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愉悅感受和積極參與為出發(fā)點,它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jīng)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和重視??鞓芬魳肥侵笍那楦薪虒W入手,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為目標的音樂教育思想,它重視愛的教育、美的教育與音樂所獨具的樂趣,強調(diào)學習興趣與創(chuàng)造學習,其根本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快樂的體驗、音樂感受來促進健康、陶冶情操、提高素質(zhì)。那么,在音樂教學中,如何使學生表現(xiàn)出積極的情緒,使學生在積極與主動的狀態(tài)中受到教育和啟迪,從而使精神得到愉悅和滋養(yǎng)呢?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創(chuàng)造愉悅的教學情境
運用語言、實物、音樂等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情境,激發(fā)積極情感,對學生進行個性陶冶和人格培養(yǎng),提高學生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對課堂教學活動心理因素作了生動具體描述:“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種高潮激動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在不斷的教學探索中,我發(fā)現(xiàn)一堂成功音樂的欣賞課往往會給人一種神奇的、不可思議的感覺。它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幻覺,即感受音樂似乎并不費力,在輕松愉快的玩樂中,頃刻之間即可產(chǎn)生美妙感覺,參與者雖然沒有很多技巧或理論背景,卻也能很好地學習音樂。
可以把舞蹈、游戲融入到音樂課上,把各類樂器請進教室,讓學生親身地體會,直接地接觸。靈活運用電化教育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努力創(chuàng)設形象逼真、色彩鮮艷、動靜結合的教學情景,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這樣既可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使學生樂于接受,從中學到許多的知識。例如,在講解新歌《哩哩哩》的時候,播放MTV,通過溫馨明快的音樂渲染和燦爛絢麗的圖畫再現(xiàn),以及豐富有趣的語言描繪,把學生帶入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情境中,一個鮮活、艷麗的春的形象便躍然眼前,從而為導入新課及講評新課打下了基礎。
二、利用音樂的表演特性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chuàng)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因此,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非常關注學生的參與和實踐,以“音樂擂臺”的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創(chuàng)作、表演等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進一步感受、體驗、理解、鑒賞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
例如,初中二年級教材中的《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舞曲,它的節(jié)奏歡快、熱情。教學過程中如配以維吾爾族典型的頭和手腕動作的組合,通過移頸、頭部的搖動和豐富多變的手腕翻動、立腰旋轉(zhuǎn),表現(xiàn)了歡樂、開朗、幽默的維吾爾族人民,確實可以起到活潑課堂氣氛、促進師生和諧相處的作用。啟發(fā)學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表演活動中去尋找樂趣,并在樂趣中掌握知識。作為教師應努力抓住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為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半扶半放地讓他們自己走向成功,去體驗其中的快樂滋味。
三、挖掘音樂的生活本源
音樂教學要回歸生活本源,要讓音樂課和學生的生活自然鏈接,水乳般交融。唯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生活中的音樂,并由此變學習音樂為學生內(nèi)心自然地生成音樂,從而獲得快樂的學習體驗。相反,如果學生在無可奈何、被動式的學習狀態(tài)下唱歌曲、聽旋律、打節(jié)奏,便很難走進音樂,更不可能獲得快樂。
在欣賞課上,我會讓學生挖掘身邊的本地優(yōu)秀民歌,如《茉莉花》《拔根蘆柴棒》《水鄉(xiāng)謠》《趕圩歸來啊哩哩》等,這些歌曲來自民間,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本源,抒發(fā)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贊美之情。學生聽到這些旋律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揮動雙手、擺動身體哼唱。我還有意識地讓學生學唱思想內(nèi)容健康向上、有情趣的民歌,如《茉莉花》。通過欣賞和學唱民歌,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了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
四、體驗音樂的內(nèi)在情感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人類表達情感最自然、最直接的藝術方式。作為一種表演藝術,音樂無時無刻不伴隨在我們的生活中。它不僅可以愉悅自己,還可以愉悅他人,并能有力地將人帶入情感世界。音樂的這種情感性特點,一方面對人具有強烈的刺激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要求人在學習或者欣賞音樂的時候具有豐富的感情,這樣才能激起情感上的共鳴。許多抒情歌曲之所以打動心,就是因為在情感上激起了人們的共鳴。
在《豐收的金收》一課中,我還設計了“請你們?yōu)檫@兩段音樂旋律即興創(chuàng)編合適的打擊節(jié)奏”的活動,通過與《豐收鑼鼓》中音樂情緒形成對比的兩段主題音樂,讓學生嘗試用恰當?shù)墓?jié)奏型來表現(xiàn)不同的音樂形象。通過這些學生樂于參與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再次感受、體驗、表現(xiàn)音樂的情感,從而更加熱愛音樂。
音樂是“快樂”的化身,而“快樂”則是學生健康成長最有效的途徑。要讓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課堂成為學習的樂園,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釋放自己的情感,快樂地學習音樂,讓我們的課堂充滿人性與智慧,注滿激情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