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月是故鄉(xiāng)明
      ——旅美寧波籍女作家應文嬋的創(chuàng)作

      2009-04-05 14:30:35毛?,?/span>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9年3期
      關鍵詞:小說

      毛?,?/p>

      (寧波大學國際交流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

      寧波籍旅美作家應文嬋女士,筆名映芝,1912年出生于浙江省慈溪縣明北鄉(xiāng)方橋頭應家(今浙江省寧波市余姚河姆渡鎮(zhèn)),距當年慈西大鎮(zhèn)“丈亭鎮(zhèn)”僅一里多路。應氏家族為浙東望族,祖上為藥業(yè)鉅子,亦一書香門第。應文嬋為應家祿房華官公之獨生女,不幸華官公在愛女4歲時去世,應文嬋12歲時隨寡母陳氏赴上海,入上海民立女子中學,隨后進入復旦大學深造,畢業(yè)后與世界書局創(chuàng)辦人沈知方先生之子沈志明君結婚。1936年,應文嬋與夫君于上海四馬路共同創(chuàng)設啟明書局,另設分局于各大城市。啟明書局出版新文藝叢書、世界文學名著叢書及袖珍本英漢詞典等,對當時的文化界、出版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并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

      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不久,應文嬋隨夫遷臺,并在臺先后創(chuàng)辦文華造紙廠、開設啟明書局。在目睹并親歷臺灣當局的“白色恐怖”后,于1959年底借機赴美國探親考察,隨即在美西華盛頓大學修習圖書管理學;學成后于1966年任職于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東亞圖書館的中文資料部,歷經十載,工作可謂盡心盡職,至1976年退休時應文嬋以其出色的工作業(yè)績獲得同行、讀者的交口稱贊。1987年4月,應文嬋因患轉移性肝癌不幸逝世,享年76歲,與先夫沈志明君同葬于美國加州帕洛阿圖市郊區(qū)。

      應文嬋性好恬靜而富有創(chuàng)作才華,童年時常手不釋卷,及長,便愛好寫作發(fā)表,特別是退休后筆耕不輟。生前所發(fā)表之作品曾刊載于香港、臺灣、美國地區(qū)之雜志及報紙副刊,頗受讀者、編者的喜愛與贊賞。歷年著作計有詩集《閑吟集》,散文集《閑筆集》、《書齋志異》,小說散文合集《月未圓》,短篇小說集《巧遇》,以及最后遺作小說集《金山得寶記》等,行銷于國內外。其作品風格傾向于對心理與情感的描寫,題材有記述海外中國家庭的生活,對美國人文政治等的感言,對中國古代歷史文學的追思以及由此生發(fā)的一些感想等等;行文中更常透露出她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山明水秀的故鄉(xiāng)——寧波的懷鄉(xiāng)之情。作為當代海外華文女作家之一的應文嬋,其作品體裁多樣,有散文、小說、詩詞、論文等,且筆法細膩、見解獨到,因此在海外華文文學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北美華文文壇上應文嬋是可以和聶華苓、於梨華等相媲美的華文女作家。本文試就應文嬋的創(chuàng)作按其作品體裁作一綜述。

      一、散文創(chuàng)作

      在應文嬋的作品中共有九十余篇散文,按內容可分為抒懷、紀事、政治、紀游、歷史等幾大類。

      (一)抒懷散文

      代表作品有《抒懷曲》、《曇花記》、《談情》、《春窗閑話》、《秋月思鄉(xiāng)情綿綿》、《花開花落》等。文中既有應文嬋對自然景觀、人情冷暖的感悟,又有她對事物輪回、人性現象的剖析,更有她思鄉(xiāng)愛鄉(xiāng)情結的自然流露。

      《抒懷曲》里作者以優(yōu)美詩情的語言描寫了風、星星、霧、雪、海等自然景觀,其中在寫“旭日與夕照”時這樣寫道:“旭日與夕照,當晨曦初現,旭日從灰暗的云層中冉冉上升,淡黃,淡紅而緋紅;關弧,大半弧,繼而一個紅球,一個火團,光芒萬丈。但我也愛夕陽,黃昏時那一刻的變幻,多么奇妙!暝色輝耀而絢麗的晚霞,濃得化不開,莫非是大自然織出來的生命的鮮花,永不凋謝的鮮花!”①旭日、夕照、晚霞,如此優(yōu)美的意境構成了人生的輪回。作者就是借這樣的自然景觀來慨嘆人生的輪回,抒發(fā)內心淡淡的憂愁。

      無獨有偶,作者在《曇花記》里也抒發(fā)了對萬物生生滅滅、循環(huán)往復的感慨。一個月明、花香、琴聲如語的秋夜,文嬋在庭園中興奮地期待著盆中曇花的盛開,在明白了“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穢陷芬芳”的真諦后,應文嬋滿懷一腔虛無縹緲之感慨嘆道:“世上萬物,由‘無’到‘有’,又由‘有’到‘無’,生生滅滅,循回不休。這個萬古悠悠的宇宙是美的,美得太神秘了?!笨梢?,應文嬋的抒懷散文確是把古人的“有我之境”描摹得栩栩如生。

      而在《春窗閑話》里,應文嬋不是單純抒發(fā)自己的內心之感,而是討論起大家關注的“人性”問題來;在《談情》一文中,應文嬋談到“豪情與友情”、“夫婦之情”、“知己深情”、“手足親情”及“愛國悲壯情操”等,她如此執(zhí)著于談“情”,以至于有人干脆送給她一個“純情主義”的雅號。

      可以說,應文嬋的抒懷散文既不同于那些“無病呻吟式”的詩文,也不同于那些“高唱凱歌式”的口號,每一篇都有血有肉,決不雷同,其靈魂的背后均閃爍著作者哲理性智慧的光芒。

      (二)紀事散文

      代表作品有《記紅學家講〈紅樓夢〉考證》、《作家訪問團在美國史大》、《養(yǎng)貓記》、《撞車記驚》等。

      1981年10月,國內著名的紅學考證家馮其庸教授到斯坦福大學中文系講學,內容是關于《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家世及《紅樓夢》版本問題。應文嬋聽后十分贊同馮教授的觀點:“之所以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有他很復雜的條件,既不能脫離時代及家庭的感染,又須有其特殊的哲學思想和高超的藝術才能,由于種種因素上的糅合,才能寫出一部曠世巨著?!雹谡沁@樣一種“文學觀”引領著應文嬋閱讀了大量的文學名著并能十分準確地觸摸書中人物的靈魂。馮其庸教授的這次講學對于一向喜愛《紅樓夢》的應文嬋觸動很大,之后她針對這次講學專門寫下了《記紅學家講〈紅樓夢〉考證》一文,里面比較詳細地記錄了馮教授對《紅樓夢》有關家世及版本考證的具體細節(jié)。

      1982年10月21日,應文嬋寫下《作家訪問團在美國史大》一文,文中記敘了退休后的應文嬋在兩天前重返斯坦福大學聆聽國內來的作家訪問團的精彩演講。中國作家訪問團成員一共有八位,其中三位是從加拿大來的。應文嬋在聽了馮牧、張潔、諶容等的報告并得知諶容的《人到中年》已經改編成電影且擁有廣大讀者的時候,不禁感慨:“這真是作家最大的安慰,同時亦可知曉大陸上人民多么渴望文藝來滋潤心靈,彌補文革浩劫時期精神生活上的枯竭。”同時,應文嬋在文中表達了她對中國當代女作家的獨特見解。

      其他的紀事散文如《養(yǎng)貓記》、《撞車記驚》等都記錄了應文嬋生活的浪花,作家的這種“樸實和坦誠”正是她擁有廣大讀者的“法寶”。

      (三)政治散文

      代表作品有《美國大選的政治花招》、《痛哉!哀哉!》、《同聲一笑》、《書齋志異》等。

      在《美國大選的政治花招》一文里作者指出了美國總統選舉的利弊所在。在應文嬋看來,美國總統四年一選制可讓賢能之士都有機會為國家服務,這是民主公平的法規(guī)。但許多弊病也因此產生了,因為候選人往往要想出一些新奇的花樣來吸引百姓,于是作者結合當時美國大選的現狀,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一些總統候選人的“陰謀”。

      《痛哉!哀哉!》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美國的總統大選,批判了臺灣的趨炎附勢。在美國的《世界日報》連日刊出大幅廣告:“請各位華裔選民投**省長神圣的一票?!痹搹V告對他又吹又捧,還寫上了許多位僑胞的尊姓大名。應文嬋在文章中痛斥這一無恥行為:“請認清自己是中國人!為了建設繁榮富強的祖國,我們要堅持團結,奮斗到底,切勿以媚外丑態(tài)去求取‘萬一’的僥幸機會,《世界日報》竟然為**拉票大作廣告,硬要在我們素不忘本、大義凜然的炎黃子孫臉上刻下那么個‘恥’字,痛哉!哀哉!”③辛辣的語言無不透露出作者強烈的批判意識。

      《書齋志異》則借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和曾任臺灣國民黨政府經濟部長的王云五之口,通過跨時空的幽默對話深刻地揭示了美國和臺灣社會的現實。如果說《書齋志異》是借兩人對話委婉道出了國民黨在當時發(fā)行金元券的慘痛事實,那么應文嬋的《同聲一笑》更是大膽訴說了兩岸分離的痛苦:“他們朝朝隔海相思,夜夜對月懷人,流盡了思親思鄉(xiāng)的熱淚,這不是夢呀!總有一天會實現,中國必然要統一,那時博得天下人同聲一笑,其樂何如!”字里行間深深地浸透著應文嬋對兩岸統一的美好企盼。

      (四)紀游散文

      代表作品有《美國的史前人及印第安人的文化略述》、《記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博物館》、《倫敦唐人街掠影》、《我看洛杉磯》、《新移民的樂園——蒙特萊派克的興起》等,從中可見應文嬋博大的文化觀。

      在《美國的史前人及印第安人的文化略述》中,應文嬋結合美國的史前歷史及印第安人的部落變遷,對印第安人的文化進行了論述。她結合自身的旅游考察真實生動地記錄了Mesa verde印第安村落的古跡?!队浧嚧笸鹾嗬L夭┪镳^》則展示了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生前所做的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情,讀者可以從此文中了解從殖民時代到20世紀的美國歷史。應文嬋無論在上海、臺灣還是在美國都十分鐘愛Ford汽車,這也許是她如此熱衷于參觀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博物館的根本原因吧。

      《倫敦唐人街掠影》通過作者的紀游寫出了唐人街的歷史和滄桑。開頭的一句話十分引人注目:“倫敦要與加州相比,那么加州像一位年輕活潑的少年,倫敦就像一位飽經世故莊嚴的中年人,假使再有一層厚厚的霧罩著,倫敦,這該是多神秘??!”④應文嬋每到一處游歷,總忘不了要去看一看中國城,到了中國城就有一種回到故鄉(xiāng)的親切感,匆匆一別的倫敦給應文嬋實在是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神秘之感。

      《我看洛杉磯》則寫出了應文嬋對洛杉磯這個城市及城市內蒙脫雷派克(Monterey Park)住宅商業(yè)區(qū)的獨特認識。應文嬋居住在離舊金山不遠的帕洛阿圖城,但對洛杉磯卻有特別的印象和好感,每年都會去一兩次。應文嬋看重洛杉磯的高級學府,還有最新穎的藝術展覽與音樂演奏,認為這是一個多彩多姿、人杰地靈的地方。而洛杉磯那令人厭煩的煙霧,迷迷濛濛,時淡時濃,卻被應文嬋看成是“象征著好萊塢明星們似醉似癡,神秘而風流的生活”,她在洛杉磯的每一個足跡都被一五一十地記錄在她那靈動的文字中,可以說這是她最成功的一篇紀游散文。

      (五)歷史散文

      1957年前后,應文嬋陸續(xù)寫下了《為國獻身的王昭君》、《魚玄機與朱淑貞》、《李清照與趙明誠》等三篇散文,分別刊登在臺北的《青年戰(zhàn)士報文藝副刊》和《暢流半月刊》上,字里行間無不折射出應文嬋對古代才女的欽慕之情。

      在《為國獻身的王昭君》這篇不算太長的散文里,應文嬋向讀者展示了美貌傾國、大義出塞的王昭君的悲壯一生。在應文嬋看來,昭君是不幸的,也是萬幸的,因為她畢竟有了自己的歸宿,她的功績英名不僅被歷史銘記,她的傳奇故事更被世代傳頌著。因此,應文嬋在文章的結尾點出:“昭君是一位一生幸福為國犧牲的才女。”不過,漠風拂去了漫漫兩千年的歷史煙塵,卻拂不去昭君笑語之間的悠悠淚痕,在那浸洇漢書、潮濕青史的斑斑淚痕里,是昭君那凄涼悠遠的琵琶聲和滿紙哀怨的吟詠聲。應文嬋讀懂了這一點,自然寫出了一位與眾不同的王昭君。

      魚玄機和朱淑貞也是應文嬋所喜愛的女詩人。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里,兩位女詩人滿懷詩才卻遭到了世人的嫉妒和侮辱,應文嬋深深地同情她們的悲慘境遇,于是在一個深秋的夜晚她懷著悲痛的心緒含淚寫下了《魚玄機與朱淑貞》一文。在應文嬋看來,朱淑貞是一位“苦命”的才女,滿腔衷情無可訴,她從朱淑貞的詩句里深深地體會到了“寂寞”二字。

      從王昭君到魚玄機再到朱淑貞,應文嬋把這三位才女的命運寫得如泣如訴,讓人讀了不禁涕淚交零。如果說三位才女的境遇是應文嬋憐香惜玉的慨嘆,那么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命運便是她自身生命歷程的寫照。應文嬋在《李清照與趙明誠》一文中例舉并點評了那首著名的詞——《聲聲慢》,認為李清照處在這種境況下寫詞,不但增添了她的辛酸的情緒,而且喚起了她纏綿的追憶,在這篇散文中我們同樣可以隱隱讀出應文嬋對自身身世坎坷的悲涼愁緒。

      二、小說創(chuàng)作

      (一)海外題材小說

      由于旅居海外近三十年,應文嬋的“海外題材”小說充滿著淡淡的鄉(xiāng)愁,濃厚的戀鄉(xiāng)情結和回歸意識貫穿其間,那是她對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的深切尋覓。以《小愛娜的祖母》、《生日這一天》、《白家的困擾》為代表,這是一組現實題材的作品,記敘了懷有中國傳統觀念的老太太來到美國后與下一代思想未能融合而造成的隔閡和痛苦之感。三篇小說分別從不同角度刻畫了李老太太、王老太太、白老太太在美國兒女家由于文化上的隔閡和陌生感而產生的被漠視、受冷淡的故事。小說特別注重對老年人矛盾心理的刻畫,如《小愛娜的祖母》里對李老太太吃“美國式”中餐的心理描寫得細致入微:“她的一腔母愛的親情,凍結在心中,又吃了冰冷的牛奶麥包,這時覺得心胃疼痛,全身寒颼颼的。這漂亮的房屋,怎么像個冰庫,有一陣寒風吹來,其實天氣很好,陽光和暖,室內溫度是七十度?!雹菸覀儚倪@組小說中不難看到應文嬋濃厚而深沉的思鄉(xiāng)戀鄉(xiāng)情結。

      另外一部非常重要的小說是《金山得寶記》,其發(fā)生的背景是在美國舊金山的唐人街,因此也可將之歸于海外題材小說。小說敘述的是大軍閥馮玉祥在清末明初時所得宮內金銀珠寶玉器共八大箱,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派人偷運遠赴美國,置留于舊金山Chinatown一家店鋪的地下室里,后被房客——上海的汪裁縫夫婦偶然發(fā)現并將這批珠寶用以發(fā)財的故事。情節(jié)雖然離奇,卻幾乎多是真人真事,生動地抒寫了華人先輩的移民歷史、第二代華人的成長史和新移民史。在小說中,應文嬋著力刻畫了汪裁縫和黎愛娜兩個人物的性格,圍繞“兩人結合—發(fā)現珠寶—賣寶發(fā)財—愛娜去世”的主線將故事敘寫得引人入勝,人物性格特點也由此在一浪高過一浪的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小說特別注重對黎愛娜迷戀珠寶性格的刻畫,通過一幅幅“蒙太奇式”的電影鏡頭充分展示了愛娜被金錢沖昏頭腦、近乎扭曲的心態(tài)。

      從歷史學的角度講,小說《金山得寶記》故事情節(jié)的設計有其現實的依據。首先是歷史上的確有“馮玉祥逐溥儀出宮大發(fā)洋財”的史實,這為應文嬋《金山得寶記》中提及的八箱“神秘”的珍寶找到了現實的依據。據考證,小說中的汪裁縫原型就是美國舊金山華埠“上海公司”古董店素有“上海王”美稱的王生昌,而黎愛娜則是寧波北侖小港李家一位叫愛娜的李小姐。應文嬋生前與這戶人家較熟,因此也就知道了“得寶”故事的來龍去脈。為了把這個“傳奇故事”以藝術的形式流傳于后世,應文嬋就在她生命的晚期創(chuàng)作出了寶貴的《金山得寶記》??梢哉f,應文嬋在這部小說里傾注了全身心的精力,與時間賽跑,與生命賽跑,既來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是一部十分難得的真人真事題材小說。

      (二)愛情題材小說

      應文嬋在短篇小說及散文集《月未圓》的《自序》中說:“傳記與小說是分不開的東西,作者插入了自傳的要素。不過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他也能創(chuàng)造出各種人物及環(huán)境,不一定完全要親身經歷。”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認識,應文嬋創(chuàng)作了自傳體小說《月未圓》。小說中的俞雪玉與李大元是“自傳體式人物”,小說以抗戰(zhàn)勝利后的上海為背景,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抉擇讓婚姻生活中的雪玉和大元最終走向了不同的結局,大元在臺灣去世,雪玉一人仍孤留美國。應文嬋曾坦言:“《月未圓》里有我最熟識的生活和最熟識的人,亂世時代的風波也都寫了進去。在寫的時候,我以為他們真的已活回來了,回到從前我們一起的情景?!笨梢?,應文嬋寫此文時傾注了自己真實的感情,此文也有她和夫君婚姻生活的影子。

      關于小說《巧遇》,故事中的兩位主角林欣欣和王仁的個性及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大部分是虛構的。應文嬋寫小說時有一腔不可壓制的情感,流水似筆因而塑成了兩個興趣相投而背景不同的人物,安排他們在偶然機會中碰見,彼此發(fā)生純潔真誠的友情,短暫相聚,隨即別離了。據說,小說中的兩位主角也是應文嬋以身邊熟悉的人物為典型而塑造的,一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八十年代著名的數學大家,一位則是在美國著名高校從事數學研究的女學者。應文嬋在小說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設了一種美好的意境,讓兩人相聚又離別,這也許是應文嬋對美好情感的一種向往吧!

      其實,現實生活中的應文嬋正如小說《巧遇》中安排的那樣,少女時代與心儀的表哥元新匆匆一遇而又無緣結合。多年來應文嬋一直把這份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珍藏在心中,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泯滅。有的時候,她的內心甚至會涌上一種莫名的怨尤,她恨自己的癡情,恨對方的絕情,正是在這樣一種理念的支配下,應文嬋筆下于是又誕生了小說《無題》。作者將小說的主角安排在愛情與親情之間必然的矛盾中,作者不忍讓他決然別她而去,但又不愿他成為倫理的逆人,在無可奈何之下留下了懸念的結局。在談到寫《無題》的動機時,應文嬋說:“我們背了數千年文化的包袱,在這包袱里有很復雜的東西:這就是理智、情感、禮教、道德、倫理種種的觀念,這是個桎梏,牢牢困縛著人生的欲念,內心起著矛盾,這是文明人的痛苦?!币虼?,應文嬋在《無題》中留下一星星余暖,渺茫的溫暖,是一首人生哀怨的無題歌。

      還有一篇跟愛情有關的小說是《曇花戀》,這是寫孤獨中年人的心理的。應文嬋在《曇花戀》中要想告訴讀者的是,中年人在他們的人生歷程中都曾有過美滿的家庭,但不幸失去了另一半后,想再求生活上的溫暖,一時不免撩起感情的波濤。

      應文嬋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近二十部短中篇小說。對于小說,應文嬋有過這樣的論述:“小說的使命是反映人生,反映現實,但經過了作家的思想(人生觀)與技巧(表達的方法),而所編織出來的圖案,就各有各不同的色彩了,這就是藝術價值之可貴。小說家的心本是反映社會現象的鏡子,‘真即是美,美即是真’,新寫實主義的作品將在中國文壇上發(fā)出萬丈光芒,并撒下有力的種子。我不是作家,更不是小說家,我只是個平平凡凡愛好文學的人?!闭菓膵鹊倪@種“平凡”的眼光,造就了那些不是生活卻像生活般真實的小說。小說是虛構的,但它卻是作者內心的一種寄托。從這種意義上說,應文嬋的那些關于海外題材和愛情題材的小說也是作者在特定時空下心靈的傾訴。

      三、詩文創(chuàng)作

      在應文嬋的一百余首詩詞中,可分為古體詩詞和白話詩文兩大類,而古體詩詞占了近五分之四,從中可見應文嬋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yǎng)。

      (一)古體詩詞

      主要有五言古詩、五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詞等形式。其中既有應文嬋自己內心情感的抒發(fā),又有她對現實世界的控訴。

      應文嬋少女時期寫詩作文的熱情十分高漲。母親生病臥床后,應文嬋獨自一人承擔起了做家務的重任。有一次,她一邊燒飯一邊寫詩,由于寫詩太投入,等她寫完小詩竟發(fā)現飯也燒焦了。后來,應文嬋為此事專門寫了一首七言絕句《自嘲》:“兒時阿母掌中珠,不課裁衣課讀書。今日焦飯難下咽,方知緣合作詩奴?!?/p>

      而當應文嬋在上海大夏新村別墅擁有了一個安定舒適的家后,她看著花園里的一草一木,聽著大自然的鳥蟲啁啾,回想著從母親生病去世到自己結婚生子又到與應氏大家族的那場官司,幾經周折,感慨萬千,不禁又產生了做詩的靈感。

      為覓詩心訪群花,黃鶯葉間喚詩娃。詩情似絮飄難捉,不得佳詩不返家。——《尋詩》

      詩書拋下做園丁,提簍荷鋤步晚徑。灌溉降珠恩欲報,三生石上結心靈?!蹲再洝发?/p>

      如果說《尋詩》讓我們看到了花園女主人做詩的恒心與熱情,那么《自贈》則是詩人索性把自己喻為黛玉,在詩中描繪出了一幅“提簍荷鋤”的畫面,一片癡情盡在花叢中。

      婚后的應文嬋憑借詩語多少表露了她對丈夫的一些不滿,在經歷了許多個在擔心與害怕中度過的不眠之夜后,應文嬋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只關在籠子里的金絲鳥,孤獨地空守在這幢漂亮的洋房里,為情為愛所困。后來她借“籠鳥”自喻,寫下了《哀籠鳥》一詩:“翡翠金絲籠,藏汝在此中。羽毛今已怯,唧唧幾時終?!痹娭辛髀冻鰬膵葘φ煞蛏蛑久髂欠N“金屋藏嬌”的不滿和“人去樓空”的無可奈何的心緒。

      在大夏新村的宅居被毀后,應文嬋的心境十分惡劣,久久不能從悲痛中解脫出來,后來她又寫下了一系列回憶故居的詩歌。其中有一首是這樣寫的:“故園遙望已成焦,數點青磷似可招,曾是健軍宰敵處,血花濺滿中山橋?!奔覉@夷為平地,詩稿也隨之被毀,這種心境在后來應文嬋所撰寫的《痛失詩稿二首》中可見一斑:“瓊樓寂寂一筐留,滿紙辛酸淚暗流。莫為詩文長夜哭,曉迷蝴蝶夢優(yōu)游?!?/p>

      1979年,客居他鄉(xiāng)多年的應文嬋寫下《中秋客思》一詩:“廿載他鄉(xiāng)客,偏懷舊日情。中秋望夜月,惆悵聽長更。往事浮云去,新詩感慨并。心機庸且俗,愁緒亂還驚?!笔惆l(fā)了應文嬋一個旅居海外多年的華人心頭那“解不開,理還亂”的鄉(xiāng)愁。

      如果說詩歌是應文嬋人生不同階段心境的直接抒寫,那么詩歌更是應文嬋用以控訴現實世界的有力武器。

      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zhàn)爭給上海以物質和精神上的巨大摧殘,大夏新村也難逃此劫。樓去人空,花草銷魂,悲痛之余的應文嬋揮筆寫下了《薔薇吟》一詩,以紀念大夏新村家園被毀的凄慘景象。詩的開頭寫道:“籬邊有薔薇,春來發(fā)新枝。枝上開二花,紅白一處棲。紅如美人頰,白似臘月雪。薔薇也并蒂,雙蓮宜并世。”結尾寫道:“薔薇從此死,不復發(fā)新枝。人遠花自謝,人花兩不知。問花何日開,寂寂無人識。迢迢天涯隔,主人歸不得?!彪S后,在她親眼目睹了戰(zhàn)爭給人民造成的苦難后,她又相繼寫下了《巧婦吟》、《征婦吟》和《長街吟》一組詩。其中《巧婦吟》的一首詩是這樣寫的:“窗前獨自發(fā)吟辭,一字無成腹又饑。眼見米袋干凈凈,強顏且寫打油詩?!?/p>

      在應文嬋幽默詼諧的筆調中足以見出當時孤島人民日常生活的舉步維艱??箲?zhàn)進入持久階段后,年輕男子服從命令當兵上前線,有很多妻子因為日夜思念丈夫而背井離鄉(xiāng)前去尋找,應文嬋見此狀感慨萬分,遂寫下《征婦吟》組詩,詩的開頭這樣寫道:“自別夫婿后,寂寞三整春。見花悲命薄,對月懷征人。朝夕盼書信,展箋更傷情。家書千萬字,字字無歸辰?!痹娭蟹从沉丝箲?zhàn)時期因戰(zhàn)亂夫妻別離三年,妻子日夜思念夫君,寫信而不得音訊的悲痛心情。

      還有一首《長街吟》有幾句印象特別深刻:“買米誤看是操兵,背荷長袋千人行。有兒尚小阿母病,三日未有粒米羹。餓婦餓婦頹依門,拾得殘餅往口吞。誰知兩旁皆饑囚,奪其唇邊活命根。天尚未晚市已殘,街頭巷尾鐵絲欄。路人不免掩臉哭,我自有家歸更難?!?/p>

      抗戰(zhàn)快要勝利了,喜悅的心情難以言表,應文嬋在案前又默默寫下了詩作《孤島望春》:“旭曦射窗清,朦朧聞鳥聲。孤島久暗黑,可喜春已萌?!?/p>

      至于應文嬋的詞,顯然是受到了李清照詞風的影響,頗有“構思新穎,意趣高雅”的韻味。李清照有一首題為《一剪梅》的詞,而在應文嬋的《閑吟集》中共收錄了六首詞,其中也有一首《一剪梅傷春》的詞:

      緩步園中景正酣,雙燕呢喃,梨白桃丹。明媚春日醉我懷,一種心緒,訴說也難。

      狂風吹花過曲欄,蝶燕驚飛,碎瓣飄殘??战倘伺d來敗歸,一瞬千翻,淚眼誰看。

      1973年,丈夫沈志明因心臟病突發(fā)不幸在美國病逝。兩年后,應文嬋睹物思人,悲痛寫下了《釵頭鳳秋懷》一詞。

      (二)白話詩文

      主要有《遐思》、《負不起的相思》、《虛空》、《描畫》、《瞭望》、《拾夢》、《贈別》等近二十首。詩中既有她少女時代的憧憬和夢想,更有她晚年生活的回憶和嘆惋。

      其中《描畫》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那兒是我童年居住過的家,

      可是消褪了像天外的暮霞。

      我曾拿起我細小的筆,

      把逝去的年月淡淡描下。

      我也有過二八如花的年華,

      悄悄地走了像逝去的長夏。

      我也曾拿起我無力的禿筆,

      把那份有笑有哭的戀情描下。

      不,逝去的也許是個夢吧!

      記憶里已掛上了千萬重青紗,

      我又拿起了淚痕的舊筆,

      把青紗里的夢從頭描畫。

      還有一首《拾夢》更是作者渴望夢想成真的心跡的流露:

      我曾經失去了一個夢,

      記憶中殘存著褪色的紅。

      為了追尋它,我已走遍了,

      天涯海角,總都是虛空。

      綜觀應文嬋的白話詩,她的文字清雅秀麗,意境幽謐恬淡,富于浪漫主義色彩和情調,顯然是受到了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影響。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應文嬋還用英語寫了兩篇有關中國文化的論文,分別是《中國文化的精神》(The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和《中國漢字之我見》(A Comprehension of Chinese Character)。在《中國文化的精神》一文中她談到:“中國藝術、文學、哲學和宗教生活自成一系,但又相互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具體體現在人們的宇宙觀和人生態(tài)度兩方面。在宇宙觀上,中國文化的精神表現為一個連續(xù)不斷的整體;在人生態(tài)度上,中國文化的精神則表現為個體與整體的融合?!雹咴谖闹袘膵戎貜闹袊钪嬗^的特點和中國人人生態(tài)度的特點兩大部分進行論述。

      應文嬋寫《中國漢字之我見》是出于兩個目的:一是跟她的所學專業(yè)有關;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應文嬋去美國后遇到不少美國人對中文漢字很感興趣,而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漢字難記難寫的問題,這篇實用小論文可以說是解了那些漢語愛好者的“燃眉之急”。文章主要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漢語讀寫比聽說難”,第二部分是“怎樣寫漢字”,在第三部分則列舉了幾十個典型的漢字,說明漢字不同字體的演變過程。

      綜上所述,應文嬋一生創(chuàng)作成果豐碩,體裁多樣,集散文、小說、詩歌、論文創(chuàng)作于一身,作品思想內容充實,情感表達自然,堪稱寧波籍海外華文女作家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注釋:

      ①③應文嬋:《書齋志異》,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4年,第54頁,第31頁。

      ②應文嬋:《月未圓》,臺灣:啟明書局,1983年,第308頁。

      ④應文嬋:《閑筆集》,臺灣:啟明書局,1979年,第58頁。

      ⑤應文嬋:《巧遇》,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4年,第49頁。

      ⑥應文嬋:《閑吟集》,臺灣:啟明書局,1977年,第25頁。

      ⑦毛?,摚骸稌泔h異邦——旅美作家應文嬋悲歡人生》,作家出版社,2008年,第260頁。

      猜你喜歡
      小說
      何為最好的小說開場白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7:06
      小說課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我們曾經小說過(外一篇)
      作品(2017年4期)2017-05-17 01:14:32
      妙趣橫生的超短小說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29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閃小說二則
      小說月刊(2014年8期)2014-04-19 02:39:11
      我是怎樣開始寫小說的
      百花洲(2014年4期)2014-04-16 05:52:45
      小說也可以是一聲感嘆——《寒露寒》導讀
      会东县| 会东县| 寻乌县| 吕梁市| 盐源县| 九寨沟县| 海兴县| 西峡县| 罗平县| 河源市| 鱼台县| 航空| 瑞安市| 将乐县| 苗栗市| 仙游县| 克东县| 宜州市| 原阳县| 西乡县| 庆城县| 灌云县| 遵化市| 沁源县| 晋中市| 陈巴尔虎旗| 遵义县| 法库县| 新宁县| 油尖旺区| 锦州市| 张家口市| 黄梅县| 迁安市| 南部县| 三亚市| 沧州市| 渝中区| 娱乐| 军事| 天镇县|