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清
近幾年腹腔鏡手術技術迅速發(fā)展,在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切除術(LAVH)與傳統的經陰道子宮切除術相比,更安全,更精細,手術適應證更廣。本院自2004-2008年間共施行LAVH 20例,現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對象 本組20例,平均年齡47歲,均為經產婦。其中子宮肌瘤10例,子宮腺肌瘤6例,宮頸CINⅢ2例,頑固性功血2例。
1.2 方法 取膀胱截石位,全身麻醉成功。腹腔鏡檢查及操作:取臍孔切口切開1 cm皮下組織穿刺成功形成氣腹,置鏡后,分別取右下腹及左下腹相當于麥氏點處各0.5 cm切口穿刺,置操作器械。探查腹腔,檢查肝、膽、腎及腸管表面均正常,探查子宮大?。ㄗ畲?4 cm×13 cm×12 cm,最小7 cm×6 cm×5 cm),檢查雙側輸卵管,卵巢大小、形態(tài)、活動度有無粘連等,鏡下鉗夾切斷一側圓韌帶,充分電凝止血,鉗夾切斷一側卵巢固有韌帶,充分電凝止血,鉗夾切斷一側輸卵管狹部及其系膜,充分電凝止血,同法處理對側。陰道鏡下操作:用宮頸鉗鉗夾宮頸向下牽引,充分暴露手術野,將凝血酶1 μl放入生理鹽水200 ml釋濕后注入宮頸前后結締組織內,以減少出血,利于分離。于膀胱下鉤下0.5 cm處環(huán)形切開宮頸漿膜層,分離膀胱宮頸間隙和直腸宮頸間隙進入腹腔,前后腹膜各縫1針留線作標記,鉗夾切斷右側宮頸主韌帶和骶骨韌帶,10-0絲線縫扎一次,加固結扎一次,留線做標記,鉗夾切斷右側子宮動靜脈血管,10-0絲線縫扎一次,加固結扎一次,同法處理對側,離斷子宮。用腹膜標記線縫合前后腹膜,將各韌帶翻于腹膜外,左右主韌帶標記線分別加固結扎對側斷端,以加固盆底,鉗夾陰道端斷切口,用I號“GD”腸線“U字縫合陰道壁,充分止血后,用“0”號“GD”腸線連續(xù)鎖邊縫合陰道壁。腹腔鏡下檢查腹腔無出血,沖洗凈腹腔,術畢。
1.3 結果 平均手術時間120 min(75~130)min,術中出血量80~220 ml,術后發(fā)熱1~4 d,最高38.6℃,術后平均住院時間5 d(4~7) d,術后第1天可下床活動,第2天排氣后進食。全部患者無膀胱、直腸、輸尿管、神經損傷,無腹腔內出血。
2 討論
經陰道子宮切除術胃腸道基本不受干擾,具有痛苦少、恢復快,術后病率低及住院時間短,創(chuàng)口小等優(yōu)點,但不能全面探查腹腔,不能在鏡下切斷子宮圓韌帶、固有韌帶及輸卵管,手術適應證相對局限。腹腔鏡輔助下經陰道子宮切除術,保留陰式子宮切除的優(yōu)點。通過腹腔鏡全面探查盆腔腹腔,對疑有惡性腫瘤患者,可鏡下檢查取樣診斷。在腹腔鏡監(jiān)視下,剪開膀胱子宮反折腹膜及子宮直腸反折腹膜,避免損傷膀胱和直腸,使進腹簡易安全。在腹腔鏡下切斷園韌帶、卵巢固有韌帶、輸卵管狹部,電凝止血,使切除子宮簡化,擴大陰式子宮切除適應證。術畢腹腔鏡檢查,可了解手術質量,排除腹腔鏡活動性出血,并可在鏡下沖洗清除盆腔積血,減少術后發(fā)熱。
腹腔鏡輔助下經陰道子宮切除的適應證為:子宮肌瘤、小于3個月妊娠、頑固性功血、子宮脫垂、CINⅢ。禁忌證:生殖道惡性腫瘤、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慢性盆腔炎引起的廣泛粘連,診斷不明腫塊、有腸道手術史估計有廣泛粘連。
總之,隨著腹腔鏡手術技術的提高,LAVH將在基層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