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義林
歲末年初,北京的劉恒、鄒靜之和萬方三位作家,聚首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小劇場,宣布成立國內第一個以作家為主體的劇社“龍馬社”。這幾天,記者頻繁連線“龍馬社”的各位創(chuàng)始人,和他們探討關于戲劇以及戲劇文學的話題。很顯然,作家們聚集在話劇的命題之下,一起進行關于中國話劇的新嘗試,不僅是出于興趣,而是希望在藝術實踐中凸現(xiàn)文學以及文本的重要。
近年來,北京的話劇舞臺很熱鬧,各式各樣的話劇、各種類型的演出團體層出不窮,但由作家們“挑頭兒”做一個劇社,還是讓人覺得有幾分新鮮和好奇。對于這一點,鄒靜之表述得比較清楚。他說,各種文藝作品對文本的需要是不一樣的。話劇是文本的歸屬,是要看劇本的。古今中外一切能夠不斷流傳、讓人不斷震動和思索的戲劇,靠的就是劇本的力量。于是,這三位喜愛話劇又同時看重文本的作家便走到了一起,共同用劇本來實現(xiàn)文學的延伸。由于兩位社長鄒靜之和劉恒一個屬龍,一個屬馬,于是“龍馬社”的名字也就有了。
龍馬社的開門大戲,是鄒靜之創(chuàng)作近四年、十一易其稿的《操場》。鄒靜之雖然在影視劇創(chuàng)作方面名氣很大,但一直對話劇難抑激情。近年來,他的話劇《我愛桃花》《蓮花》等都被北京人藝搬上舞臺,并取得了不俗的演出成績。而對于尚在排練中的《操場》,鄒靜之說“是被別人評價為這些年最好的作品”。他曾經每天去一個大學校園的操場遛彎,遛了五年,覺得這是喧囂的城市里一個非常豐富的角落,于是將看到的東西,提煉和升華為這個“有關個人的,也是有關知識分子自我批判的作品”。他還邀請了實力派演員韓童生、陳小藝、李建義、龔麗君等共同出演,由北京人藝青年導演徐昂執(zhí)導,今年2月在首都劇場亮相。
另一位社長劉恒也是文學和影視的雙棲作家,他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收視率頗高,鮮活的劇情和人物,顯示了他編劇本的天份。雖然按龍馬社的打算,三位主創(chuàng)每人每年排一部戲,從正在“操練”的《操場》算起,但劉恒的劇本創(chuàng)作也已擺上了日程。他說:“在朝拜藝術圣神的路上,龍馬社是個驛站,供我們歇息、切磋和謀劃。當重新上路的時候,我們不再是孤獨的行者,而是寧靜的滿懷友善的同路人。”
曹禺之女萬方擔任了“龍馬社”藝術總監(jiān)。她寫過小說,也寫過不少電視劇,但她認為“寫話劇是我的寫作經驗中最好的經驗,感到最過癮”。萬方認為話劇的生命力無可置疑,那種活生生的魅力,人與人面對面的情感、思想、審美的交流,是其他藝術不可替代的。
鄒靜之還對記者說,龍馬社將吸收更多新成員,包括有志于話劇事業(yè)的劇作家、導演、演員,共同打造出具有鮮明的龍馬社風格的精品話劇。但遺憾的是,龍馬社目前還“居無定所”。辦公的地方是話劇發(fā)燒友免費提供的,現(xiàn)在的排練場也是朋友借給龍馬社的。他告訴記者,希望能借本報一角,向熱愛話劇的朋友呼吁一下:誰有暫時閑置不用的地方,可否借給龍馬社做劇場或排練場?
龍馬社被作家們當做自己的夢幻城堡。譬如在某個溫暖的下午,沏一杯茉莉,就著窗外的陽光,圍坐在一起,大聲朗讀自己的劇本——這就是他們的人生理想。在他們看來,劇本是可以穿越時光的,他們想爭取爭取讓自己的文字成為穿透時間隧道的那種最鋒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