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支/日),飲酒史>30年(啤酒1瓶/日)。無家族史或其他特殊情況。急診查體血壓120/75mmHg,左側(cè)肢體肌力3級。CT示右枕葉低密度灶、右半卵圓區(qū)小而低密度灶。給予阿司匹林和依達拉奉治療,24小時后癥狀加重,肌力0級,收住"/>
董可輝
病歷1摘要
患者,男,59歲,在慢跑時突感左側(cè)肢體麻木、無力,并摔倒在地。無意識障礙,無惡心、嘔吐、眩暈等不適感覺。患者休息片刻后站起時再次摔倒,遂被送至醫(yī)院急診。
患者既往可疑高血壓史5年,未接受正規(guī)治療,自稱平素血壓130/80mmHg。有長達40多年的吸煙史(>20支/日),飲酒史>30年(啤酒1瓶/日)。無家族史或其他特殊情況。急診查體血壓120/75mmHg,左側(cè)肢體肌力3級。CT示右枕葉低密度灶、右半卵圓區(qū)小而低密度灶。給予阿司匹林和依達拉奉治療,24小時后癥狀加重,肌力0級,收住院治療。入院查體:血壓130/80mmHg,神清,左下視野缺損,其余顱神經(jīng)基本正常。左側(cè)肢體肌張力低,肌力僅0級,左偏身痛覺減退。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均正常。TG1.14mm01/L,TC 3.73mm01/L,LDL-C 2.28 mm01/L,HDL-C 1.42 mm01/L。
頸部血管超聲左右頸動脈分叉處IMT=0.8,內(nèi)膜面毛糙,未見斑塊,右頸動脈阻力高,流速偏慢。頭顱MRI和MRA示分水嶺梗死、顱內(nèi)動脈狹窄。
思考一:未確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血脂水平“不高”者,是否有必要接受他汀治療?
專家建議依據(jù)危險水平貫徹他汀分層治療。
解讀該患者長期吸煙,診斷為分水嶺梗死和顱內(nèi)動脈狹窄,根據(jù)《他汀類藥物預防缺血性卒中/TIA專家建議》,應歸為極高危人群。LDL-C水平2.28 mmol/L,對于一般人群而言尚在正常范圍內(nèi),但對于極高危人群,則高于LDL-C目標水平[<2.1 mmol/L(80 mg/日)]。因此應給予他汀類藥物治療,使該患者LDL-C達標。
對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人群,應按照《他汀類藥物預防缺血性卒中/TIA專家建議》進行危險分層并區(qū)別對待,從而實現(xiàn)個體化治療,這是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的重要原則。
缺血性卒中危險因素眾多,有些是常見和可糾正的,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吸煙、心房顫動、不良飲食習慣、運動量不足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卒中發(fā)生風險決定了干預手段和強度的不同。對于每一種卒中危險因素的干預,臨床醫(yī)生都要根據(jù)“危險分層”選擇合適的干預手段,積極控制危險因素。
對于缺血性卒中高危人群,醫(yī)學教育和改善生活方式已遠不足以阻止患者滑向卒中深淵,此時強化藥物治療就成為必要手段。以合理使用他汀類藥物使LDL-C達標最為關鍵。
在綜合眾多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的基礎上,《他汀類藥物預防缺血性卒中/TIA專家建議》將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分為三個層次(見圖1):①極高危I:應立即啟動他汀類藥物治療,使用強化降脂劑量。以阿托伐他汀(立普妥)為例,需使用20 mg/日以上劑量,使LDL-C降至2.1 mmol/L,或LDL-C降低幅度>40%。②極高危Ⅱ:應根據(jù)膽固醇水平使用他汀類藥物。當LDL-C>2.1mmol/L時開始使用他汀類藥物,劑量和目標值與極高危I相同。③高危:當LDL-C水平>2.6 mmol/L時開始使用他汀,使用標準降脂劑量,使LDL-C降低30%~40%。以立普妥為例,給藥劑量為10~20 mg/日,LDL-C靶目標值<2.6mmol/L。
思考二: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立即開始他汀類藥物治療是否適合?
專家建議在充分合理應用抗虹小板等藥物基礎上,他汀治療越早越好。
解讀他汀類藥物除降脂外,還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內(nèi)皮功能、減少血小板聚集、促進纖溶等降脂外效應。因此,卒中急性期應盡早使用他汀類藥物。
目前有關缺血性卒中后他汀類藥物的用藥時機,主流觀點是“越早越好”。而且,提高他汀類藥物治療的依從性,是提高卒中一級和二級預防質(zhì)量的關鍵,是縮小指南與實踐之間差距的有效手段。
對于該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依達拉奉和進行康復鍛煉的基礎上,參照《他汀類藥物預防缺血性卒中/TIA專家建議》,建議給予阿托伐他汀20mg/日。囑患者出院后戒煙,堅持康復鍛煉,繼續(xù)服用阿司匹林0.1 g/日,阿托伐他汀20mg/日。
病歷2摘要
患者,女,67歲。因“突發(fā)言語含糊、左側(cè)肢體無力”以腦梗死收入院。既往高血壓史1 0余年,服用降壓藥物將血壓控制在140/85mmHg左右。無吸煙和飲酒史,無心臟病和糖尿病史,有高血壓家族史。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均正常。TG 2.93 mmol/L,TC 5.64 mmol/L,LDL-C 4.97 mmol/L,HDL-C 1.0 mmol/L。
頸部血管超聲雙側(cè)頸動脈管腔通暢,內(nèi)膜面毛糙,未見明顯斑塊,雙側(cè)頸動脈流速偏低。雙側(cè)椎動脈管腔通暢,內(nèi)膜面毛糙,右椎動脈走行扭曲,未見明顯斑塊。頭顱MRI示:右側(cè)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皮質(zhì)下白質(zhì)病變。
患者病情好轉(zhuǎn)出院后,囑繼續(xù)服用阿司匹林0.1 g/日,硝苯地平30mg/日,阿托伐他汀20 mg/日,輔以康復鍛煉。出院后3個月隨訪,肢體肌力基本恢復,血壓、血脂控制良好。復查血脂:TG 1.35 mmol/L,TC 3.84mmol/L,LDL-C 2.56 mmol/L,HDL-C1.1 mmol/L。肝功能正常。
思考一;血脂已達標的患者,是否應當停用他汀類藥物?
專家建議他汀治療貴在堅持。
解讀長期使用他汀類藥物對心腦血管的保護作用已得到證實,使用時間越長可能獲益越多,并可通過定期監(jiān)測和隨訪對藥物不良反應加以預防。
隨著年齡增長,患者的血管性危險因素不斷增加,在不進行生活方式改變及藥物干預的情況下,膽固醇代謝異常不會自動消失,所以必須給予長期干預。如果經(jīng)過他汀類藥物治療,LDL-C水平下降,提示治療有效,就應該堅持用藥,否則停藥后血脂必然重新升高。
多項研究表明,長期使用他汀類藥物者的獲益更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發(fā)表在《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的SPARCL研究。該研究針對有卒中/TIA史但無冠心病史的患者群,以卒中為主要終點,心血管事件為次要終點?;颊唠S機接受阿托伐他汀80 mg/日或安慰劑治療,結果顯示,阿托伐他汀組LDL-C。水平降低38%,平均LDL-C水平為1.9 mmol/L,安慰劑組平均LDL-C水平為3.36 mmol/L,兩組差異顯著。與安慰劑組相比,阿托伐他汀組主要終點即致死或非致死性卒中風險降低16%(P=0.03),主要冠脈事件
風險降低35%(P=0.003),任一冠脈事件相對風險降低42%(P<0.001)。研究表明,對于近期發(fā)生過缺血性卒中/TIA而無冠心病史患者,阿托伐他汀80 mg/日強化降脂可顯著降低其卒中再發(fā)風險,且未增加腦出血風險,獲益遠大于風險。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為他汀類藥物預防卒中復發(fā)提供了強有力證據(jù),鞏固了他汀類藥物在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中的地位。
思考二:高?;颊唛L期使用他汀是否安全?
專家建議長期他汀治療安全性較好。
解讀不論是近20年的臨床應用情況,還是大量研究證據(jù),均顯示長期使用他汀是相對安全的。在已上市的他汀類藥物中,嚴重肝毒性少見,未發(fā)現(xiàn)使用者肝功能衰竭發(fā)生率顯著上升。他汀引起的肌酶升高與劑量無關,目前臨床使用的他汀類藥物致橫紋肌損傷風險很低。
他汀類藥物降低膽固醇程度與劑量有關,但呈非線性關系。同時,使用固定劑量他汀,LDL-C也相應維持在比較穩(wěn)定的水平。如SPARCL研究中,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80 mg/日治療5年,LDL-C水平基本維持在1.9~2.1mmol幾。因此,不必擔心長期大劑量使用他汀會使LDL-C持續(xù)下降甚至達到危險水平。
薈萃分析顯示,他汀用于缺血性卒中一級預防不會增加腦出血。SPAR—CL研究中,他汀類藥物用于卒中二級預防雖然使腦出血輕微增加,但卒中及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均顯著降低。事后分析提示,出血性卒中風險的增加與患者年齡、未控制的高血壓、出血性卒中史等個體情況有關,而與LDL—C水平無關。
總而言之,臨床醫(yī)生應建議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充分合理應用其他藥物基礎上,長期持續(xù)地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在兼顧安全性的基礎上,使LDL-C水平長期控制在目標值內(nèi),從而更有效地減少缺血性卒中/TIA的復發(fā)風險。
他汀類藥物是否能使老年人群同樣獲益以及長期治療的安全性,是臨床醫(yī)生關注的問題。近年公布的SAGE、TNT和MIRACL等臨床研究結果以及一系列匯總分析,進一步證實了老年高?;颊咄瑯幽軌驈乃☆愃幬镎{(diào)脂治療中獲益。隨著年齡增加,肝酶異常等他汀類藥物不良反應有所增加,但研究結果也提示,選擇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可以在保證獲益的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綜合考慮患者具體情況,權衡使用他汀的風險與獲益后,專家的建議:阿司匹林0.1 g/日,硝苯地平30 mg/日,將血壓控制在130/85mmHg以下。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他汀類藥物治療利遠大于弊),阿托伐他汀20mg/日長期治療,飲食控制,適度鍛煉,定期監(jiān)測臨床癥狀、肝腎功能和肌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