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仁波
現(xiàn)代教學論特別強調,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運動技能和知識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體育課作為身體活動的學習課程,不僅擔負著“育體”的任務,更擔負著“育心”的重任?;谒赜械慕虒W形式和學科特點,我們不能象政治課那樣專題開展道德品質教育,也不能穿靴戴帽式地應付德育任務,而應當講究滲透的技巧。面對課改的新形勢,對體育課的德育滲透工作,有必要作出新的探討和思考。
體育與德育的結合,就是要在體育課中滲透德育,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去影響教育者的內心,達到使人思想品德提高的目的。此外還可在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弘揚民族體育精神的教育等等。由此看來,體育學科的教學內容中有著取之不盡的德育優(yōu)勢資源,我們體育教師應當去努力開發(fā)和充分利用。
一、德育目標貼近實際,細化德育工作內容
作為整個教育重要手段的學校體育,應該體現(xiàn)體育和德育兩者的結合,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但在以往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對學生的期望值往往過高,“或者對學生德育目標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另一方面也脫離了體育學科的教學實際。我們并不否認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高尚道德情操,堅強意志等崇高目標的重要性、必要性,但是我們的教育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只培養(yǎng)少數(shù)道德尖子。我們當代社會首先需要的是那些眾多遵守社會秩序公德、思想品質高尚,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所以,體育教學中落實道德品質教育的首要目標,應當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努力成長為一個道德良好、心理健康、舉止文明的合格公民。從“道德尖子”到“合格公民”,對于思想德育教育尺度起點的降低,并不意味著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降低,而是要更貼近當代社會的實際,更接近學生道德發(fā)展的起點,更符合體育學科教學的特點。課改以后,我們從許多體育老師設計的課堂德育目標上可以看出這一變化。請比較下列兩表:
表一的目標內容空泛,要求抽象,難以指導實踐。表二內容具體,要求實在,可操作,易達成,寓“德”于“學”中。這些不起眼的行為要求,符合學生的道德生活實際,更能達到進行有效德育教育的效果。
體育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無論是德育還是體育,對于學生人來說,近期目標由于其目標指向的具體性,期望值的適度性而具有吸引力和激勵性。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學生的道德容量增大,我們可以逐步調高德育目標,不斷提升學生道德品位,以滿足學生道德發(fā)展的需求,這也是必須注意的一個方面。
德育內容的寬泛化還應當包括引進新的道德價值觀教育,當然,在開發(fā)上述資源對學生施以道德品質感化的過程中,要注意摒棄通過一兩次活動、一兩次訓練,可以速成一個良好品德的簡單思維,千萬不能忽視長期促其內化構建的功夫,只有這樣才能把資源的客觀優(yōu)勢轉變成現(xiàn)實的教育優(yōu)勢。
二、美化德育滲透手法,優(yōu)化學生心靈環(huán)境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課程內容的現(xiàn)代化、人文化、綜合化和生活化。這就要求我們在體育教學的德育滲透工作中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把學生的認知需求、情感需求、身心發(fā)展需求以及個性發(fā)展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斷優(yōu)化學生心靈發(fā)展的環(huán)境,使我們德育滲透的全過程充滿人文關懷,讓學生感受情感陽光的照耀和愛心雨露的滋潤。讓春風習習的綠茵場,成為學生心靈洗禮的快樂場。我們體育教師必須一改以往在品德教育中“精神衛(wèi)道士”的面孔和“紙上談兵”的做法,努力做好以下幾個面的工作:
1關注個體差異,善待學困生
新課程標準強調充分注意學生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我們在體育教育教學中如果不顧差異,搞一刀切,勢必使我們的工作變成毫無針對性,從而缺乏實效性。對體育特長生,我們不能嬌寵放縱,對體育學困生更不能歧視冷落。特長生要提出更高要求,鼓勵他們德才兼?zhèn)?,而對學困生要具體分析,給予具體幫助。
學困生中身體條件差的,我們可以通過降低難度,讓他們通過一定階段的體能鍛煉和技能練習,不斷提高興趣,逐步改善體質狀況,使之努力趕上中優(yōu)學生。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學困生,是心理上的弱勢群體,多半是因為對某些運動項目從來沒有接觸過或了解甚少,在訓練中會產生膽怯心理,加之經歷幾次失敗,會加倍增加他的畏難情緒?;謴秃图ぐl(fā)一個人自信心的唯一途徑就是讓他們經歷成功,幫助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不斷給予成功的心理暗示。缺少自信心的人往往有一個特點,就是在不被許多人看見的情況下,自己練習心理會放松些,這樣,到了正式做動作或通過檢測時就會少些緊張,因此教師要一方面讓同齡好友充當保護人,使他們產生安全感,另一方面交代好技術要點后讓他們自己練習、琢磨,總之,盡可能給他們創(chuàng)造心理輕松的環(huán)境。每有進步,教師不斷給以肯定。這樣,不斷地獲得進步、成功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克服困難與障礙的勇氣和經驗,從而增強了自信心。教師的熱忱與公平,換來的是教育平等,收獲的是每一個學生的體育技能與心理健康的同步增長。
2關注教育細節(jié),以身作則
由于體育教學的特殊性,體育教師較之其他學科教師與學生之間有著更多近距離的接觸,這種接觸的親密性,可以使細心的體育教師能從許多不易察覺的細節(jié)中捕捉到滲透德育的契機,學生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甚至一件飾品都可以成為我們有用的教育細節(jié),成為我們締結師生情緣的紐帶,也只有真正成為學生心靈上的保護神、情感上的知心人,教師才能使學生獲得心靈上的安全感、歸宿感、幸福感,我們的德育滲透工作才能做深、做細、做出實效。
有時候我們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也不能一切“唯學生是從”,一個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是不可能由學生自發(fā)地生成的,而是其在課堂中教師進行思想價值引導下,或者在教育性活動中,在教師有目標、有計劃地創(chuàng)造教育情境中自主建構生成的。由于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各方面都還不夠成熟,我們在實施道德教育的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意味著限制和縮小教師的作用,學生主體作用恰恰需要教師的主導去發(fā)揮、去釋放,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對學生道德情感、經驗的認同,對學生道德信念、道德判斷建構、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道德品位的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心理能力的加強,都是教師主導職能的內容。
對學生道德信念、道德判斷建構、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道德品位的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心理能力的加強,都是教師主導職能的內容,問題是教師履行主導職責的方式要靈活多變。
第一,要不斷提高潤物無聲、教育無痕的藝術,要努力做學生成長的忠誠伙伴和知心兄長或知心姐姐,要從思想上、心理上、生理上、生活上全方位關愛學生。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體育教師自身形象的重要性,因為教師的修養(yǎng)和水平是最現(xiàn)實、最直接的德育資源。一個正直、善良、品行端正的教師形象,是學生最有吸引力的道德榜樣,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學會做人的無聲引導要勝過千言萬語。
第二,在我們體育教師對學生施以品德教育的同時,要腳踏實地去完善自己,以自身的修養(yǎng)去踐行道德信條,達到言傳身教、以身立教的目的,做到教學相長。我們還必須明確,教師的主導是一個始扶漸放的過程,是一個為不導而導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共同發(fā)展和提高的過程,追求不導而能自主發(fā)展和師生同步提高的境界,正是新課改的宗旨之一,也是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德育滲透工作所追求的一個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