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城正骨醫(yī)院,遼寧 海城 114200)
我院于2004~2007年,對37例橈骨遠端涉及關節(jié)面骨折患者分別在C臂X線機監(jiān)視下,行閉式手法復位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針固定治療,獲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37例患者中,男24例,女13例;年齡23~60歲,平均36歲。致傷原因:車禍11例,跌倒19例,其他7例。根據(jù)AO/ASIF分型,B2型7例,B3型5例,C1型13例,C2型8例,C3型4例。X線正側位片檢查見復位欠佳,決定在C臂X線機監(jiān)視下,中醫(yī)手法整復治療。
1.2 整復方法 患者均行臂叢麻醉,上臂以止血帶止血,手法整復以C臂X線機監(jiān)視復位效果。外固定支架固定12例(其中B2型7例,B3型5例)。麻醉滿意及鋪巾后,先行閉合牽引復位,糾正成角及縮短畸形后再進行外固定支架常規(guī)操作。近側經(jīng)橈側腕長伸肌橈側固定于橈骨,遠側固定于第2掌骨,X線透視下手法牽引或經(jīng)外固定牽引及整復,在復位滿意后固定外固定支架各關節(jié),腕關節(jié)暫固定于背伸30°,尺偏15°。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針固定25例(C1型13例、C2型8例,C3型4例)。對于帶關節(jié)面的不穩(wěn)定骨塊,以克氏針固定,最后用外固定支架固定。
1.3 術后處理 外固定支架(或加克氏針)治療的患者,整復后第2 d開始主、被動活動指間關節(jié)、肘及肩關節(jié);整復后第4周根據(jù)情況可調整支架至腕關節(jié)功能位;整復后5~7周去除外固定架,并在康復醫(yī)師指導下,加強腕關節(jié)鍛煉;約8~12周拍片視骨折愈合情況拔除克氏針。
37例均得到隨訪,骨折全部愈合。整復后X線片示橈骨遠端的掌傾角和尺偏角均恢復至正常范圍,橈骨遠端關節(jié)面恢復程度好,均在2 mm內,但有1例伴有骨質疏松的患者(外固定支架固定)發(fā)生再移位。有2例腕關節(jié)活動度恢復不滿意。療效按Dienst[1]功能評估標準,優(yōu)26例,良8例,可3例,優(yōu)良率91.9%。復位質量按Aro等[2]提出的測量方法評定,優(yōu)25例,良9例,可3例,優(yōu)良率91.9%。
橈骨遠端骨折是全身最常見的骨折,其發(fā)病率約占急診骨折病人的17%。目前橈骨遠側關節(jié)內骨折的治療方法很多,有外固定支架、克氏針、支持鋼板以及各種方法的聯(lián)合應用。對于某一特定患者,采用哪種方案在術前需認真考慮。在本組中,有25例是由高能量損傷引起的橈骨遠端爆裂骨折,對于此類骨折,我們采用了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針的聯(lián)合方法治療。此類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是不可取的,因切開復位勢必要分離骨折周圍的軟組織,使爆裂的骨折喪失依托,骨折塊碎小且伴移位,準確的解剖復位幾乎是不可能實現(xiàn),術中有時不得不改變手術方案。若采用手法及外固定支架牽引復位,由于腕關節(jié)周圍韌帶的作用,一般情況可恢復橈骨的高度,再輔以手法復位,關節(jié)面有時也會出現(xiàn)良好的恢復。若關節(jié)恢復欠佳,通過克氏針的撬撥及固定是必不可少的[1-2]。
總之,通過對本組治療結果的分析,筆者認為,對于橈骨遠端的關節(jié)內骨折,若閉合復位石膏或夾板固定不能達到目前公認的標準,應考慮在C臂X線機監(jiān)視下,手法整復,采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針治療。從現(xiàn)階段來看,對于骨質疏松患者的橈骨遠端中央型關節(jié)內骨折仍是一個難題,采用何種方法治療,值得進一步研究。
[1]DienstM,Wozasek GE,SeligsonD.Dynamic external 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7(338):160-171.
[2]Aro HT,Koivunen T.Minor axial shortening of radius affects out come of Colles′fracture treatment[J].JHand Surg(Am),1991,16(3):39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