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延
科研引領學習為先
清華附小多年來一直秉承著清華大學“求真務實”的精神,心理工作的開展也是從先向專家學習開始起步的,2005年至2006年我們參加了國家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中小學生品德發(fā)展測評及德育手段研究”子課題的研究,在北師大心理專家的指導下,對四年級的兩個班學生,圍繞著“價值觀”、“情緒管理”、“交往”、“自我意識”四個主題,開展了每周一次的團體心理輔導。在這一過程中,不但鍛煉了隊伍,積累了經驗,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孩子的變化,這使我們更加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化整為零板塊并行
因為受人員、時間、教材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我們化整為零,以多種形式開展工作。我們把心理工作設為幾個板塊:家長學校、高年級青春期前期教育、中年級交往教育、校報等四個板塊。
以家長學校為例,學校一直十分重視做好小幼銜接的工作,每年新生入學都會進行家長培訓,在這一過程中心理老師針對家長經常會問的6個問題進行講解。
校報是我們開展工作的另一個天地。每月一期的校報上都會有一個欄目叫“心靈木屋”,我們每期就學生感興趣的一個話題讓學生暢所欲言。我們的宗旨是:輕松釋放、少做評價、自然呈現、相互影響。這個欄目因為能及時反應學生的生活,選題往往是“進行時”,很受學生歡迎,他們都踴躍投稿。
系列教育循序漸進
心理教育是一個“慢”的過程,尤其是針對小學生,更是體現在點點滴滴的滲透上。所以我們強調系列教育,這個系列分“大系列”和“小系列”。
“大系列”指在全校開展的自我意識教育。一年級內容主題詞是“我”,希望通過此活動看到更多的“鏡中自己”;二年級內容主題詞是“我的、你的”,使學生從物質的屬有意識發(fā)展到意識形態(tài)的屬有意識;三年級內容主題詞是“我們”,讓孩子理解當“我”變成“我們”的時候,要學會降低對對方的要求;四年級內容主題詞是“我”,促使孩子學習以誠懇、明確的方式表達自身的感受和看法,接納現狀;五年級內容主題詞是“你”,使孩子們體會被人認識的感受,了解他人眼中的“我”,從而促使他們“自知的我”和“他人所知的我”更加融合;六年級內容主題詞是“我們”,學會誠懇地請求別人的幫助,學會既拒絕別人的請求又不損害人際關系。
“小系列”指為了使學生對于某一個內容理解得更透徹,從不同角度以多種形式進行指導。比如,在四年級開展“做一個受歡迎的人”教育:第一課時是講座《做一個受歡迎的人》,第二課時是團體心理輔導《交響樂》,第三課時是問卷反饋及感受分享。
形式多樣規(guī)范操作
積極心理的培養(yǎng),首先要使學生有一個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正是吸引學生的重要手段。我們采用的形式主要是以下幾種:講座、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導向課、座談。
因為參加心理輔導的老師來自于不同的學科,為了保證能有效地開展工作,在開始工作時,都先進行統(tǒng)一的規(guī)范:例如,我校在對學生進行青春期前期教育時,一直遵循“溫、文、穩(wěn)、問”的四字原則。
“溫”是溫暖的意思。比如,科學地談性,并不僅僅意味著專用術語、現實回放,而更應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溫柔、自然、充滿愛的態(tài)度,令人感到溫暖的態(tài)度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這種“蹲下身與學生交流的態(tài)度”是我們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前提。
“文”指的是事物錯綜所成的紋理或現象,在這里可以借指遵循事物的本質,也就是科學性??茖W不僅指概念的科學,還指傳授知識的方式是科學的。對于五六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初步具有了分析事物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青春期的一些知識又往往是“理論先行”,老師還沒講,學生們已經能說個子丑寅卯了,再講就成了說教了。所以我們嘗試以團隊心理輔導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
“穩(wěn)”指的是不能操之過急,尤其在性教育方面,必須小心翼翼。
“問”是指要鼓勵孩子發(fā)問,讓孩子能和老師自然地交流。為孩子們鋪設不同的交流渠道,既是課堂的延伸,同時也是解決所謂敏感話題的必要手段?!?/p>
刊中刊編輯 王雪莉 朱桂英 付江泓 王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