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中醫(yī)院 婦科,廣西 南寧 530012)
筆者自2003年12月~2008年12月,根據月經周期變化規(guī)則,采用自擬中藥方劑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62例,收到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2例均符合《婦產科學》不孕癥診斷標準[1]。均行婦科檢查、輸卵管通水或泛影葡胺子宮輸卵管造影術、性激素測定、抗精子抗體檢查、甲狀腺功能測定、血糖檢查。并在月經周期行卵泡B超跟蹤檢查,基礎體溫(BBT)測定,符合排卵障礙性不孕。62例均系門診患者,年齡24~41歲;病程最長13年,最短2年,以3~4年為多;卵泡發(fā)育不良47例,黃體化不破裂綜合征15例;月經基本正常32例,月經稀發(fā)6例,月經周期紊亂24例;原發(fā)性不孕13例,繼發(fā)性不孕49例;16例曾用克羅米芬加絨毛促性腺激素治療無效,2例為宮外孕一側輸卵管切除術后,21例合并有輸卵管不同程度阻塞。配偶生殖功能、精液化驗均正常。
1.2 觀察項目 直覺癥狀:有無雙乳脹痛、小腹脹痛、腰酸困倦、肛門墜脹感、性欲變化及陰道分泌物量色質的變化。B超監(jiān)測排卵:于月經周期第9 d開始,每日或隔日觀察1次,直至卵泡成熟、排卵。并結合排卵試驗檢查。BBT測定:自服藥后第1 d起,晨起后測體溫(口溫)5~10 min,并描記曲線。
2.1 促排卵前(月經第5 d開始) 方藥:菟絲子、枸杞子各15 g,覆盆子、五味子、車前子各10 g,黨參15 g,白術12 g,當歸12 g,白芍、熟地黃各15 g,杜仲、續(xù)斷各12 g,金銀花12 g。每日1次,水煎分2次服,至患者白帶增多,B超監(jiān)測卵泡直徑>16mm。
2.2 排卵期(經間期) 方藥:當歸、川芎、赤芍、熟地黃各15 g,桃仁10 g,紅花10 g,菟絲子20 g,續(xù)斷12 g,仙靈脾、肉蓯蓉各15 g,丹參20 g,穿破石、皂角刺各15 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約5 d。卵泡直徑>23 mm無排卵征象者,給予HCG肌注或針灸促排卵。
2.3 經前期(排卵后開始) 方法:當歸、白芍各15 g,白術12 g,茯苓10 g,菟絲子20 g,枸杞子15 g,覆盆子、五味子、車前子各10 g,仙靈脾、肉蓯蓉各15 g,柴胡9 g,王不留行15 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約10 d。療程根據服藥后各項觀察指標變化而定,以受孕為止,一般服藥8個月。
加減:根據自覺癥狀、BBT變化、B超觀察卵泡生長情況、陰道分泌物量變化情況,酌情調整各期用藥,囑患者房事時間。卵泡生長緩慢,卵泡最大直徑<14 mm,增加促排卵前期用藥;月經周期>35 d仍未來月經,BBT顯示單項,給予四物湯合四逆散加丹參、牛膝、續(xù)斷,疏肝活血,催經調周期。合并輸卵管阻塞者先治療輸卵管阻塞,再按以上各期治療。
3.1 療效標準 治愈:治療后受孕;好轉:有排卵而未孕,見BBT為雙相,B超監(jiān)測卵泡成熟并排卵;無效:未見促出成熟卵泡。
3.2 治療結果 62例中,治療8個月經周期受孕48例,好轉9例,無效5例。治愈率77.42%。
排卵功能障礙是女性不孕癥的重要原因之一,屬祖國醫(yī)學不孕癥范疇。“腎藏精”“腎主生殖”,故不孕癥多責之于腎。腎中精氣充足,卵泡始發(fā)育成熟,若腎陽不足,肝失疏泄,則陰陽消長轉化失度,無力鼓動卵子逸出。根據對月經周期中陰陽消長規(guī)律的認識,可將月經周期劃分為經后期血??仗?,經間期陰轉陽,經前期陽長,行經期陽轉陰。腎氣充而沖任二脈陰陽氣血順時轉化是卵泡發(fā)育成熟排出的基礎,肝主疏泄是維持氣機暢達促使陰陽轉化的樞紐。因此,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治療關鍵是促排卵、調月經、補腎與疏肝是基礎,不能單純促排卵,應在調月經的基礎上促排卵,根據月經周期用藥。月經后期“血??仗摗?,此期藥物多用益氣養(yǎng)血補腎滋陰之品,用八珍湯合五子湯加減;排卵期,腎中陰陽的轉化期,屬于“重陰必陽”階段,此期當以促排卵為主,用桃紅四物湯加味,活血化瘀,助陽和氣,暢通氣機,促卵子排出;經前期,由陰入陽階段,以溫陽補腎、疏肝行氣為治則,五子湯合歸芍湯加味。現代醫(yī)學研究認為,五子湯合歸芍湯具有促黃體成熟和維持黃體的生長發(fā)育功能,以達到受孕的目的。因此,根據月經周期陰陽消長規(guī)律用藥,療效顯著。
[1]樂 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