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瑩 孫成山 吳玉剛
【摘要】目的:探討上消化道疾病胃鏡下檢查的分布及其臨床特征。方法:隨機抽取了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門診施做的胃鏡檢查10000例,回顧性分析了胃鏡下檢查結(jié)果及相關(guān)臨床資料。結(jié)果:糜爛性胃炎例數(shù)最多,占46.9%,其次為淺表性胃炎,占28.0%,消化性潰瘍13.0%,胃癌7.1%,其它5.0%;所有疾病病種分布最多的年齡段在20~30歲。結(jié)論:糜爛性胃炎占比例大,考慮與當?shù)仫嬍沉晳T有關(guān);疾病發(fā)病年齡早,提示預防上消化道疾病應從小開始,及早預防相關(guān)疾病的發(fā)生。
【關(guān)鍵詞】胃鏡檢查;上消化道疾?。幻訝€性胃炎
胃鏡檢查是消化道疾病診斷的主要手段[1]。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息肉、胃部腫瘤是上消化道疾病中的主要疾病,胃鏡技術(shù)的發(fā)展使上消化道疾病得到了及時、準確的診斷和治療。近兩年來,我院門診共做胃鏡檢查20468例,隨機抽取其中10000例,對其中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進行分析,籍以了解本地區(qū)上消化道疾病的臨床流行病學特點,現(xiàn)將檢查結(jié)果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對象為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門診施做的胃鏡檢查10000例,其中男性7210例,女性2790例;年齡18-79歲,平均50.7歲;申請胃鏡檢查主要原因有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納差、解黑大便史及進食不暢或疼痛。本組資料來源于本院檢查報告數(shù)據(jù)庫及纖維電子胃鏡檢查登記本,對2006~2008年胃鏡檢查情況進行信息對照,排除信息不全數(shù)據(jù)和大致胃粘膜正常數(shù)據(jù)。
1.2 檢查方法 使用OLYMPUS胃鏡,由專人操作,按胃鏡檢查常規(guī)要求進行準備和實施檢查,所取活檢組織均送病理檢查。
1.3 診斷標準[2] 按國內(nèi)疾病分類診斷標準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息肉、腫瘤及其它。
2 結(jié)果
2.1 疾病檢出情況 在調(diào)查所有病例中,糜爛性胃炎例數(shù)最多,為4695例,占46.9%,其次為淺表性胃炎2803例,占28.0%,然后是消化性潰瘍1300例,占13.0%,胃癌704例,占7.1%,其它498例,占5.0%。2008年胃部疾病比例比2007年增加的分別為:糜爛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癌。見表1。
2.2 年齡分布
在1萬例病例中,所有疾病病種分布最多的年齡段在20~30歲、其次為40~50歲和30~40歲,其比例分別為23.8%、20.2%和17.7%.見表2。胃部疾病病種年齡統(tǒng)計顯示,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79歲。檢查病例中,最小年齡段<20歲的病種有5種,最大年齡段>70歲的病種有6種。
2.3 性別分布 在所有胃鏡檢查病例中,男性7210例,女性2790例,男女性別比例分別占72.1%、27.9%。男性高于女性比例達44.2%。
男性比女性構(gòu)成比多的病種主要有:消化性潰瘍、糜爛性胃炎、其它,分別高出32.2%、29.7%、40.1。女性比男性構(gòu)成比高的病種主要有:胃癌,高出比例為7.6%。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見的急癥之一,及時準確的病因診斷,對病人的處置及預后有密切的關(guān)系。急診胃鏡檢查目前已作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診斷的首選方法,其診斷陽性率在90%以上[3]。最常見的是急慢性胃粘膜病變,其次為消化性潰瘍,結(jié)果與本文一致。胃鏡檢查時機的掌握,對于提高陽性診斷率有重要的意義,檢查的時間原則上以距開始出血時間越近越好,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診斷陽性率隨鏡檢時間的推遲而明顯降低。發(fā)病48h內(nèi)進行急診胃鏡檢查不但能見到出血的病灶,而且能見到出血的直接證據(jù),出血病因診斷的陽性率也最高。
本文顯示,從病種分布上來看,糜爛性胃炎所占比例最高,其次為淺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糜爛性胃炎所占比例大,考慮原因為本地區(qū)地處蒙古高原,蒙古族居民在居民分布中所占比例大,蒙古族飲食習慣多吃辛辣,而且飲酒量較大。從性別分布上來看,男性高于女性比例達44.2%,男性比女性構(gòu)成比多的病種主要有:消化性潰瘍、糜爛性胃炎及其它,提示男性人群是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對高危人群。從年齡分布上來看,病例分布最多的年齡段在20~30歲、其次為40-50歲和30~40歲,其中檢查胃病最小年齡在18歲,以上統(tǒng)計提示:預防胃部疾病應從小開始,針對男女性別及易患疾病特點加強控制,及早預防胃病的發(fā)生。
本組資料表明,消化性潰瘍檢出率較國內(nèi)報告低[4],這可能與近年來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群眾健康意識增強,就診機會增加,及加強了抗Hp治療和治療潰瘍新藥的應用等有關(guān),使患者在亞臨床病變階段就得到治療,從而降低了發(fā)生率與復發(fā)率。
【參考文獻】
[1] 劉厚鈺,姚禮慶.現(xiàn)代內(nèi)鏡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111-113.
[2] 劉原鈺.消化性潰瘍的季節(jié)發(fā)病觀察[J].臨床消化病雜志,2005,12:133-134.
[3] 于皆平.沈志祥,羅和生等.實用消化病學[M].第一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276.
[4] 李益農(nóng).徐肇敏,鄭芝田等.消化性潰瘍的某些流行病學特點—北京地區(qū)22060例胃鏡分析[J].臨床消化病學雜志,1999,增刊-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