiāng)獨具特色的生活,它又不局限于對生活場景的重現(xiàn),而是借此表達對遠游情人的思念之情,是一曲典型的閨情詩。
荷花頻頻出現(xiàn)在唐詩宋詞里?!氨毯缮娜?,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空絕世,馨香竟誰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結(jié)根未得所,愿托華池邊?!痹娤衫畎椎倪@首《古風(fēng)》道出了荷花的心事,也傳遞了詩人的心聲:空有絕世的美艷,過人的才華,卻無人欣賞。但是不甘被埋沒,一定要找到一個可以實現(xiàn)抱負、理想的地方。詩人的《折荷有贈》則營造出不同的意境:“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佳人彩云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fēng)前?!睋u曳多姿的荷花令詩人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如此良辰美景,若有佳人相伴,真是相得益彰??上г娙搜壑械募讶耍窈苫ㄒ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令詩人產(chǎn)生了無限悵惘之情。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南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歷來歌頌西湖勝景的詩作層出不窮,詩人另辟蹊徑,以湖上荷花為視角,用極富想象力的語言,令讀者在對鋪天蓋地的蓮葉和紅彤彤的荷花的憧憬中領(lǐng)略到六月西湖獨特的風(fēng)景。詩人的另一首家喻戶曉的作品也是以荷花為全詩的著眼點:“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保ā缎〕亍罚┤姀摹靶 碧幹?,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富于生命力的景象,鋪開一幅動靜交織、充滿生活情趣的畫面。這句詩在流傳過程中被賦予新的意義,即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或新的事物。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故鄉(xiāng)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輯輕舟,夢入芙蓉浦?!北彼卧~人周邦彥的這首《蘇幕遮》被王國維譽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詩歌以雨后荷花為描繪對象,三言兩語,便使雨后荷塘的美景一一盡現(xiàn)。詩歌的主要目的不是詠物,而是要表達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全詩以夢結(jié)尾,把讀者也領(lǐng)進那個亦真亦幻的夢境中去。
詠荷花的詩詞數(shù)目眾多,不勝枚舉。中國古代小說中也留下了荷花的印記。清代文言小說《聊齋志異》中塑造了婀娜多姿的荷花仙子的形象?!逗苫ㄈ镒印分械暮苫ㄏ勺?,是個身“著冰縠帔”,不善言辭的美麗女子??釔酆苫ǖ臅谙嗳粼诤闹更c下找著了她,兩人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因荷花仙子不能久居人世,不得不離他而去。明代許仲琳在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塑造了一個蓮花化身的少年英雄哪吒的形象。他是一個敢作敢當(dāng),敢愛敢恨,不懼權(quán)威的小勇者。蓮花在這里是正義與勇敢的化身。
《紅樓夢》中有三個以荷花為名的女子,一個是賈府買來唱戲、扮小生的女孩子藕官;一個是迎春房里的小丫頭蓮花兒;還有一個則是原名為英蓮,后易名為香菱的薛蟠之侍妾。藕官與小旦藥官假戲真做,釀出一段真愛。藥官死后,仍對她念念不忘,清明節(jié)燒紙時被夏婆子抓個正著,幸而得到寶玉的幫助,逃過一劫。在賈府遣散唱戲的女孩子時,她不甘心被干娘再度買賣,于是遁入空門。蓮花兒出場的次數(shù)不多,在小說第六十一回里大展拳腳,她在廚房傳達司棋的指示時遭到柳家的拒絕,便與廚娘爭鋒相對,為了出口氣,還直接導(dǎo)致一場鬧劇的發(fā)生,是個不服輸、個性鮮明、伶牙俐齒的女子。雖然作者對這兩個人物著墨不多,藕官的癡情,蓮花兒的牙尖嘴利,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香菱則是作家用濃墨重彩極力渲染的角色,作家對她寄予了極大的同情。她的判詞是“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xiāng)。”(《紅樓夢》: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紅樓夢研究所校注,1996年12月第2版,第5回,第76頁。本文所引《紅樓夢》原文均出自這個版本,不另注。)寥寥數(shù)語,概括出香菱一生之不幸。她是一個單純、善良,可敬可愛卻身世凄迷、命運悲慘的女子。
荷花在文學(xué)作品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意象。正如李白所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荷花的美是渾然天成的。美的事物最易觸發(fā)詩人的靈感,他們用蓮花形容美貌的女子,用“輕移蓮步”形容女子行動的嬌態(tài)?!对娊?jīng)·陳風(fēng)·澤陂》就以荷花形容美人。王昌齡的《采蓮曲》、王安石的《荷花》都是以荷花喻美人的佳作。也有的詩歌以美人來比喻荷花?!靶械紧[花無水面,紅蓮沉醉白蓮酣。”(南宋范成大《立秋后二日泛舟越來溪》)便以醉酒的美女形容荷花艷麗的外表與嬌憨之態(tài)?!俺跻砂咨徎?,浮出龍王宮。”(唐·盧仝《月蝕詩》)刻畫的是在月食發(fā)生前月亮的形態(tài),就好比一朵出水芙蓉,皎潔、明亮??梢姡篮玫氖挛镏g的界限不那么明顯,它們之間相互襯托,強化了表現(xiàn)美的藝術(shù)效果。
花兒期望獲得知音人的賞識,美人在有情郎的呵護下會更加光彩照人。荷花在愛情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與人們追求美麗的女子,渴望純潔的愛情的理想是息息相關(guān)的。又因為“蓮”與“憐”、“戀”諧音,使得荷花與愛情的關(guān)系更加密切。前文提及的漢樂府民歌《江南》就以荷花表現(xiàn)男女之情。王昌齡的《采蓮曲》中,采蓮女的身影與風(fēng)光秀麗的荷塘融為一體,吸引了踏歌而來的男子。相思是愛情萌動的表現(xiàn),也有詩人借荷花抒發(fā)相思之意。李白的《折荷有贈》就借歌詠荷花抒發(fā)自己對佳人的思念。“昔日芙蓉花,今成斷腸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李白《妾薄命》)通過受寵與被冷落的對比,芙蓉花與斷腸草的對比,揭示了婦女色衰而愛弛的悲劇命運?!段髦耷繁磉_的則是女子對愛人的思念之情。凋謝的荷花也引發(fā)了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相思之情,她在《一剪梅》中嘆道:“紅藕香斷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文人喜愛荷花,愛它靚麗的外形,更愛它高潔的品質(zhì)?;ㄖ芯映休d著情操高尚的文人的理想。人們以荷花為衣,視荷花為友,甚至有人戀花成癖,《聊齋志異·荷花三娘子》中的書生就對荷花傾注了狂熱的愛戀。元朝著名的文人王冕酷愛梅花、荷花,他常常以花入畫。他自幼時便開始自學(xué)畫畫,畫的荷花栩栩如生,受到眾人的贊賞,大家爭相購買他的畫,一時間竟形成洛陽紙貴的局面,他用賣畫所得為母親治病,他的美德被傳為一段佳話?!八剌舛嗝蓜e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fēng)清欲墮時。”(唐·陸龜蒙《白蓮》)詩歌借歌詠白蓮,隱喻潔身自好的人總是受到排擠、不被重用的遭遇,也表現(xiàn)出詩人因懷才不遇而憤世嫉俗的心理。
距佛經(jīng)記載,如來佛祖誕生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在寺廟里,手持凈瓶的觀音菩薩總是站立或端坐在蓮花臺上。蓮花與佛教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它被視為佛教的圣花。蓮花是美好、純潔、善良的象征,它的品性與佛教的教義相吻合,佛教中以蓮花來比喻美好圣潔的事物,以蓮命名的佛教專用詞匯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很多詩人的詠花詩中滲透著佛學(xué)思想。李商隱有詩曰:“白石蓮花誰所共,六時長捧佛前燈??胀ヌμ\饒霜露,時夢西山老病僧?!保ā额}白石蓮花寄楚公》)表達了詩人對佛教宣揚的極樂世界的向往,抒發(fā)了對嚴酷現(xiàn)實的不滿和無可奈何的情緒。
一言以蔽之,荷花就是美的化身。無怪乎曹雪芹要把林黛玉塑造成一個如荷花般高潔典雅的女子,作家在這一人物形象身上還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都t樓夢》女主人公林黛玉,是一個集百花之長于一身的美麗少女。爭奇斗妍的花兒環(huán)繞在黛玉的身邊,桃花象征著她的愛情與命運,芙蓉花則是她冰清玉潔的形象及卓爾不凡的氣質(zhì)的象征。芙蓉有水芙蓉和木芙蓉之分。關(guān)于《紅樓夢》里芙蓉花的問題,學(xué)界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三種,一是認為“大觀園(乃至紅樓夢全書)中,凡提到‘芙蓉處皆為木芙蓉”。(陳平:《“紅樓”芙蓉辨》,《紅樓夢學(xué)刊》1983年第一輯)發(fā)表在2005年第一輯《紅樓夢》學(xué)刊上張若蘭的《“嘉名偶自同”——<紅樓夢>“芙蓉”辨疑》一文持相同觀點。第二種是認為林黛玉花名簽上的花是木芙蓉和水芙蓉的結(jié)合體,如發(fā)表在2005年第2期《邯鄲學(xué)院學(xué)報》上袁茹的《林黛玉的花名簽》一文持此觀點。還有一種是認為黛玉的芙蓉是水芙蓉,晴雯主管的芙蓉是木芙蓉,如發(fā)表在1984年第四輯《紅樓夢學(xué)刊》上張慶善的《說芙蓉》一文持此觀點。筆者更傾向于第三種觀點,與黛玉相關(guān)的芙蓉皆指水芙蓉,即荷花。
作者對林黛玉外貌的描寫可謂惜墨如金,但這并不影響人們依據(jù)自己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對黛玉的形象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斷?!皨轨o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fēng)扶柳”,這句出自越劇《紅樓夢》的經(jīng)典唱詞幾乎可以概括人們對黛玉外形的直觀感受。作者雖然沒有把黛玉形象具體化,但是他用兩種人們熟悉又喜愛的花卉——桃花、荷花去襯托黛玉的形象,為黛玉形象增色不少。
且不說黛玉像荷花一樣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就連她的性格也與荷花高潔的品格有著相合之處。黛玉性格的核心可以用“純”字來概括,這表現(xiàn)在她的性格單純和品性純良兩個方面。
黛玉初進賈府時還是年未及笄的孩童,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比同齡人略早熟一些,卻也保持著那份童真。她與寶玉耳鬢廝磨、兩小無猜,關(guān)系自比別人親厚。寶釵剛進賈府,寶玉對她的態(tài)度非常友善,這引起了黛玉的不滿,她常常當(dāng)著眾人的面對寶玉冷嘲熱諷。她并不是視寶釵為情敵,而是不愿意與別人分享寶玉的友情、親情,就如年幼的孩童總是害怕失去最好的伙伴一樣,何況寶玉早已被黛玉引為知己。小心眼、說話口無遮攔,這些都是黛玉性格的弱點,這些性格缺陷恰恰反應(yīng)出黛玉性格中純真的一面——對人不設(shè)防,沒有心機。
賈母在大觀園擺下宴席,眾人行酒令助樂。黛玉行令時說道:“良辰美景奈何天”、“紗窗也沒有紅娘報”。這兩句話分別是《牡丹亭》和《西廂記》的唱詞。在賈府中,上至賈母,下至客居在此的寶釵,都遵循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訓(xùn),認為有德有才的女子是不應(yīng)該多讀書的,認得幾個字,不做睜眼瞎就不錯了,更別提讀那些“淫詞艷曲”了。黛玉并不是不懂得這些道理,她那單純的性格決定了她不善于審時度勢,也不會揣摩別人的心理,她的一切行為都是隨性而發(fā)。
一日,寶釵去探望黛玉,恰好薛姨媽也在瀟湘館。寶釵在母親跟前撒嬌,觸動了黛玉的心事,引得她流下淚來,薛姨媽對黛玉說“你不知我心里更疼你呢?!摈煊癖懔⒖桃J薛姨媽做娘。她絲毫沒有考慮別人對她是真情實意還是假意逢迎。只要別人對她好,她便能消除芥蒂,對對方付出真心,她總是以誠待人,以心交心。
自古以來,美人與花總是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美人多是愛花的。相傳戰(zhàn)國時期的美女西施便鐘情于荷花,吳王夫差還為她修建了玩花池,與她賞花作樂。黛玉也是憐花之人,她不僅喜歡桃花,也鐘愛荷花。夏盡秋至,百花凋零,池塘里的荷花也呈現(xiàn)出衰敗的景象。寶玉嫌破荷葉礙眼,命人把它拔了,寶釵也表示贊同。黛玉卻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她要“留得殘荷聽雨聲”,她喜歡雨打枯荷產(chǎn)生的美感。其實,她更希望看到這被冷落、被遺棄的生命的再次綻放。她還要作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透過《葬花吟》道出了自己的心聲:“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表達了她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荷花與黛玉最直接的碰撞出現(xiàn)在小說第六十三回。在寶玉的生日宴會上,黛玉抽到的花名簽上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fēng)露清愁”四個字,還附著一句詩:“莫怨東風(fēng)當(dāng)自嗟”。在眾人眼中,黛玉就是一朵芙蓉花,“除了她,別人不配作芙蓉”,在黛玉抽簽之前,還在心里默默地盼望著自己也能抽到一支好簽,而抽到芙蓉花后,黛玉笑了,證明她對簽上的芙蓉是非常滿意的。
清代評論家王希廉認為,各人“所制花名俱與本人身份貼切”。(轉(zhuǎn)引自朱一玄:《紅樓夢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十月第一版,第628頁)另一位清代評論家姚燮則評論道:“象牙簽上所有之字,各藏意義,預(yù)為他日之兆?!保ㄍ希┛梢姡主煊竦幕炆咸N含著深刻的意義?!澳箹|風(fēng)當(dāng)自嗟”出自宋代歐陽修的《明妃曲·再和王介甫》一詩,紅學(xué)家對這句詩在這里出現(xiàn)的意義作出了多種解讀。蔡義江先生認為作者同情黛玉的不幸遭遇的同時也惋惜她過于脆弱,不懂得照顧自己的身體,沒有熬過死亡的劫難,因此應(yīng)該“自嗟”。周思源先生則認為曹雪芹對林黛玉是有批評的,林黛玉不要總埋怨別人對她的忽視,不健康的心情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不幸,曹雪芹是想“通過這首詩提醒林黛玉和像林黛玉這樣的少女,女人要有自己的獨立價值,要重視自己的獨立人格和獨立價值?!保ㄖ芩荚矗骸督庾x紅樓夢的四把鑰匙》,“和諧廊坊·市民文化大講堂”網(wǎng)站)筆者是這樣理解的:這句詩是借昭君的遭遇隱射黛玉淚盡而亡的結(jié)局,也表達了作者對林黛玉不能自己掌握命運,又得不到他人襄助,只能自我嗟嘆的不幸遭遇的同情。
的確,除了黛玉,沒有人配作芙蓉,因為沒有人像黛玉一樣有芙蓉般高尚的情操、高貴的氣質(zhì)。孤標(biāo)傲世的黛玉是絕無僅有的,對稀世珍寶,她連看也不看一眼;她從來不勸寶玉走仕途經(jīng)濟的道路,沒有想過督促她的愛人以追逐名利、揚名立身為己任;她有詩人獨有的氣質(zhì),這種氣質(zhì)彰顯出無以倫比的魅力;她懂得潔身自好,即便寄人籬下也要維持尊嚴;她拒絕逆來順受,要保持人格的獨立;她敏銳地觸摸著這個世界的脈搏,看清了歌舞升平的社會背后隱藏著的真相,她發(fā)出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控訴。
作家在林黛玉這一人物形象上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曹雪芹也是生不逢時的中國文人中的典型代表。他才華橫溢,能詩會畫,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方面幾乎無所不能。然而他的才能在封建統(tǒng)治者眼里是“歪才”,為他們所不容。在他們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規(guī)定下,能寫八股文的人才被稱為真正的人材。他們的標(biāo)準(zhǔn)和要求無情地阻斷了作家的科舉之路,曹雪芹報國無門,前程無望,懷才不遇,只能抱怨自己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他在小說中塑造這樣一個如荷花般冰清玉潔的女子,一方面可以使黛玉的形象更加豐滿動人,人物個性更加鮮明,更加受到讀者的喜愛;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表達作家自己不趨炎附勢、不被世俗惡習(xí)所沾染,即便生在黑暗的社會,也要昂首挺立,維持人格、尊嚴的心聲。黛玉既是一個有棱有角、真實可感的人物,又是一個被作家理想化的人物。
小說中還有一個大觀園女兒與芙蓉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她就是寶玉房里的丫鬟晴雯。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寶玉寫了一篇《芙蓉女兒誄》來祭奠她。與黛玉不同,晴雯掌管的是木芙蓉。木芙蓉指一種生長在陸地上的錦葵科植物。木芙蓉在秋天霜降后才盛開,多數(shù)植物經(jīng)不起風(fēng)雪的摧殘,遇霜凋零了,只有木芙蓉凜寒拒霜,迎霜綻放。宋朝大文豪蘇軾在《和陳述古拒霜花》一詩中說道:“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辟澝懒四拒饺夭晃穱篮钠犯?。
芙蓉總是和美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白居易在《長恨歌》里以“芙蓉如面柳如眉”來形容楊貴妃姣好的面容。它還以艷麗的花色吸引著人們,更以其清姿雅質(zhì)受到詩人的青睞?!坝氖饺?百花慚美色。遠笑越溪女,聞芳不可識。”(唐·錢起《藍田溪雜詠二十二首·石蓮花》)美麗的芙蓉花與含笑的佳人相映成趣。“花房膩似紅蓮朵,艷色鮮如紫牡丹。唯有詩人能解愛,丹青寫出與君看?!保ò拙右住懂嬆旧徎▓D寄元郎中》)在詩人眼里,木蓮花(木蓮即木芙蓉)亮麗的色澤足以和紅蓮、牡丹相媲美。五代宋初文學(xué)家徐鉉在《題殷舍人宅木芙蓉》對芙蓉花的清雅之姿作了細致的描繪:“憐君庭下木芙蓉,裊裊纖枝淡淡紅。曉吐芳心零宿露,晚搖嬌影媚清風(fēng)。似含情態(tài)愁秋雨,暗減馨香借菊叢。默飲數(shù)杯應(yīng)未稱,不知歌管與誰同?!蹦拒饺卦诤吨袧u次開放,艷麗無比,不以馥郁花香取勝,它散發(fā)出的淡淡馨香沁人心脾。
木芙蓉在秋天開放,因此又被稱為“拒霜花”,詩人更看重它“拒霜”的品質(zhì)?!靶〕啬吓夏拒饺?,雨后霜前著意紅。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fēng)?!保纤巍伪局小赌拒饺亍罚┠拒饺夭晃穱篮粦诛L(fēng)霜,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仍能保持淡定從容的氣魄,它的氣度堪比無言桃李。詩人托物言志,表達了自己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地面對困境的決心。“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yīng)似客心酸。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保纤巍し冻纱蟆洞扒翱茨拒饺亍罚┸饺鼗ㄊ枪陋毜?,因為在它傲然怒放的時刻,其他花兒早已殘敗不堪了。作者借歌頌?zāi)拒饺乇憩F(xiàn)了自己意氣風(fēng)發(fā)、躊躇滿志的氣度?!巴頉鏊硷媰扇俚媒^酒客來。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花盡木蓮開?!保ò拙右住赌拒饺鼗ㄏ抡锌惋嫛罚┣餂鰰r分,荷花枯萎,卻有盛開的木蓮與詩人相伴,還可為客人助酒興。
曹雪芹筆下的晴雯是一朵在逆境中百折不撓的拒霜花,她的身上匯集了木芙蓉艷麗多姿、清嫻雅致、堅強勇敢等諸多優(yōu)點。這位命運多舛的女子,年僅十歲便被賴大家買去作丫頭,是奴才的奴才,后來又被主子當(dāng)做禮物轉(zhuǎn)贈給賈母。雖是一等大丫鬟,在賈府的地位卻是相當(dāng)?shù)拖碌?。沒有人身自由,奴隸的身份決定了她只能任人差遣,若不合主子的心意,隨時會遭到失去生命的威脅。然而這樣困苦的環(huán)境沒有磨滅她的斗志,她從來不向惡勢力低頭。晴雯因此深受讀者的愛戴,人們贊她是“《紅樓夢》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
“霽月難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fēng)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保ā都t樓夢》第5回第75頁)這是晴雯的判詞,也是對她充滿艱辛而又短暫的一生的總結(jié)。晴雯是一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少女,但是她沒有逆來順受,任憑別人擺布,也不曾自怨自艾,而是為維護尊嚴奮起反抗。她蔑視王夫人為籠絡(luò)下人所施的小恩小惠;她諷刺向主人邀功的襲人是“哈巴狗兒”;她拒絕成為雞鳴狗盜之流的幫兇;她敢當(dāng)面痛斥王善保家的狗仗人勢,敢在王夫人面前為免遭誣陷據(jù)理力爭;她不肯在主子跟前低聲下氣、委曲求全,要求保持人格的平等,眾多丫鬟之中只有她敢沖撞寶玉。抄檢大觀園的時候,丫鬟們都忍氣吞聲,不敢有半句埋怨,也只有她的行為表現(xiàn)出對這一事件的不滿和反抗。即便生命已到油盡燈枯的地步,她還要拼盡全力證明自己的清白,寧死也不愿枉擔(dān)虛名。
她那堅韌不拔的毅力、不畏艱難險阻的勇氣與迎霜傲雪的芙蓉花何其相像!晴雯在“容桂競芳之月”離世。小丫鬟為撫寶玉之心,編造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說晴雯作了芙蓉花神。寶玉對晴雯作了花神一事深信不疑,并不是因為他缺乏判斷力,偏聽偏信。在他看來,由晴雯的品德與芙蓉相合,由她去統(tǒng)管芙蓉花是理所當(dāng)然的。他還對著池上芙蓉嗟嘆一番,又在芙蓉前祭奠晴雯,并為她作了一篇感人肺腑的誄文——《芙蓉女兒誄》。他在誄文中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憎分明的態(tài)度,毫不掩飾自己對那些以鬼蜮伎倆陷害他人博求上位的奸人的憎恨。他用飽含深情的語句,歌頌這個容貌嬌美、品質(zhì)高貴、心靈手巧的少女,表達出對他們共處的短暫而又美好的時光念念不忘的心情。
正當(dāng)寶玉為晴雯的不幸遭遇嗟嘆之際,黛玉從芙蓉花叢中走了出來,并與寶玉探討對誄文中“紅綃帳里,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薄命”(《紅樓夢》第79回第1118頁)一句的該如何修改才更貼切的問題。寶玉把此句改為“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紅樓夢》第79回第1119頁),黛玉聽后忡然變色,她已經(jīng)預(yù)感到自己很可能會像晴雯一樣成為薄命佳人。有脂批曰:誄文“明是為與阿顰作讖”(庚辰本第七十九回夾批),“觀此知雖誄晴雯,實乃誄黛玉也。試觀‘證前緣回黛玉逝后諸文便知?!保ň覆乇镜谄呤呕孛寂┮簿褪钦f,《芙蓉女兒誄》明為晴雯而作,實則埋下了黛玉即將面臨不幸的伏筆。
黛玉和晴雯都是身世凄涼、命途多舛的女子。作者在她們身上傾注了全部熱情,更對她們寄予了極大的同情。她們雖然身份不同,地位懸殊,卻有許多相似之處。作者曾借王夫人之口對晴雯的外貌作過一番描述:“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紅樓夢》第七十四回第1026頁)的丫頭。可見,晴雯長得像黛玉一樣風(fēng)流標(biāo)致。她的性格作風(fēng)有與黛玉相似的地方,說話行事也頗像黛玉,她們都是性格率真的性情中人。晴雯還是受到寶玉信賴的人。寶玉挨打后,想與黛玉互通心意,他不叫別人,單叫晴雯為他送帕子給黛玉。晴雯雖然對寶玉送舊手帕給黛玉的意圖不解,但是她沒有尋根問底,也沒有對此事妄加議論,說長道短。從某種程度上說,晴雯擔(dān)當(dāng)了為寶玉傳情的使者。人們評論說晴雯就是黛玉的影子。
作者鐘情于這兩個天真少女,用芙蓉花來裝扮她們靚麗的容顏,凸顯她們高尚的情操。荷花與木芙蓉雖是種類不同的花,出現(xiàn)在《紅樓夢》中卻不是那樣涇渭分明。由于作者沒有明示,因此小說中“芙蓉”到底是木芙蓉還是水芙蓉的問題成為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而每個人又都能在小說中找到支持各自論點的依據(jù)。這并不是說才華橫溢的曹雪芹缺乏植物學(xué)知識,將水芙蓉和木芙蓉混為一談,在筆者看來,這種“混亂”局面的形成是作者有意為之的。作者慣用春秋筆法,故意模糊“芙蓉”的概念,讓讀者對《芙蓉女兒誄》與黛玉之間的關(guān)系、黛玉與晴雯之間的關(guān)系有一個更加明朗的認識。
荷花生長在河塘,木芙蓉則常常傍水而生。這兩種花卉對水有著特殊的要求,它們一旦離開潮濕滋潤的環(huán)境將難以生存,或者無法呈現(xiàn)出最美的狀態(tài)?!都t樓夢》中的兩位芙蓉女兒像干涸的池塘中枯萎的荷花、旱地里不敵風(fēng)沙的木蓮,只留下了瞬間的精彩,因為她們的生命太過短促,來不及將青春的美好一一展現(xiàn),是黑暗的封建社會無情地抽走了她們賴以生存的水源,將她們推向死亡的深淵。
值得慶幸的是,晴雯雖然早夭,卻作了芙蓉花神,這個可愛的少女不該承受人間所有的磨難。作了花神的她應(yīng)該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即便仍是不幸的,也不能掩蓋這個人物身上散發(fā)出的耀眼的光芒,至少她贏得了寶玉的尊敬,還有無數(shù)讀者的贊美。
掌管芙蓉花的花神不止晴雯一個,北宋大書法家、詩人石曼卿也是芙蓉花神。據(jù)說在石曼卿死后,有人在一個宛若仙境的地方遇到他,他告訴別人自己已經(jīng)成為芙蓉城的城主。這個傳說流傳甚廣,后人就尊石曼卿為十月芙蓉的花神。石曼卿是一個個性豪爽,喜歡仗義執(zhí)言、愛抱打不平的君子,他不僅文采風(fēng)流,還有一幅錚錚鐵骨和一顆火熱的愛國之心。在他英年早逝后,人們紛紛作詩憑吊他,歐陽修為他作了《祭石曼卿》的誄文,梅堯臣的《吊石曼卿》、蔡襄的《哭石曼卿》也是為紀念這位曠世奇才而作。人們都希望他沒有死,而是成了仙,獲得了靈魂的不朽。這與曹雪芹通過晴雯表達出的情感是一致的?!都t樓夢》第二回,賈雨村所列舉的古來逸士高人中就有石曼卿。他的身世經(jīng)歷、縱酒放達的作風(fēng)都與曹雪芹有著相似之處,兩人若生活在同一時代,必定會成為知己。晴雯死后成為芙蓉花神的情節(jié)可能受到了石曼卿的傳說的影響。
縷縷蓮香,讓人享受夏日里的清涼,忘卻塵世的煩惱。在秋風(fēng)中綻放的木芙蓉,以迎霜傲雪的身姿鼓舞著人們要勇敢、堅強。大觀園里的芙蓉女兒與這些“天然去雕飾”的花兒一樣,成為詩人永遠不愿被驚醒的夢。
(作者單位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生院)
責(zé)任編輯: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